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罪与罚(插图全译本)(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写的是罪与罚。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铤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尾声
序言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
,一部酣畅淋漓地剖析一个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
一部举世公认的、震撼灵魂的世界文学名著。
如书名所示,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写的是
罪与罚。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
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
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
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
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
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
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
;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
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
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
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
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铤
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
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
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
,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
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
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
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
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
良心的惩罚,而且,这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
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人
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
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
相信自己真会去做“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的最后一
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杀人后,他便陷入了
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
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他开始厌烦世上
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
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
,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
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
了,他痛心地说:“难道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
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毁了,永远地
毁了!”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终于去自首
了。
《罪与罚》写于一八六六年,那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后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在崩溃的农奴制
和急遽发展的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缺衣少食,饥寒交
迫;而各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则
应运而生。在《罪与罚》发表前后,已有不少资产阶级
哲学家、政治家提出并宣扬“强者的权利”和“超人哲
学”,这理所当然地引起许多正直人士的谴责和批判。
但是,谁也没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以巨大的艺术力
量暴露出这一憎恨人类的“理论”的野蛮本质及其产生
的社会根源。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
。四十年代他曾与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
接近,并参加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俄国最早的进
步知识分子革命组织,因而于一八四九年被捕,被判处
死刑,只是在临刑前几分钟被沙皇赦免。刑场上的经历
,十年监狱、苦役以及流放生活,对于他的身心产生了
可悲的影响。四十年代末他入狱时是一个具有革命民主
主义思想的无神论者;十年后,当他从流放地回到彼得
堡时,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和君主主义者。《罪与
罚》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六十年代重返文坛后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体现了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思想——基督教
人道主义思想。他怀着巨大的同情描绘了拉斯柯尼科夫
一家和马美拉多夫一家所处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
望处境。小官吏马美拉多夫因酗酒而被解雇,一家大小
六口无以为生,大女儿索尼娅不得不彳亍街头,出卖肉
体。后来马美拉多夫被车轧死,他的老婆发了疯,带着
三个幼小的孩子沿街卖唱乞讨,最后吐血而死。马美拉
多夫曾对拉斯柯尼科夫说:“您明白不明白,一个人到
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什么滋味?”“总得让每个人都有
条路可走啊!”这是一种多么绝望的呼喊,一幅多么凄
惨的图画!
然而,在清醒地提出一系列尖锐的社会矛盾之后,
作家却诉诸人的天性和宗教,企图用宗教和伦理的方式
去消灭恶,去解决社会问题。在《罪与罚》中,主人公
拉斯柯尼科夫在经历了种种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之后,终
被索尼娅“为全人类自觉地受苦受难”的基督教思想所
感动,他决心把她的信仰当做自己的信仰,决心“等待
和忍耐,他们还得等待七年;在这之前,将要受到多少
难以忍受的苦难,享受多少无限的幸福啊!但是,他已
经复活了”。这就是作家心目中人的“复归”,就是作
家宣扬的通向“黄金时代”的必由之路。而这正是作家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罪与罚》充分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
要艺术特色:广阔的社会生活画
导语
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一部酣畅淋漓地剖析一个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一部举世公认的、震撼灵魂的世界文学名著。
精彩页
七月初,时当酷暑,傍晚,有个年轻人从他向C巷二房东租来的一间小屋里走出来,慢慢地、犹豫不决似的朝K桥方向走去。
他平安无事地避免了在楼梯上碰见他的女房东。他那间小屋,在一座五层高楼的屋顶下面,与其说像个住人的屋子,倒不如说像个衣柜。他向女房东租用这间小屋是兼包饭和包括女仆照料的。女房东住在楼下的单人房里,每次他出去,都得打她的厨房门口经过,厨房的门朝着楼梯,几乎总是大敞着的。每当那个年轻人路过,他就会产生一种痛苦而又胆怯的感觉,使他羞愧得皱起眉头。他欠了女房东一身的债,所以生怕遇见她。
这倒不是因为他胆小和逆来顺受惯了,甚至完全相反;但是,从某一个时期起,他就处在烦躁不安的紧张状态,像是犯了疑心病。他一直在苦思冥想,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仅怕见女房东,甚至怕见任何人。他被穷困压得透不过气来,可是最近,就连窘迫的境遇也不再成为他的负担了。他已不再去做他日常需要做的事情,也不愿去做那些事情了。实际上他一点也不怕女房东,不管她怎样蓄意跟他作对。但是,与其被拦在楼梯上听那些与他毫不相干的婆婆妈妈的废话,被她纠缠着逼债,恫吓,埋怨,自己又不得不想方设法来支吾搪塞,道歉,说谎,那么,倒不如像一只猫似的悄悄溜下楼去,不让任何人看见的好。
然而,这一次出来的时候,他那种害怕碰见女债主的心情,使他自己都感到吃惊。
“我想去干那样一件事,却又害怕这些无聊小事!”他想,脸上露出一副奇怪的笑容。“哼……对啦……人可以主宰一切,可是一胆小,就什么事都做不成……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我真想知道,人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最害怕的是迈出新的一步,讲出自己的新见解……可是我空话说得太多了。正因为我尽说空话,所以我才什么事也不做。然而,也许,正因为我什么事也不做,所以我才尽说空话。最近这一个月来,我养成了说废话的习惯,一连好多天躺在墙角里,想着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我现在为什么要去那儿呢?我真的能够做那件事情吗?那件事很严肃吗?才不呢!这不过是异想天开,自己给自己寻开心罢了;儿戏。对,也许只是个儿戏!”
