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尘三侠
内容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因其地位之高、受欢迎范围之广,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1940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因抗日战争影响未完成学业。战后考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并于1948年随校迁至台湾。1959年卸军职,投身报界。
1962年发表历史小说处女作《李娃》,一鸣惊人,此后著述不断,写下数十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有《李娃》《乾隆韵事》《红楼梦断》《慈禧全传》《胡雪岩》系列等。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小说之中,读来有很浓的临场感。他对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业竞争等洞察幽微,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著作问世几十年来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多次再版。
目录
《风尘三侠》无目录
精彩页
序曲
隋仁寿四年,秋七月。
位于扶风郡普润县的仁寿宫,自开皇十三年营造,十五年初幸,九年以来,一直是皇帝——隋朝开国之君杨坚最喜爱的一所离宫。自春徂秋,他几乎每年都在这里消磨漫长的夏季。这所离宫西倚岐山,云气蓊郁,泾、渭两水的支流漆水、岐水、杜水环绕左右,宏敞高爽,越是盛夏,越显出它的好处。
但是,今年的七月不同了。
不仅因为天气作怪,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闷热,更因为皇帝病了!宫女内侍,每人心头都像压着一块铅,需要时时做一次深呼吸,才感到舒服些。
皇帝到底老了!六十四岁,又有病,不该还整天把陈贵人和蔡贵人留在大宝殿里。宫女们都这样窃窃私议着。
那是出于爱惜的不满,但她们不了解皇帝的心情。不甚读书却还知道爱民的杨坚,一生艰难创业,重开统一海内、与民休息的盛运,到了晚年,确也应该享几天清福了。以“仁寿”名宫,又自“开皇”改用“仁寿”的年号,都表示他自己也希望有一个安乐的余年,然而事与愿违,谁也想不到会发生一连串的伦常之变。
首先是皇三子秦王俊好色不肖,善妒的王妃崔氏进瓜下毒,因而致疾。自并州召还,皇帝又加以痛责,病中的秦王惊怖而死。
同年——开皇二十年秋天,太子勇废立,改立皇次子晋王广为太子。第二年改元“仁寿”。仁寿二年,不为父母所喜的皇四子越王秀,为他的长兄不平,谗毁改立的太子,因而被废为庶人,幽禁冷宫,不准与妻儿相见。不久,与皇帝做过三十六年共患难、同富贵的恩爱夫妻的独孤皇后崩于永安宫。接二连三的精神打击以后,却还有最重的当头一棒,这对一位六十二岁的老人来说,是太残酷了些。
于是,南朝金粉的陈嫔和蔡世妇,很快得了宠,拜为“贵人”。
老来陷溺声色的皇帝,一半是借此排遣感伤寂寞,一半也出于补偿的心理。独孤皇后是他的贤内助,却也是罕见的妒妇,太子勇的废位,出自她的谋算,唯一的原因,就在于她不满长子多内宠。皇后在日,后宫如清规整肃的尼庵。容华绝代的陈嫔——南朝陈后主的胞妹,早为皇帝所看中了,只是他不敢轻举妄动,怕为陈嫔带来杀身之祸。皇帝领教过皇后的手段,四年前,皇后乘皇帝听朝之际,杀掉了一个新承雨露的宫女。为此,皇帝单骑出走,入山二十余里,是杨素他们一班大臣,追来苦谏才回马还宫的。
两年来,六十开外的皇帝像个少年风流子弟。有时想到皇后的规谏以及他自己训诫儿子的话,不免内惭,但只要一见到陈贵人,便什么人都不在他心上了。
残余的精力,作不愿自制的挥霍。终于,皇帝发现,紧接着桑榆晚景而来的是生命的暮色。
“宣华!”皇帝在喊,“宣华!”
在悄然沉思的陈贵人有些奇怪,“宣华”是谁呢?她的视线扫过整个大宝殿,除了廊下煎药的宫女以外,殿里就她跟皇帝俩。于是她掀开蝉翼纱帐,把一只白皙丰腴的手,温柔地放在皇帝只剩了皮和骨的额上,轻轻问道:“陛下!你叫谁?”
