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特种部队全传(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诞生与演变、空军特种战术中队概况、美国海军特种部队装备……本书以翔实生动的具体故事和丰富的图片,以个案分析的形式,系统而有重点地讲述了美国特种部队创建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几次重大恐怖事件以及局部战争中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内容推荐

美国特种部队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主要职责是在敌国领土上从事破坏活动和开展游击战。如今,美国特种部队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军队、联邦单位、地方单位等特种部队在内的综合型特种部队。在美国国内外的反恐行动以及扮演“世界警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以翔实生动的具体故事和丰富的图片,以个案分析的形式,系统而有重点地讲述了美国特种部队创建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几次重大恐怖事件以及局部战争中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战争催化——美国特种部队的诞生

 1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诞生与演变

 2 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的诞生与演变

 3 美国空军特种部队的诞生及演变

第二章 一波三折:越战后的美国特种部队

 1 几多沉浮,处境尴尬

 2 重振雄风,再次崛起

 3 组织严密,终被正名

第三章 神兵利器——美国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

 1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装备

 2 美国空军特种部队装备

 3 美国海军特种部队装备

 4 让士兵变“超人”——美国特种部队单兵装备

第四章 美国特种部队的新任务

 1 当特种兵遭遇毒枭——打击毒品走私

 2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反恐怖作战

 3 不只是冷酷杀手——人道主义行动

 4 强者的逻辑——防止大规模杀份性武器扩散

第五章 不是旁门左道:未来的美国特种部队

 1 由“配角”到“主角”——未来美国特种部队设想

 2 杀敌于无形——信息时代的黑客特种部队

第六章 隐秘的三栖突击力量——“海豹”突击队

 1 “海豹”突击队的沿革及任务

 2 “海豹”是怎样炼成的——队员选拔三步曲

 3 “暴怒”行动——“海豹”突袭“石榴岛”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海豹”欺敌行动

 5 并非战无不胜——“海豹”败走麦城

第七章 反恐铁拳——“三角洲”特种部队

 1 “三角洲”特种部队的诞生与发展

 2 只留下最合适的人——人员选拔与训练

 3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新兵训练与实战演习

 4 出师不利的“鹰爪”——伊朗使馆人质营救行动

 5 完美的空地协同——摧毁“飞毛腿”导弹

第八章 为自由而战——“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

 1 卓越的象征——诞生与发展

 2 队员选拔与训练

 3 岂止“以一当十”——阿富汗战争中的“绿色贝雷帽”

第九章 空中利剑——空军特种战术中队

 1 空军特种战术中队概况

 2 空军特种战术中队的综合选拔训练

 3 空军特种战术中队的专业训练

第十章 术业有专攻——美国其他特种部队

 1 低调“障眼法”——海军发展大队

 2 并非骑兵的急先锋——“游骑兵”部队

 3 真金不怕火炼——人质救援队

 4 黑色潜行者——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5 严重暴力罪犯的克星——SWAT特警队

 6 幕后英雄——情报支援活动部队&第四心理战大队

第十一章 胜败乃兵家常事——美国特种部队其他战例

 1 美军遭遇“空城计”——突袭越南战俘营

 2 空中伏恶虎:拦截劫持“阿基利-劳罗”号的暴徒

 3 黑鹰坠落——美国特种兵败走索马里

 4 不战而屈人之兵——海湾战争中的第四心理战大队

试读章节

此外,亚太战场虽不是行动重点,但战略情报局同样在1942年组织了一支由21人组成的“101支队”,并对他们进行了同“别动队”相类似特种作战技能训练。为了更好地适应东南亚的作战环境,该支队队员还强化学习了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等国的语言。

101支队被投放到缅甸后,十分注意学习当地文化和宗教习俗,同当地人搞好关系,他们还从缅甸退役军人和普通百姓中吸收了一批人员。这些举措,让101支队成功地在缅甸扎下根来,他们在缅甸战场与日军进行巧妙周旋,搜集到了大量宝贵的战场隋报,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袭扰与破坏行动,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行动。

