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笑熬职场
内容
前言/序言

序言
一个金庸迷的职场修炼之路

年少时,金庸武侠于我而言,完全是独立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另一时空,是理想国、乌托邦,也是我的秘密精神家园。
有幸接触到金庸小说,不能不提我的父亲。他是个武侠迷,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温瑞安等人的作品都有所涉猎,相对来说,他最迷的是梁羽生。
很多年来,他并不知道我对武侠小说的所有兴趣都是他无意间启蒙的,甚至不知道我在小学时就偷偷地看过他借来的《七剑下天山》。
小学时,连看课外书都是父亲明令禁止的,更别提言情、武侠小说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掉线,武侠小说更是没少看。
待他正式知道我曾经熟读各类武侠小说时,我已经开始大言不惭地写起跟武侠小说相关的评论来,还试着用现代诗的形式写过金庸小说的女主角,甚至满怀豪情依葫芦画瓢地写起武侠小说来,但从来没有真正完成过任何一部。
我和父亲讨论过武侠小说,可惜我们之间有着严重的意见分歧,我和他分别作为金庸、梁羽生的粉丝争论得面红耳赤,从此再不能心平气和地在同一张桌上谈论各自的“爱豆”。
我深深地感激父亲借来的那套《七剑下天山》,这是为我打开武侠世界大门的第一本书。从此,一看到武侠小说我就会两眼放光、心跳加快,这跟少女见到心上人的心情大概没什么两样吧。
第一次看到金庸的小说是上初一的时候。当时在亲戚家里我看到几页散落的书页,讲的是包惜弱救完颜洪烈那一段。那些书页被我翻来覆去读了无数遍,但就是找不到全本,而且连书名都不知道,心里那种失落无以复加,简直就是郭襄在华山之巅目送杨过与小龙女携手远去时的心情,不知道今生今世还能不能再见。
我比郭襄幸运得多,没过几年,我就看到了金庸先生的经典作品《射雕英雄传》,重读到包惜弱救完颜洪烈那一段时,激动得忘记将被子捂住手电筒的光,从而不幸暴露了自己。这大概是中学时代看武侠小说的“地下党”们都曾有过的经历吧。
那时候,读金庸小说其实读得懵懵懂懂的,更多地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整天都在想,洪七公到底有没有把降龙十八掌都教给郭靖?倚天剑、屠龙刀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胡斐那一刀到底有没有向苗人凤砍下去?
上大学后,我去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三联版的金庸小说,还曾发宏愿——将来有钱了一定要买一套《金庸全集》。当时中文系的女生,要么跟着《世界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的教学进度去读《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或者《红楼梦》,要么打通文史哲的界限,去看黑格尔和吕思勉之类,这些都是正统。而我却独自沉迷于金庸武侠小说,显得特别不务正业。那时舍友们觉得我上的不是中文系,而是“金学”系,一读金庸“误终身”。我也常自嘲是专业读金庸的业余选手,一百分的热忱读书,可是收获的并且能输出的有几分呢?
最能让人感慨时光飞逝的情境之一,大概便是在不同年纪读同一本书。第一次看到《射雕英雄传》几张散落书页的时候是十一岁,初读包惜弱救人那段时的所见所思,与后来二十一岁、三十一岁等每一个不同时段重读时的所见所思,迥然不同。
年少时的世界观,简单而纯粹。人到中年,透过文字,看到真相,看到人性,甚至会感受到作者写这段文字可能会有的心境。
以上拉拉杂杂说这么多,每一个金庸迷都不缺这样的情怀和故事,这算是向大家证明了我确实是一个金庸迷。
2017年,我跟朋友天门冬开始一起重读金庸小说,利用业余时间为我们的公众号“她安safety”写文章。那时候,我在职场上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灵煎熬。我没有更好的排遣方式,就借助金庸小说里的人和事来表达自己的心事,借字浇愁,无比犀利。我最喜欢写的人就是令狐冲,写了几篇后,天门冬觉得很好看,就鼓励我写成系列。
