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先秦两汉历史传说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目前关于历史传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案研究、专书研究、广视角关照三个方面,历史性比较强,但理论性研究偏弱。本书以历史传说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成上下编,上编是理论研究,包含传说的叙述主体、传说演变的规律、影响传说演变的原因、传说的价值及影响四部分,着重于传说的演变规律及原因。下编为个案研究,遵循传统的研究方法,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后羿、伊尹、太子晋、子路、董永五个例子,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作者简介 魏代富,山东莒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文献,擅长文献的整理与考据。目前已在《甘肃社会科学》《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两篇;出版《汉魏南北朝杂传辑校甲编》(三册)、《殷芸小说补证》专著2部,主持省级项目两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叙述主体 第一节 史官 第二节 巫觋 第三节 经师 第四节 俳优、滑稽 第五节 大众 第二章 产生演变的规律 第一节 横向转移与纵向转移 第二节 共时转移与历时转移 第三节 衍生与派生 第四节 渐趋丰富与完美 第五节 重建、堆砌、夸饰、编造 第三章 影响产生演变的因素 第一节 叙述主体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态 第三节 政治因素 第四节 地域因素 第五节 二元对立思想 第四章 价值及影响 第一节 民族精神的寄托 第二节 为古史研究提供依据 第三节 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直接素材 第四节 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间接素材 第五节 叙述方式、编纂方式等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节 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第五章 从后羿传说看历史的神话化和神话的历史化 第一节 作为有穷君的后羿 第二节 后羿善射特征的凸显及生活时代的转移 第三节 后羿神性的形成 第四节 后羿的完全分化及重构 第六章 伊尹传说及其特征的演化 第一节 伊尹的生平及其相关传说 第二节 伊尹特征的演化 第三节 民间伊尹传说的特征 第七章 太子晋与王子乔的融合 第一节 早期典籍中有关太子晋的记载 第二节 太子晋与王子乔的融合 第三节 王子乔、太子晋传说融合后的发展 第八章 子路形象的定型化及其对后世小说人物类型化的影响 第一节 纯孝——人物形象塑造的底线 第二节 德义——人物形象塑造的第二层枷锁 第三节 自主精神——保持人物活力的手段 第四节 子路服饰、外形等与李逵式人物的相类 第五节 其他特征的相似 第九章 董永传说的生成与演变 第一节 两汉的雏形 第二节 魏晋的渐变 第三节 唐代的成熟 第四节 宋代的固化与扩展 第五节 宋以后的扩展 第六节 关于董永身世及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关系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先秦两汉历史传说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代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045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9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60 |
CIP核字 | 2019033602 |
中图分类号 | I207.7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