“你!”皇帝微侧枯瘦的脸,看着她说,“从现在起,我叫你宣华。我已经立了遗诏,封你为宣华夫人。”
“夫人”的封号仅次于“后”,那是极大的恩典。但陈贵人并未依礼谢恩,“遗诏”两字刺痛了她的心。三天前,皇帝召大臣诀别,她就哭过一场,此时自然更呜咽不止了。
“不,陛下!”她激动地说,“你永不会驾崩的。让我伺候你一辈子。将来我‘走’在陛下的前面,那时候陛下把‘宣华’赐给我做谥号!”
皇帝浮现出既欣慰又感伤的微笑,他吃力地抬起瘦长的手,让她握住。“说什么谥号?我现在就封你为‘宣华夫人’。”他毫不含糊地说。
“谢陛下的恩典。”
“别动!”皇帝拉住了宣华夫人的手,不准她起来,“等明天礼部替你办了册封,你再给我磕头。”停了一下,他忽然又问:“你今年二十几?”
“二十七。”
二十七与六十四是两个太悬殊的数字,彼此都心头一惊:才二十七岁就将永远失去男人的爱抚,这太残酷了!宣华夫人陡然想到龙驭上宾以后,那深宫寂寞清冷、毫无生气的岁月,惊出一身冷汗。
而自觉已走到生命尽头的皇帝,却激发出强烈的求生意志。“宣华!”他的声音显得硬朗了,“明天一早召御医来重新会诊,好歹要想办法让咱们再做几年伴。”
这是个渺茫的希望,但已能改变她的心情。“遵旨!”她欣然回答。
皇帝的手又握紧了些,多骨节的手指,捏得她的手微微发痛,而这小小的痛楚,反使她有充实的感觉——皇帝还不算太衰弱,她想。
“热!”内心重生兴奋的皇帝,脸上有了罕见的红光,“拿冰水我喝。”
导语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高阳在华语历史小说界的地位之高,与金庸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相当。
细说红拂、李靖、虬髯客三人的患难真情,叙写群雄争霸的隋末乱世英雄谱,“中国武侠小说鼻祖”的全新演绎!
作为历史小说大师,高阳结合多方考据、梳理,并通过其以文字塑造历史的能力,令这部作品大放异彩。同时结合当时朝纲不振、藩镇割据的史实,通过对反隋义士们的描写,侧面刻画了乱世中百姓们对圣主明君与安定社会的渴望。
序言
平生幽愤汗青知
——高阳的小说和他的怀抱
文/张大春
回首二十七年以前(1992年),高阳过世。在当时还
清晰可辨的台湾艺文圈,那是一桩人人感怀议论的大事。
不过一两个月之间,以拥有文学副刊的报纸传媒以及现代
文学刊物纷纷发起了带有追悼性质的学术讨论会,以及刊
登纪念专辑。前后不多久的时间,我就应邀写了三篇谈高
阳其人其文其怀抱与性情的文字。至今回想起来,其中的
部分观点和申论,还是值得拿出来向高阳的新读者简略地
作一介绍。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史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
1795—1881)在评论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1832
)的历史小说诸作时曾这样说:
过去的时代并不只是纪录、国家档案、纸上论战以及
人的种种抽象形态,而是都充满活生生的人物。他们不是
抽象的,也不是公式和法则。他们都穿上了常见的上衣和
裤子,脸上充满了红润的血色,心里有沸腾的热情,具备
了人类的面貌、活力和语言等特征。
司各特在1814年发表的《威弗里小说集》(Warerley
Novels)一向被视为近代西方历史小说的鼻祖,作者往往
将一些虚构出来的人物放置于一兴一逝的两个“时代”之
间,毕现其所“经历”的文化冲突,并且使史实上班班可
考的“真实人物”与这些“虚构人物”相接触,以成就作
者“重塑”的企图。
如果《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本子可信为明代弘治
甲寅年(1494年)刊本的话,那么,早在《威弗里小说集
》出版前三百二十年,罗贯中就已经基于某种同样无奈的
重塑企图在展开他书写“演义”的工作了。为什么要说“
无奈”呢?在甲寅本书前庸愚子的序中有云:
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
,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
寿传,考诸国史……留心损益,目之日《三国志通俗演义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
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庸愚子的这段话中所谓的“士君子”,所指的自然是