我在朋友们眼里是那种精力旺盛、愈挫愈勇的人,很快我就兴致勃勃地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我要将最近几年重读金庸小说时读出来的感悟写成一本书!
于是,我每天把自己扮成不同的小说人物,去体会他们的经历,去揣摩他们的内心戏。天门冬说我如果是演员,一定就是那种体验派。是的,我想知道我要演的人物到底经历了什么,想法是什么。我也是用这种感觉来写文章的。
当我把自己变成令狐冲时,从他的职场不顺遂,我看到了一个性情耿直的年轻人在职场上受到领导排挤时的种种窘迫感。
当我把自己变成程灵素时,从她与同门师兄师姐的斡旋中,我看到了一个职场人士应该有的智慧,懂得平衡关系,也懂得分清界限。
当我把自己变成虚竹时,从他收到两大公司的录用信(offer)、面临职场选择时的纠结中,我看到了一个貌似保守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明确认知以及所做出的职场最优解。
当我把自己变成乔峰时,从他的职场晋升经历中,我看到了现实的残酷:有时候,你真的需要付出常人数倍的时间与精力、做出常人数倍的业绩后,才可能获得认可。
如果把他们都看成职场人士,那么他们曾经面临的很多困境,比如跟师父的上下级关系,跟师兄弟及其他门派的内部或外部的竞争、合作关系,比如怎样规避发展中的问题,怎样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这些都跟我们的职场情境并无不同。因此,他们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我自己身上的错误和问题。而层层剖析后,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又值得我学习。
这本书稿我断续地写了一年多,做过几次大刀阔斧的修改,因为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我的很多认知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刷新。非常感谢天地出版社的张万文老师和霍春霞老师不辞辛劳的付出和给予的巨大精神力量,帮助我坚持写完这本书。
我也感谢二十多年来反复读过的金庸小说,正是这些阅读积累,使我今天借小说故事做了关于职场深刻持久却并不成熟的思考,并且成功地脱离了职场逆境,同时这也为我每天的工作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帮助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职场上找到了更多的成就感。
整个写作过程使我感到振奋,因为我从一些小说人物身上找到了共鸣,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用大量篇幅去反思小说人物人生失意、“职场”失意的原因——比如,张翠山的逃避、丘处机的张扬、慕容复的错误策略、包不同的抬杠——他们身上的种种毛病,多么像职场迷茫期的我!
同时,我也去思考和分析江湖最牛门派、最牛武林人士的成功因素,他们不断探索、升级自己的武功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江湖核心竞争力,这给我带来很多职场启示。每个人的职场失意或成功难道不都是自己的格局、处世方式、能力、心态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吗?我不也是需要精进,需要修炼,需要迭代更新自己的认知吗?
每一部金庸小说写的哪里只是刀光剑影,哪里只是爱恨情仇,分明就是一本本珍贵的职场“九阴真经”、职场“降龙十八掌”、职场“六脉神剑”,全看你的揣摩和修炼了。
但愿每个读到这些文字的人都跟我一样获得力量,终有一天也能笑熬职场!