1942年7月,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另一支先驱“美加联合第一特种任务部队”在蒙大拿州的哈里逊堡宣告成立,该部队队员由美国和加拿大军人组成,首任指挥官是罗伯特·弗莱德里克少将。该部队在成立之后即投入了紧张的跳伞、格斗、精确射击、攀岩、两栖等特种作战训练,接着便被派往阿留申群岛和意大利参加对轴心国的作战行动。1943年至1944年间,第一特种任务部队参加了盟军攻击德军“冬季防线”的作战行动。该部队战风强悍,他们在行动中习惯将本部队的标志贴在被割断喉咙后的敌军额头上,德军对他们无不谈虎色变。而在争夺马焦山附近的一座高地时,该部队更是血战30余个昼夜不下火线,名声大噪。“兵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种不怕牺牲的犬乖畏精神在第一特种任务部队身上得到了最好体现,为他们换来英勇名声的_是惨重的伤亡——不到2000人的部队死伤竟达1400余人。后来,美国陆军中著名的“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帽徽上标志性箭头就是由第一特种任务部队而来,这箭头将其勇往无前的作战精神延续了下来。 二战结束后,美军战略思想出现重大转变,认为特种部队不再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再加上当时美国将战略重点定位在了与苏联的较量上,这是超级大国之间的巅峰对决,也是一场绝对实力的比拼,因此对那些“投机取巧”式的特种作战不再重视。这种形势下,战略情报局和“美加第一特种任务部队”先后被撤销解散。这是美国特种部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空档,美军大多数特种部队都被解散。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有“游击战专家”之称的美国陆军阿托·邦克上校提出恢复并重组特种部队的建议,迅速被美军提上日程。很快,美军便重新组建了数个特种突击分队。

1952年4月,美国在布拉格堡基地成立了心理战中心,同时,正式建立了现代特别行动组织。6月20日,美军在原来的突击分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第十特别行动部队,时任队长就是阿托·邦克上校,这是美国陆军第一支正式的特种部队,也是“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的前身。这支部队除了进行各种特种作战技能训练外,还很注重进行小组集体训练和野外演练。1953年底,为了应对紧张的东西德局势,第十特别行动部队的一部被派驻西德。留守美国的另一部分则被改组成了第77特种作战大队,这是美国陆军第二支特种部队。在朝鲜战争中,重组的美国特种部队并没有特别显赫的战绩与做人的表现。后来,朝鲜战争的结束以及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使得第十特别行动队又被裁撤了一半人马。

军队永远是用来为政治服务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东南亚局势日趋紧张,美国国防部于1956年从原第77特种作战大队抽调人员成立了第十四特种作战分队,该部队先后向泰国、越南等地派遣了数支机动训练小组,不久,这些训练小组又被整合成了第一特种作战大队,这也是美国陆军第三支特种作战部队,它主要用来训练菲律宾、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军队。

1961年,肯尼迪总统上台,上任伊始,他就以全新的“灵活反应战略”取代了前任艾森豪威尔所奉行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是时,恰逢“猪湾事件”遭到失败,也让肯尼迪总统对特种部队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与期待,在一次参众两院会议上,肯尼迪宣布:“国防部应迅速将军队的指导方向转为进行非核战争、准军事行动以及有限的常规战争,我们的特种作战力量将得到重新定位,得到加强!”正是在肯尼迪总统的大力推动下,尽管美国国防部对特种部队的作战效能还有异议,但还是进行了扩编。

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军方又提出建立常备特种部队的建制,用来对付越南的游击战术。就这样,截止到1963年底,美军相继成立了8个现役和4个后备役特种作战大队,总人数也达到了空前规模的1.2万人。在越战最激烈的阶段,美军曾一度同时投入了3000余人的特种部队前往当地作战,并为南越培训了大批特战队员。1964年1月,美军为专协调在南越的特种作战,还专门成立了“越南军事援助指挥部”,“研究与观察组”则负责进行秘密的特科作战,其任务主要有、抓俘、伏击、偷袭、心理战等,该小组人数一度达到上万人,其中大多是南越军人。

越南战争中,美国特种部队在南越特战部队的配合下,给北起军民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他们在越南较大的战斗行动包括对老挝国者的“沙伊宁格蛙泳行动”,对越南设在柬埔寨的重要交通枢纽所进行的一系列破坏行动等。但是,总起来说,美国特种部队在越南扮演的是一个尴尬的角色,因为,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美军越来越依赖常规部队,而且常常将特种部队当做普通步兵调遣,由于不适合野战,又缺乏重武器,特种部队的作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他们并未取得多少骄人的战绩。

此外,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特种部队也做出过不少备受谴责的罪行,他们恶毒地散布种种蛊惑人心的谣言,对平民任意杀戮。1969年7月,第五特种大队的队员处死了一名越南双重间谍,而被媒体曝光,该部队指挥官雷亚尔因此被撤职,这件事在美国本土被炒得沸沸扬扬,导致特种部队在公众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美国士兵及社会人员加入特种部队的热情也一下降至冰点,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为了招到足够的人员,不得不大幅降低选拔标准,到60年代末,美陆军特种部队选拔的淘汰率已由高峰时期的90%降到了30%。

到了1971年4月前后,美国特种部队士兵在越南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回国后的美国特种部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责难,其他兵种对它也有很大的成见,同时,政府对特种部队的军费开支也进行了大幅缩减,可以说,至此,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又一次步入了低迷期。P6-9

序言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让美国特种部队克敌制胜的精髓究竟何在?或者说其真正令人生畏的地方何在?