那些拥有“知识/权力”的文人、知识分子,他们之所以
厌恶“言辞鄙谬”“失之于野”的野史评话,可以解释成
对史实史料之尊重,也可以解释为对“知识/权力”这个
相互喂哺的系统的捍卫。“士君子”绝然不能忍受的正是
历史被非士人阶级的鄙俗大众“妄加”虚构、杜撰、发明
以至于无中生有。
而罗贯中彼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书写工作,
也正是一处于士君子阶级和鄙俗大众阶级之间夹缝的产物
。然则,庸愚子以诗教赞之,亦犹如卡莱尔所称许于司各
特了。
一生完成了二十七部历史小说——其中包括英国文学
史上的经典《劫后英雄传》(Ivanhoe,1819年)——的司
各特在1821年获得英国国王授予韵爵士封号,并当选为爱
丁堡皇家学会主席,且直接影响了后世英国作家萨克雷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但是
在司各特死后整整一百三十四年,历史小说家高阳却在他
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娃》的序言《历史·小说·历
史小说》中,重新品尝了一次和罗贯中类似的夹缝滋味。
他这样写道:
胡适之先生的“拿证据来”这句话,支配了我的下意
识,以至于变得没有事实的阶石在面前,想象的足步便跨
不开去。
非徒如此,高阳甚且以谦卑的口吻说:“对于历史的
研究,我只是一个未窥门径的‘羊毛’。”即使当他发现
了一段记载,提及明太祖第八子潭王(传说是陈友谅的亲
生儿子)因胡惟庸谋反而牵连在内,夫妻焚宫自杀,缘是
有感而发,试图将这个材料发展成一个“极其壮烈的悲剧
”,高阳却如此写道:
由复杂的恩怨发展为政治的斗争,终于造成伦常剧变
,而且反映了明朝——甚至于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明太祖因胡惟庸之反,迁怒而侵夺相权。这是一部所谓大
小说的题材,但必为历史学者所严厉指斥,因为没有实在
的证据可用以支持我的假设。这就是我所以不敢试写历史
小说的最大原因。
“然而,我终于要来尝试一下了。”高阳紧接着写道
。而且自《李娃》以降,他再也不曾在近六十部长短篇历
史小说著作中因顾忌“历史学者的严厉指斥”而写过任何
一篇像《历史·小说·历史小说》这样辞谦意卑的序言。
……
1989年,高阳应复旦大学之邀,参加了一项名为“第
四届港台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活动,并转
赴浙江杭州祭祖。日后在一篇由他亲笔撰写的《横桥老屋
旧址碑记》的文字中,他特别引述前清梁山舟学士书赠高
阳十世祖许学范(字希六,号芋园)的联语,曰: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
读书。
一生读书、一生著书、一生谈书论书的高阳在1991年
初因肺疾送医急救,凡七进七出。我去探访,见他又消瘦
了几分,当时他精神尚佳,犹能笔谈,我遂以其新作《水
龙吟》之题名请教,询以:“与辛弃疾‘几人真是经纶手
’一阕是否有关?”
但见高阳频频蹙眉,未几,即振笔疾书数行示我:“
我于《联副》(指《联
内容推荐
隋朝末年,炀帝荒淫无道,奸臣专权朝政,天下大乱。侠士李靖欲投身报国,来到长安拜见杨素却险遭杨素毒手,幸得杨府歌妓红拂女冒险搭救,亦得反隋义军首领虬髯客鼎力相助,三人一见如故。虬髯客本意在天下,直到结识了气度不凡的李世民……
风尘中自有侠义豪情,患难中当见肝胆相照。李靖、红拂、虬髯客三人,在乱世中施展才华,成就一番霸业,后世敬称其为“风尘三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尘三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8876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2020-03-01
印刷时间 202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64
CIP核字 2019268475
中图分类号 I247.53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10
146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