作者简介

南小橘,外冷内热的白羊座女子,自幼沉迷于红楼和武侠,号称“专业读武侠二十年的业余选手”。喜欢听故事、写故事,曾在各级刊物发表文字若干。文字比真人犀利,浪漫与豪情并存,混迹京城媒体出版圈,以笔为剑,笑熬职场江湖;以梦为马,驰骋诗意世界。

精彩书摘

薛神医的理性跨界

跨界是一件非常拉风的事情,古往今来,有本事且有钱有闲的人都喜欢玩这个。
看着人家跨界后在各种不相干的领域里玩得风生水起,或赚名声或赚钱财,很羡慕不是吗?金庸小说中,桃花岛主黄药师(《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就是个跨界高手,除了武功高,在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专业级别。
跨界本身是好事情,但在现实中它最大的阻碍就是大家常说的要“专注做一件事情”。跟黄药师齐名的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人,基本上都不怎么热衷于跨界,一辈子扎扎实实在武学界不断突破自己。就像现代企业里,有的企业会在各个领域大胆尝试,哪里热门就跨界做什么;而有的企业则在几十年里只专注一件事,要么做热水器,要么做空调,跨界的事情他们不玩。
小说中,像郭靖(《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这样的武林高手,虽然武功不错,人品不错,但才华相对有限,所以,他一辈子只是踏踏实实去奔一个目标,他再明白不过:一生中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自己能达到的极致,其实就已经是人生大赢家了。哪里有时间和本事再在其他领域发展?又哪里一定需要成为跨界高手?
所以,不管在哪个次元里,跨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正常的理解,跨界时两个领域之间的跨度越大,难度通常就越大。武林高手中,黄药师是少有的天赋异禀者,他不但热衷跨界,而且跨度特别大,样样都做到了极致,这对我们普通人跨界来说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因为灌再多的鸡汤也不能把我们培养成黄药师,也不能提高我们盲目跨界的成功率。
理性的人跨界如果一直保持理性的话,那么在跨界这种大事上也会非常谨慎。《天龙八部》里的跨界医生——薛神医就是一个代表。薛神医医术了得,如果某种疾病他说治不了,那基本全天下就没人能治了。这种牛人通常精力、智力超越常人,所以他并不甘于只做一名医生,跨界意识非常强烈。
薛神医在小说中只是个十八线的小配角,没有主角光环,所以他的跨界都是扎扎实实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慢慢实现的。有一点我们得知道,薛神医的智商非常高,据说他在做医学生的时候就是个学霸,几乎毫不费力就掌握了医学专业知识;做医生后也是举重若轻,江湖上几乎没有难得住他的疑难病症,于是他就把更多时间“浪费”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跨界学武功。想想这是多么自在、多么令人向往的一种人生态度啊。一个医生想跨界成为武林高手,看起来二者之间横着一道银河,挺不容易的。
薛神医可不是盲目跟风赶时髦的人,他有智商加持,而且理性思维也随时在线,他把跨界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他首先安排好时间、精力向跨界的新领域学习。薛神医的职业决定了他有很好的社会资源——他跟很多武林高手有交集,“他爱和江湖上的朋友结交,给人治了病,往往向对方请教一两招武功。对方感念他活命之恩,传授时自然决不藏私,教他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功夫。”这样,他在学武功上有很大便利,跨界的成功率就大大提升了。
其次,薛神医还有一样大本事——社会活动能力,这一能力将他的资源完美地融合起来,推动了他的跨界。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薛神医在武学界其实也已经混得如鱼得水了。有一次,他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师父、师祖办事,广撒英雄帖,还在各种江湖媒体上做宣传,然后举办了一场武林超大型聚会。这个活动他本人几乎没花一分钱,因为他拉到了赞助商:中原的两位土豪兄弟免费提供场地、提供酒水等,还负责提供了英雄帖的设计、印刷,雇用快递小哥投递英雄帖的人工费用。这个活动办得怎么样呢?非常成功,规模之大,来宾之多,超乎赞助商的想象。
薛神医医术一流,武功究竟算不算一流,书上没说,不好推测,但是武学界人士都是认可他的。所以,他最终实现了从医学向武学的完美跨界,这大概得益于他的跨界规划和善于整合资源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跨界更是红红火火。那么多的鸡汤文都在鼓励我们去跨界,这个词刚火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位领导就在给员工疯狂推荐相关图书,后来他们公司里所有人言必称跨界。但跨界的事情最后怎么样了呢?据说只是他们公司的一时风潮而已,风潮一过,大家就不提了,因为没有人做出明确的跨界计划。想来跨界终究不是喊几句口号,在短期内就可以轻易实现的。
大多数的跨界当然是动真格的,并不是为了图个热闹或玩个开心,也不是蜻蜓点水玩个体验就收手的。就像一家公司原本做房地产,突然跨界做金融,白花花的银子投入了,无数股东期待着,在这样的压力下,跨界怎么会只是玩一玩?对于个人而言,在某个领域熟悉得闭着眼睛都能干好,突然跨界到新领域一试身手前,是不是得先问问自己对新领域有多少了解、有什么样的资源?
但凡理性尚存的人,自然就不会以成为一名跨界高手为目标。只有忽略自己的才能、时间、精力、资源的人,才会被跨界风潮吹得七荤八素,盲目地告诉自己:“冲呀!我要跨界,我也要像黄药师那样,除了是个武术名家,还能做专业音乐人、一流棋手。”成年人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成本,跨界的事情如果成本和回报比例严重失调,就应该及早放弃。
成年人即便有条件跨界,也多是往相近的领域去切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小,也比较容易出成绩。就像薛神医跨界,他不会像黄药师一样去研究琴棋书画和医卜星相,而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资源,向武学界跨界。
不要看着人家禇时健跨界种橙子都能成就大生意,就想当然地认为我们随便种个什么水果也能成功。人生中的成功从来没有“随便”二字。别人看起来毫不费力做成的事情,也是背后付出巨大努力才换来的。
不是说跨界不好,当下的时代里没有跨界思维也是很可怕的,很多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之间的距离在越变越小。不好的是盲目跟风,为跨界而跨界,没有结合自己的优势,也不能整合自己的资源。这样的跨界,成功概率微乎其微。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跨界,所有成功的跨界都需要精心准备和各种充分条件。

