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面御史
内容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因其地位之高、受欢迎范围之广,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1940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因抗日战争影响未完成学业。战后考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并于1948年随校迁至台湾。1959年卸军职,投身报界。
1962年发表历史小说处女作《李娃》,一鸣惊人,此后著述不断,写下数十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有《李娃》《乾隆韵事》《红楼梦断》《慈禧全传》《胡雪岩》系列等。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小说之中,读来有很浓的临场感。他对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业竞争等洞察幽微,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著作问世几十年来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多次再版。
目录
《铁面御史》无目录
精彩页
西门外,前临官道、后临运河的接官厅,已收拾得焕然一新,门楣上结着簇新的红绸子彩球,院子里搭起了高大的席棚,棚下设着乐户伺候的鼓吹。厨下越发热闹,宿迁城里第一家大酒楼“醉好春”派出来的上下手,洗剥的洗剥,割切的割切,掌勺的掌勺,烧火的烧火,一个个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
近午时分,知县张华山鸣锣喝道,来到了接官厅。这位县太爷,向来架子极大,下了轿向站班的县丞、主簿、典史这些僚属,略微点一点头,随即问道:“马老爷呢?”
马老爷是驿丞,专管公文驿递、官员迎送,当差极其巴结,问他要车、要马、要佚子,总是一迭连声地回答:“马上有,马上有。”正好又姓马,所以这三个字就成了他的外号。
张华山一县之主,不好意思叫驿丞的外号;那专管公文出入、俗称“四老爷”的典史王通,性好诙谐,又与驿丞最熟,可就不管了,拉开嗓子大喊:“马上有!马上来啊!大老爷驾到啰!”
“马上就来,马上就来!”马驿丞正在亲自动手挂一幅画,一面回答,一面放下钉锤,赶了出去。
在台阶上迎着知县,兜头一揖,还来不及报告,张华山先开口问道:“都预备好了?”
“都好了!”
“筵席呢?”
“厨子已经来了。‘醉好春’八两银子一桌的海味席。另外是三两银子一桌的便饭,两海碗、四小碗、四个碟子,一共五桌——听说这位按院大人带的人不多,一定够了。”
“按院大人”是指巡按御史。那是大明朝特有的官制,论品级,正七品的官儿,与知县一样;论职权,可就天差地远了——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气派惊人,所到之处,无所不问,无所不管,大事奏裁,小事处决。府、州、县地方官的前程,全在他的喜怒之间,所以听说“按院大人”出巡,无不惴惴然捏了一手心的汗。
张华山却不大在乎。他从中了举人,在吏部花了钱,选出来当知县,在宿迁七年,就不曾见过不受贿的巡按御史。多接待一次“按院大人”,不过老百姓多倒一次霉,供应不妨奢华,红包尽管丰厚,却亏不到他的私囊,只要在上下两季征收钱粮时,加派及浮收一个虚头,就有了着落。虽然这是位新到任的巡按,但天下乌鸦一般黑,他不相信黑眼珠见了白花花的银子会不动心。
倒往往是巡按的随从,常有一个招呼不到,故意挑剔的,所以张华山特地叮嘱驿丞:“千万不要顾上不顾下,眼光只放在巡按身上。须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大老爷请放心。这差使我办了不止一年了。”马驿丞拍胸答应,
“包不误事!”
“不误事就好。”
“是!”马驿丞恭恭敬敬地答应,“决不敢误事!”
张华山许了个心愿,作为激励:“等我把这尊‘神道’安安稳稳送走了,我有好差使派给你,调剂调剂。”
“是!谢谢大老爷。”马驿丞单腿着地,恭恭敬敬请了个安作为道谢。
把这些话交代过了,张华山到厅上来休息,他的僚属们都起立让座。“怎么?”他视线扫过,诧异地问道,“孙老师还不来?”
孙老师是县里的学正——学官都称“老师”,俗名“豆腐官”,最清苦不过。
张华山口头上恭敬,心里却看不起孙老师,认为当学官的,都是没出息的人。不过巡按莅境,一县大小官员,都该来迎接,缺一个不妥,所以这样问一声。
“孙老师可怜巴巴的。”王通说道,“一共两名‘轿班’,倒走了一双,大毒日头下,从城里走了来,自然慢了。”
“轿班怎么走了呢?”
“欠人家三个月工钱,豆腐都没的吃了,不走何待?”
“唉!”姓何的主簿叹口气说,“仕途上荣枯如此不同!说起来孙老师与新任按院,还是乡榜同年呢!”
“什么,什么?”张华山睁大了眼问道,“你怎么说?”
看他这样的神情,何主簿倒是一惊,只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回想一下,没有什么错啊!
“我是说,孙老师与新任按院是乡榜同年。”
“真有这话?”
“孙老师亲口告诉我的。”何主簿又加了一句,“他是方正君子,谅来不会胡吹。”
“嗳——”张华山埋怨似的,“你不早说!”接着大声喊道:“来啊!”