街上热得可怕:加上闷人的空气,杂沓的人群,到处是石灰,脚手架,砖瓦,灰尘,以及每一个不能在乡间租别墅住的彼得堡人都十分熟悉的、夏天特有的臭味——所有这一切一齐向这个年轻人袭来,对他本来已经不正常的神经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从城里这一带特别多的小酒馆里飘出的使人难受的臭气,以及虽然在工作日也会不断遇到的那些醉汉,给这幅画面又平添了一层令人作呕的阴郁色彩。霎时间,在这年轻人清癯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极其厌恶的神情。顺便说一句,他长得非常俊美,有一双美丽乌黑的眼睛和一头深褐色头发,身材在中等以上,细瘦而匀称。但是很快他就仿佛陷入沉思,说得更正确些,仿佛陷入一种出神状态。他信步走去,对于身边的一切不但视而不见,甚至不愿去理会它们。由于他自己刚刚才承认的那种独白的习惯,他嘴里不时地在咕哝着什么。这会儿他自己也意识到他的思想有时候是混乱的,他的身体很弱,两天来,他几乎没有吃任何东西。
他穿得很破,甚至穿惯了破烂衣衫的人也羞于穿他这样一身衣服在大白天上街。然而在城市的这一带,穿什么衣服是不会引起人们惊讶的。因为这是在干草市场附近,有许多人所共知的茶坊酒肆,同时聚居在彼得堡邻近中心区这些大街小巷里的,多半是些小贩和工人,所以人群杂沓,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即使是很怪异的人,在这儿也不足为奇。可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的心里郁积了那么多的怨恨与轻蔑,所以尽管他有时也像年轻人一样最怕人家议论,但他在大街上却丝毫不在乎自己的衣衫褴褛。当然,当他遇到有些熟人或老同学的时候,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他一向不乐意见到他们……然而在这当儿,一个醉汉不知道什么缘故,坐在一辆由一匹高头大马拉着的大车上被拖到什么地方去,在他走过时,突然向他大喝一声:“喂,你这个戴德国帽的!”他用手指着他,大声吼道。这时,年轻人突然停下脚步,慌忙抓住自己的帽子。这是从齐默曼帽店齐默曼是当时开设在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一家时新帽子店的老板。买来的一顶圆形高筒帽,已经破旧不堪,因为年久而变色,上面尽是破洞和污迹,连帽边也没有,七扭八歪地弯向一边,难看极了。不过他感到的不是羞愧,完全是另外一种感情,甚至很像恐惧。
“我早就料到了!”他惶惑不安地咕哝说,“我早就这样想过!再糟糕不过了!像这样一桩蠢事,这样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会把全部计划都给破坏掉的!是的,帽子太显眼了……因为可笑,所以才显眼,穿了这身破衣服,一定得戴一顶便帽,随便哪一种旧的扁平帽子,而不是戴这种不像样的东西。没有人戴这种帽子的,这顶帽子,在一俄里以外就会被人看见,会被人记住的。麻烦就在这儿。问题就出在人们会记住它,这可是一件罪证。干这种勾当,一个人越不叫人注意就越好。小事,小事最要紧!整个事情常常是被这些小事毁掉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罪与罚(插图全译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译者:朱海观//王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39279
开本 32开
页数 9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64
出版时间 1982-10-01
首版时间 1982-10-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978
CIP核字 2018042288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3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