目录

第一章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虚竹的职业路径设计
薛神医的理性跨界
重新定位:殷天正与明教的大和解
梦想家慕容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像张三丰一样定制未来的人生
第二章 搞清楚你输在哪里
别把夜郎自大当自信
避免盲目从众和集体犯错
不能精进为一流大师,丘处机输在哪里
远离郭芙式道歉逻辑:“这不是我的错”
逃避:武当派张翠山掉链子
第三章 如何与领导愉快相处
蓝凤凰的智慧:别让领导起疑心
三观不合时,不要轻易尝试改变上司
黑木崖换届:敏感时期里的识时务者
别撞在领导的枪口上
在领导面前说话得体是加分项
当领导跟你说“我是为你好”
与戏精领导“愉快地相处”
第四章 要人缘也要边界
丁敏君为什么永远成不了同事眼中的“自己人”
保持距离,小师妹并不总是天真的
程灵素的职场“朋友圈”
“老实人”标签的好处
“傻白甜”不黑化也有精彩职场
狼性团队里练成的十八般武艺
第五章 职场到底怎么“混”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看人下菜碟的后果
别把抬杠当成发表高见
别让隐私变成他人手中的把柄
求人办事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是所有位置都能随便混
韬光养晦不是永远按兵不动第六章 职场不相信眼泪
职场不是快意恩仇的真空
“背锅”不是死路,也不是捷径
合作才能共赢:左冷禅的败局分析
职场不相信眼泪
谁说公司就应该更爱你
第七章 没有核心竞争力混什么职场
没有核心竞争力混什么职场
把职场掌控力留给自己
俞莲舟的修炼:变成低调的满桶水
拼实力才是最好的职场捷径
理性的观察者才能活到最后
第八章 资源和本事,一样都不能少
鲁有脚的“熬”字诀
耶律齐:资源和本事一样都不能少
峨眉派掌门人的“三十六计”
何太冲的另类升职记
看起来的毫不费力和真实的全力以赴
林平之的上层路线和群众路线

内容简介

本书以职场的角度及现代人更有共鸣的价值观去解读金庸小说,对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得失成败、胸襟抱负、人际关系等进行深入剖析,呈现原著面貌之外的人性逻辑,揭露他们丰富的内心戏,旨在借我们所熟知的金庸笔下江湖人、武林事来侃现代职场经,带来关于职场和人性的反思。

编辑推荐

金庸小说居然可以这么读?!
犀利解读江湖人物,深度剖析职场智慧
像武侠小说一样有趣,像职场指南一样有料
本书以职场的角度及现代人更有共鸣的价值观去解读金庸小说,对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得失成败、胸襟抱负、人际关系等进行深入剖析,呈现原著面貌之外的人性逻辑,揭开他们丰富的内心戏,旨在借我们所熟知的金庸笔下江湖人、武林事来侃现代职场经,带来关于职场和人性的反思。
“峨眉一姐”丁敏君上不得领导欣赏,下不得同事人缘,几次与继任掌门的机会擦肩而过,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少林寺小和尚虚竹收到逍遥派和灵鹫宫的offer后,接受新的挑战和固守原来的职业路径,到底哪一个才是职场zui you解?
平民子弟乔峰、令狐冲和资源享有者耶律齐、黄蓉的职场晋升路线大不相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什么因素?
同样是名师名校背景,全真教的丘处机高调,武当派的俞莲舟低调,职场竞争中到底哪种气质更容易胜出?
……

内容推荐
本书以职场的角度及现代人更有共鸣的价值观去解读金庸小说,对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得失成败、胸襟抱负、人际关系等进行深入剖析,呈现原著面貌之外的人性逻辑,揭露他们丰富的内心戏,旨在借我们所熟知的金庸笔下江湖人、武林事来侃现代职场经,带来关于职场和人性的反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笑熬职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小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53246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2020-03-01
印刷时间 202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18
CIP核字 2019255715
中图分类号 C913.2-49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5
165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