贴身的家人就在他旁边,但要摆官派或者表示将要交代的事十分重要,非这样喊不可。
“喳!”家人张升也用同样高的声音答应着。
P1-3
导语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高阳在华语历史小说界的地位之高,与金庸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相当。据市场调查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阳作品的总印数已超过2000万册。多部作品畅销,例如《乾隆韵事》,刚面世就占据畅销书榜首,1985年被大陆引进,首印十余万,甫一上市即告售完。时至今日,高阳的作品仍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华语小说家张大春撰写导读,帮助你进一步了解高阳其人以及他的小说创作。
序言
平生幽愤汗青知
——高阳的小说和他的怀抱
文/张大春
回首二十七年以前(1992年),高阳过世。在当时还清
晰可辨的台湾艺文圈,那是一桩人人感怀议论的大事。不
过一两个月之间,以拥有文学副刊的报纸传媒以及现代文
学刊物纷纷发起了带有追悼性质的学术讨论会,以及刊登
纪念专辑。前后不多久的时间,我就应邀写了三篇谈高阳
其人其文其怀抱与性情的文字。至今回想起来,其中的部
分观点和申论,还是值得拿出来向高阳的新读者简略地作
一介绍。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史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
1795—1881)在评论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1832)
的历史小说诸作时曾这样说:
过去的时代并不只是纪录、国家档案、纸上论战以及
人的种种抽象形态,而是都充满活生生的人物。他们不是
抽象的,也不是公式和法则。他们都穿上了常见的上衣和
裤子,脸上充满了红润的血色,心里有沸腾的热情,具备
了人类的面貌、活力和语言等特征。
司各特在1814年发表的《威弗里小说集》(Waverley
Novels)一向被视为近代西方历史小说的鼻祖,作者往往将
一些虚构出来的人物放置于一兴一逝的两个“时代”之间
,毕现其所“经历”的文化冲突,并且使史实上班班可考
的“真实人物”与这些“虚构人物”相接触,以成就作者
“重塑”的企图。
如果《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本子可信为明代弘治
甲寅年(1494年)刊本的话,那么,早在《威弗里小说集》
出版前三百二十年,罗贯中就已经基于某种同样无奈的重
塑企图在展开他书写“演义”的工作了。为什么要说“无
奈”呢?在甲寅本书前庸愚子的序中有云:
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
,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
寿传,考诸国史……留心损益,目之日《三国志通俗演义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
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庸愚子的这段话中所谓的“士君子”,所指的自然是
那些拥有“知识/权力”的文人、知识分子,他们之所以
厌恶“言辞鄙谬”“失之于野”的野史评话,可以解释成
对史实史料之尊重,也可以解释为对“知识/权力”这个
相互喂哺的系统的捍卫。“士君子”绝然不能忍受的正是
历史被非士人阶级的鄙俗大众“妄加”虚构、杜撰、发明
以至于无中生有。
而罗贯中彼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书写工作,
也正是一处于士君子阶级和鄙俗大众阶级之间夹缝的产物
。然则,庸愚子以诗教赞之,亦犹如卡莱尔所称许于司各
特了。
一生完成了二十七部历史小说——其中包括英国文学
史上的经典《劫后英雄传》(Ivanhoe,1819年)——的司
各特在1821年获得英国国王授予的爵士封号,并当选为爱
丁堡皇家学会主席,且直接影响了后世英国作家萨克雷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但是在
司各特死后整整一百三十四年,历史小说家高阳却在他的
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娃》的序言《历史·小说·历史
小说》中,重新品尝了一次和罗贯中类似的夹缝滋味。他
这样写道:
胡适之先生的“拿证据来”这句话,支配了我的下意
识,以至于变得没有事实的阶石在面前,想象的足步便跨
不开去。
非徒如此,高阳甚且以谦卑的口吻说:“对于历史的
研究,我只是一个未窥门径的‘羊毛’。”即使当他发现
了一段记载,提及明太祖第八子潭王(传说是陈友谅的亲生
儿子)因胡惟庸谋反而牵连在内,夫妻焚宫自杀,缘是有感
而发,试图将这个材料发展成一个“极其壮烈的悲剧”,
高阳却如此写道:
由复杂的恩怨发展为政治的斗争,终于造成伦常剧变
,而且反映了明朝——甚至于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明太祖因胡惟庸之反,迁怒而侵夺相权。这是一部所谓大
小说的题材,但必为历史学者所严厉指斥,因为没有实在
的证据可用以支持我的假设。这就是我所以不敢试写历史
小说的最大原因。
“然而,我终于要来尝试一下了。”高阳紧接着写道
。而且自《李娃》以降,他再也不曾在近六十部长短篇历
史小说著作中因顾忌“历史学者的严厉指斥”而写过任何
一篇像《历史·小说·历史小说》这样辞谦意卑的序言。
……
1989年,高阳应复旦大学之邀,参加了一项名为“第
四届港台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活动,并转
赴浙江杭州祭祖。日后在一篇由他亲笔撰写的《横桥老屋
旧址碑记》的文字中,他特别引述前清梁山舟学士书赠高
阳十世祖许学范(字希六,号芋园)的联语,曰: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
读书。
一生读书、一生著书、一生谈书论书的高阳在1991年
初因肺疾送医急救,凡七进七出。我去探访,见他又消瘦
了几分,当时他精神尚佳,犹能笔谈,我遂以其新作《水
龙吟》之题名请教,询以:“与辛弃疾‘几人真是经纶手
’一阕是否有关?”
但见高阳频频蹙眉,未几,即振笔疾书数行示我:“
我于《联副》(指《联合报·副刊》——编者
内容推荐
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南直隶巡按御史刘天鸣代天子巡狩,携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所到之处,青天之声不绝于耳。宿迁县令与捕头卫虎狼狈为奸,鱼肉乡里,刘天鸣欲惩治这班贪官污吏,却苦于无法一网打尽。就在这时,一件离奇古怪、闻所未闻的命案发生了,而这命案竟同时牵扯到刘天鸣和卫虎……当铁面御史欲借机除恶时,谁知尚方宝剑被盗,宫中太监来查,才知道这场斗争已经成了他与京中宦官的角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面御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8890
开本 32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2020-03-01
印刷时间 202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2
CIP核字 2019279165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09
148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