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是一个戏剧家、民俗学家,更是一个杂家。有人说,齐如山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捧梅兰芳,结果捧出了一个名角,一个名扬美国的梅博士,于是有了《梅兰芳游美记》;二是喜好美食,为了美食,他走遍北京的角角落落,于是有了《中国馔馐谭》和《华北民食考》。我们会在“昨日书林”这套丛书中,陆续推出其记录北京民俗、中国戏剧、华北美食的著作。
图书 | 昨日书林—北京三百六十行(精装)塑封 |
内容 | 编辑推荐 齐如山是一个戏剧家、民俗学家,更是一个杂家。有人说,齐如山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捧梅兰芳,结果捧出了一个名角,一个名扬美国的梅博士,于是有了《梅兰芳游美记》;二是喜好美食,为了美食,他走遍北京的角角落落,于是有了《中国馔馐谭》和《华北民食考》。我们会在“昨日书林”这套丛书中,陆续推出其记录北京民俗、中国戏剧、华北美食的著作。 作者简介 齐如山,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戏曲工作,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主要演员。当他遇到梅兰芳,看到他的天才与勤奋,遂决心帮助梅兰芳,并为其编剧。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 内容简介 《北京三百六十行》一书共列二三十类,七百四十一行,分门别类对旧北京的工商业作了一一描述。 北京的实业界,向来号称有三百六十行。余*初听到这句话,以为不过是约略言之,不必实有此数也。后阅宋朝人的笔记,才知道这句话实始自南宋之杭州,因记载杭州有三百六十行的文字颇多,如田汝成《游览志余》中,亦有“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是也。是此语一直由宋朝传到现在的北京,还是这样说法。 目录 卷一工艺部上 木工类 铁工类 铜工类 皮革工类 器具类 物品类 卷二工艺部下 纺织服饰类 妆饰品类 食品类 文墨类 乐器类 文物类 游艺类 修理旧物类 卷三商业部 服饰类 饮食类 材料类 器具类 物品类 出赁行类 旅馆栈房类 银钱业类 娱乐事业类 街头小贩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昨日书林—北京三百六十行(精装)塑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齐如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865176 |
开本 | |
页数 | 167页 |
版次 |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6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3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