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叶秀山全集(第10卷)(精)
内容
作者简介
叶秀山(1935-2016),出生于上海,1952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攻西方哲学,兼及中国哲学和美学,爱好京剧、书法并有专著出版,业余时间以聆听西洋古典音乐为乐。自20世纪60年代起共出版论著20余部,其中多部多次再版。哲学研究代表著作有《苏格拉底研究》、《思·史·诗》、《无尽的学与思》、《中西智慧的贯通》、《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哲学要义》、《科学·宗教·哲学》、《学与思的轮回》、《启蒙与自由》、《知己的学问》;艺术与美学代表著作有《书法美学引论》、《美的哲学》、《古中国的歌》、《说“写字”》等。
目录
哲学的希望
——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编者的话 《欧洲哲学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的“前
世今生”
导论 欧洲哲学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一、古代希腊之“自由知识”
二、“自由”的挑战:哲学面对犹太-基督精神
三、“东方”的“朝霞”与“西方”的“落日”
上编 欧洲哲学的发展
第一章 确信“自由”的“存在”,追求“存在”的“自由”的
欧洲哲学
一、欧洲哲学上“自由”概念的产生
二、在“确信自由”和“追求自由”的问题上康德的
贡献
三、黑格尔对“自由”和“存在”问题的古典式
“总结”
四、由此产生的推想
第二章 欧洲哲学的起源:在“认识你自己”的道路上
一、“始基”观念与“存在”问题之提出:古代希腊
“科学思想”之诞生
二、关于“本质-存在”学间的困难:古代辩证法的
表现
三、苏格拉底的“反讽”
四、苏格拉底之“死”
五、苏格拉底作为“助产婆”
第三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二、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
三、柏拉图的“知识论”
四、柏拉图的“国家”学说
五、柏拉图的“自然观”和“宇宙论”
第四章 转向“经验”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一、认识世界的“工具”
二、“概念”之为“科学知识”的“核心工具”
三、“范畴”作为“概念”与“经验现实”关系的
“纽带”
四、“第一哲学”:“知识论”中的“存在论”
第五章 欧洲中古的神学“天国”
一、为“知”而“信”
二、唯“圣言”可“信”
三、“人”作为“神”的“独特被造者”
四、“自由”之“诱惑”
五、“圣言”与“人言”
六、“善”一“恶”“原则”的“二律背反”
七、欧洲的“世外桃源”
八、“人世间”的“纷争”、“和谐”与“同一”
第六章 “感性世界”的挑战
一、培根的经验主义哲学
二、霍布斯政治国家学说之哲学基础
三、卢梭政治思想的哲学意义
第七章 近代欧洲哲学发展的另一条思路:笛卡尔的理性
主义
一、从“感觉的挑战”到对“感觉”的“怀疑”
二、“我思故我在”
三、“保持”就是“创造”
四、几率一时空一自由一未来
第八章 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在欧洲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一、斯宾诺莎作为“概念论”的近代奠基者
二、莱布尼兹在欧洲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九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发展路线
一、“理性”的“求(务)实”“精神”
二、“否定”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意义
第十章 欧洲哲学中“知识论”与“存在论”的关系
一、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
二、叔本华的意志哲学
三、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对欧洲哲学发展的贡献
四、海德格尔向“存在论”的“回归”
五、列维纳斯:“超出”“存在论”之外
六、作为东西文化会通成果的“瞬间”
下编 中国哲学的机遇
第一章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理论篇
一、必也“正名”
二、“形而上学”与《易经》
三、“天”一“地”一“人”之“关系”
四、“人”“在”“天一地”之“中”
五、“中介”的“人”“无”“自己”
六、“人”“在”“时间”一“空间”“中”
七、“自由者”有“可能”使“预测学”成为“科学”
第二章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历史篇
一、儒道两家之“哲思”:仁义一道德
二、佛教扎根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给“中国哲学传统”注入新的
血液和精神
第三章 道家哲学思想
一、《老子》书中的形而上治国方略
二、《庄子》的“反讽”精神
第四章 汉代政治与“哲学思潮”之“大一统”
一、董仲舒的“天一道”哲学
二、《淮南子》反映的汉初哲学思潮
三、扬雄的“太玄”哲学
第五章 佛家思想的哲学理路
第六章 宋明哲学的思路历程
一、宋代哲学对于“物”的重视
二、周敦颐的“诚”与张载的“气”
三、“理学(道学)”的产生
四、“天理”与“尊德性-道学问”
结语 寄希望于“未来”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推荐
《叶秀山全集(第10卷)(精)》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的高度,是哲学专业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学习和参考用书。第十卷包括作者专著《哲学的希望》。作为对哲学有贯通性成果的大家,叶秀山先生不仅对“哲学何为”有深刻回应、对哲学精神有精辟总结,而且对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有深入把握,从而使其哲学思想有了观照现实、烛照人生的力量,使哲学与中国社会现实、与每个普通人有了隐性却强韧的联系,富有社会启蒙和大众教化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叶秀山全集(第10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秀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34797
开本 16开
页数 41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13
出版时间 2019-11-01
首版时间 2019-11-01
印刷时间 201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784
CIP核字 2019099084
中图分类号 B-53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6
175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