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叛逆期的孩子,对很多家长来说像噩梦,原来孩子本来很乖很贴心,一过了10岁,开始慢慢变得敏感爱发脾气,甚至事事都要跟父母对着干!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很多家长为此苦恼不已。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是孩子太叛逆,还是家长太固执?从事青少年问题心理研究工作多年的专家告诉我们:如果你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就不会太叛逆;如果你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叛逆也并不可怕。子晨编著的《陪女孩走过青春叛逆期(10-16岁孩子家长会)》这本书替叛逆期女孩道出心中的苦恼,帮父母读懂女孩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家有叛逆期女孩,让父母不再困惑,孩子不再苦恼。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叛逆,经常跟家长对着干,这让很多父母苦恼不已。到底是孩子太叛逆,还是家长太固执?作为父母,真的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吗?子晨编著的《陪女孩走过青春叛逆期(10-16岁孩子家长会)》针对10~16岁叛逆期男孩的特征和问题,对叛逆期男孩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详细解读,让叛逆期男孩的家长了解叛逆期男孩的特征和心理,找到正确的沟通方法,是一本对家长有指导意义的书。
一 青春期的重重压力带给女孩重重焦虑
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非常不解的时候,不妨我们来一次角色置换。
如果我们是十几岁的女孩,我们眼里的世界越来越精彩,各种新奇事物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和父母在一起,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都不懂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而且我们还会觉得自己很对。
如果父母能把自己放在孩子所处的环境和成长的阶段,就多多少少能理解孩子们了。把我们大多数父母放进当时的环境,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困惑。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那么苛求孩子们了,就会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关心。
那么,孩子们在青春期都会面临哪些困境呢?
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学习成绩不好,我也非常着急。我也非常想有让你们满意的分数,可是,得高分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呢?”
“爸爸妈妈一点都不在意我活得快乐不快乐。他们的眼里只有我的分数。”
“家里每天都是各种战争,每天都在无休止地争吵,在家里,我真是没有一点点的安宁和自由。”
当我们知道了孩子们有这么多的焦虑,我们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呢?
1.家长缺乏信任和耐心让女孩焦虑
苏萌是我的同事,她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苏萌在事业上很成功,自已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私募基金公司,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是,一说到她的女儿,她就一头的烦恼,不知道怎样解决。母女俩在一起,通常是大家都很沉默,俩人意见稍有不合便会冷战或者火力全开地指向对方,这样的亲子关系让苏萌很苦恼。
有一天,她的女儿糖糖来到我家找我女儿晴晴玩。苏萌有事把孩子放下就去忙了,这正好给了我机会,苏萌事先也让我好好跟糖糖谈一谈。
我带俩姑娘吃饭逛街看电影,一圈儿下来,糖糖渐渐对我敞开了心扉。
我问糖糖:“为什么总是与妈妈做对?”
小姑娘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因为我总是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所以我不愿意与她合作。”
听到这句话,我瞬间就明白了,一定是苏萌用错了教育方式。
后来苏萌来接糖糖的时候,我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刚才说的话讲给了她听。苏萌听后非常诧异,过了一会儿,她十分激动而又真诚地对女儿说:“女儿,不要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我希望你更出色,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听完这句话后,我立即纠正苏萌说:“你应该说‘女儿,你真棒,在妈妈心里你是最优秀的,我相信你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别看这两段话大同小异,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居高临下的希望,后者是朋友式的赞美;前者是一种指导,后者是一种鼓励。
如果家长们仔细想一想,便能够体会到,上面事例中妈妈的那番话,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从而使孩子继续生活在家长的阴影里。而我的话却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会增强孩子走出妈妈阴影的信心。
一般情况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由于矛盾的不断出现和加深,常常使他们都处于很痛苦的状态。其实,使亲子关系正常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双方都理解一下对方。
用言语和行为表达对孩子的爱,同时让孩子有机会宣泄不良情绪。家,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地方。作为父母,应当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提到某些不愉快的经历,需要“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时,请你认真倾听,适时表示理解和接纳,不要急于做出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记住:在这个时刻,孩子才是主角。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