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兰河传(素质版无障碍阅读)/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呼兰河传(素质版无障碍阅读)》这部作品中,作者萧红以诗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书中慈爱的祖父、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一抹暖色,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素质版无障碍阅读)》是萧红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书中慈爱的祖父、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一抹暖色,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

目录

《呼兰河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生死场》

 一 麦场

 二 菜圃

 三 老马走进屠场

 四 荒山

 五 羊群

 六 刑罚的日子

 七 罪恶的五月节

 八 蚊虫繁忙着

 九 传染病

 十 十年

 十一 年盘转动了

 十二 黑色的舌头

 十三 你要死灭吗

 十四 到都市里去

 十五 失败的黄色药包

 十六 尼姑

 十七 不健全的腿

延伸阅读

 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后感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P3-5

序言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中国著名女作家,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42年死于贫病交加之中。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常年在外,和继母的感情又非常淡薄,只有祖父非常溺爱她,后来由于祖父年老体弱,又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也就无暇照顾她了,萧红从此在家里的境地开始每况愈下了。萧红同家里矛盾的激化,是由萧红要到外地继续读书引起的。1928年萧红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又因参加当时反对日寇修筑吉敦铁路的爱国学生运动,因此引起了整个地主家庭的不满。1930年又想去外地读书,但父亲不同意,要给萧红“完婚”。萧红为了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相识,并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跋涉》。

萧红在文学创作方面成就不凡。她主要的两部作品,奠定了她的文学地位。1934年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生死场》,1935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了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她最有成就的作品是写于1940年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作品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创作《呼兰河传》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也是远在香港的萧红正处于人生的艰难时期,在承受病魔和情感折磨的日子里,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作者以诗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书中慈爱的祖父、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一抹暖色,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

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从结构上看,没有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小说的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出呼兰河的风俗人情,而后三章又可作为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但作者又因为一个统一的主题将它们联结为一体。从语言上看,语言平淡、真切率直、幽默风趣,而且口语化。如,“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这部小说描写的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如此恶劣,但他们依然坚持和生活作斗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兰河传(素质版无障碍阅读)/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09888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2014305822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6: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