是先进的装备?一流的队员?抑或是严格的训练?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还有一种更关键的无形因素,能让这些有形要素以一种更有效更合理的排列组合出现在战场上,从而让战事进行得更加轻松,更加行云流水,这种无形的东西便是先进的军事思想与军事理念。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片段:

时间是2001年的11月5日,地点在阿富汗北部的一处山谷。

美军“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的一个三人小组(三人分别是军士长、参谋军士兼武器军士、空军参谋军士)在执行搜寻基地组织成员的任务,他们携带的除各种特种武器外,还有三样东西格外引入注目:一个巨大的橄榄绿瞄准器、一副双筒望远镜和一台能发射激光束的激光瞄准器。

设备安装完毕,军士长目不转睛地盯着瞄准器,对目标区域展开精确扫描,突然,他停了下来,兴奋地低声喊道:“发现目标。”

参谋军士兼武器军士迅速将目标(一个碉堡)坐标输入联网的军用手提电脑,随后向空军参谋军士做了个“OK”的手势。

空军参谋军士相视一笑,打开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呼叫在附近空域巡弋的两架F/A-18战斗攻击机。

数分钟后,听着由远而近的飞机轰鸣声,参谋军士打开激光瞄准器向碉堡前方的空地上发射出一道隐形的红外线激光束。

转瞬之间,两架海军的F/A-18战斗攻击机飞临目标上空,其中一架突然向下俯冲,并投下了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当这枚炸弹穿过大气层时,它内部的智能导航系统便循着激光束所指示的目标射去。

“轰!”毫无悬念,炸弹直接命中碉堡,一股巨大的黑烟冲天而起,碉堡在剧烈的爆炸中灰飞烟灭。 这是“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的一次典型军事行动,一个地面的特种战术小组和空中的战机构成了一个绝对致命的“死亡组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阿富汗仅有120余人的“绿色贝雷帽”,先后绞杀了3万余名敌军,而其自身付出的却是轻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损失。

这是一种什么概念?美军现代特种作战的效果已远不是人们常说的“以一当十”所能形容了。如今,在最新作战理念和作战思想的指引下,美军特种部队在“非对称作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手越来越难以望其项背。这才是美国特种部队的真正可怕之处,任凭你有干军万马,又能奈我何?

这支可怕的特种部队,其历史是悠久的,甚至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但初具现代雏形的美军特种部队则是诞生于二战之中,在血与火的世界大战中,美国特种部队也发展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然而二战的结束,以及美国战略方向的转移,又让特种部队一下跌落至谷底。在随后数十年的时间内,一直风雨飘摇,起伏不定,处境尴尬。直到上个世纪末,反恐怖成了美国国策中的一项战略重点,至此,特种部队的战略地位才终被认可,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事实上,在漫长的沉浮生涯中,美国特种部队有过辉煌,也经历过暗淡;有成功的战例,但也不乏失利的打击;有些神秘,但也并非像某些人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但不论怎样,美国特种部队似乎从来都没有作茧自缚、固步自封,而是时刻在以创新的姿态来不断突破自己,不断用新的作战思想和作战理念来武装自己,实践证明,这才是任何一支部队真正的生命和活力之所在。

你若想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特种部队,请继续往后翻看,本书为读者还原的是一个真实的美国特种部队面孔,这是蒋美国特种部队“请下神坛”的一个过程。

书评(媒体评论)

“卓越的象征。勇气的徽章,为自由而战的独特标识。”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评价“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

“向贝鲁特派遣海军陆战队是我最大遗憾和最大悲伤之源。”

——里根在《里根自传》中论及1983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爆炸事件

“我同其他美国人一样,为失去他们而感到悲伤。不过,他们是为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事业而死。他们用生命捍卫了自由。”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评价牺牲的特种兵

1993年,驻索马里的美军维和部队出动“黑鹰”直升机和“游骑兵”、“海豹”突击队、“三角洲”等特种部队围剿索马里最大军阀艾迪德。结果,美军两架直升机被击落。18名特种部队队员被打死,尸体被索马里人拖着游街的镜头通过电视传播到全世界。

——美国特种部队的索马里惨败

“我们仍将坚决打击这一地区的海盗活动。我们要继续与伙伴合作,防止袭击事件再次发生。”

——美国总统奥巴马赞扬“海豹”突击队解救人质行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特种部队全传(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海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9493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712.56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