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巴旦姆/我的山野朋友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刘先平是我国现代意义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作品丰富,获得国家奖八项,很多作品已成传世名著。三十多年来或参加科学考察队,或独自在山野跋涉,足迹遍及我国的崇山峻岭、大漠戈壁,多次穿行于横断山脉。近八年来围绕着探寻——水之源、山之源——这个命题,五上青藏高原,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直达帕米尔高原。

本书是“我的山野朋友”之《寻找巴旦姆》,该丛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丰富的大自然探险经历,将西部雄伟、东部秀丽的山河,东西部异彩纷呈的野生动植物世界交相辉映,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旨在将中国最美的山川,最美的野生动植物世界的故事传播给读者。

内容推荐

“我的山野朋友”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第一个系列,共8本,均为获过国家级奖的作品。该系列是作家刘先平的中篇探险纪实故事,每本书都是关于中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故事,融小说的情节、散文的哲理和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于一体,呼吁建立生态道德,呼吁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大自然文学。

本书为“我的山野朋友”之《寻找巴旦姆》。

目录

生命之歌——雪山下的巍巍巨柏群

 西藏有惊人美丽的森林

 巍巍巨柏

 山鼠展开了凌厉的攻击

 白马鸡挺出温柔一剑

 是谁遭到伏击

 喜马拉雅雄麝的跳跃

 喜马拉雅雄麝的绝技

 神奇的生物圈

神奇的河源·河源的无奈

 风云突变

 长江源:一年竟有三百五十天风雪

 柳暗花明

 高原猎鼠

 夜宿玛多

 黄河源之一:畅饮鄂陵湖

 黄河源之二:遭到鸥鸟发射“导弹”

 黄河源之三:牛头碑

 黄河源之四:从鄂陵湖流出的水才叫黄河

寻找巴旦姆

 风沙中与巴旦姆失之交臂

 巴旦姆是美丽的姑娘吗

 神奇的巴旦姆

 巴旦姆是一首美妙的歌

 双胞胎小姐妹

试读章节

山鼠展开了凌厉的攻击

嘿,有只白色的动物在灌丛中闪了一下。

一点儿不错,是一只野雉。是的,雪白的羽毛,高耸得如马尾般的蓝色的尾羽,闪着金属般的光芒。

对,是白马鸡。你看,它橘红色头上两边耸立的耳羽,多像马的耳朵。

白马鸡羽毛华丽,体格雄健,体重总有两千多克,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它的珍贵稀有,我是早就知道的,但在西部跑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银色的精灵。

有只黑褐色的动物,正在向它发起攻击。

它不是黄鼠狼或鬣狗,身材要比它们短得多。黑褐色的体毛,尖尖的嘴边抖动着长长的胡须。两颗门牙戳在尖嘴外,雪亮闪光,犹如利斧。

那是只老鼠模样的家伙,小眼珠滴溜溜转,盯着美味早餐。

白马鸡早已耸起颈羽,昂头紧身,挺着尖硬的长喙,警惕地盯着那家伙。

那只老鼠模样的家伙,若真的是老鼠,那也该是只大山鼠。我在黄山考察时,曾亲眼见到白腹巨鼠偷袭白鹇的场面。

它闪电般跃起,直取白马鸡腹部。

白马鸡根本没有挪动身子,只是将长脖子稍一扭动,举起尖喙就啄。

叫它马鸡,当然是因为它身高马大。

奇陉,白马鸡像是半蹲着身子。

它怎么是这副形态?难道是腿部已经受伤?

这使它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那鼠类,灵巧地一闪,躲开了。可就在躲闪之时,已敏捷地扭转了身子,落到白马鸡的身后,连个顿都未打,又向猎物攻来。

白马鸡虽然是半蹲半伏的别扭相,倒像是已经料到这着,未挪窝,却早已转过身来,用尖喙等待着来敌。

难道它的腿伤得很重,已经动也不能动?

鼠类一计不成,又绕到猎物的身后,仍是要从后边展开攻击。

白马鸡又早已转过身来。

不对呀,若是腿伤严重,它无法如此灵活地转动!

那鼠类干脆在白马鸡的前面立起两只后腿,举起前两肢,张牙舞爪地向猎物扑去。

白马鸡刚要迎击,它已缩回身子。

白马鸡刚收回武器,山鼠又发起攻击。

白马鸡刚有动作,山鼠又缩回了。

这家伙,简直像个优秀的拳击手,一个劲地以各种动作挑衅、撩拨、引诱对手出击,同时用灵活的躲闪,确保自身安全。

这一招奏效了。白马鸡对敌人的种种攻击不再理睬了。

我想,坏了,那鼠类要痛下杀手了!

白马鸡挺出温柔一剑

山鼠又作了两次攻击后,在陡然闪开的同时,却像箭一般从地上射出,直取猎物的下盘。

白马鸡似乎慌了手脚,但尖喙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人头部凿下。

山鼠吓得一摇身子,翻转,就地打了几个滚,才悻悻脱身。

如此三番,看得我眼花缭乱。真的,难以置信的是半蹲半伏、腿部不便的白马鸡身下却像是装了一个轴,能任意作三百六十度转动。

是伪装,还是它的特殊战术?

那个鼠类也太笨了,眼看推磨战术屡屡失败,还不赶快改变策略!这个蠢东西,开头就该专攻下盘。  狼就很聪明,总是寻找猎物的弱点,瞅准后,死死揪住不放,施以致命的一击。

白马鸡,你怎么这样粗心大意,一开始就受伤了?

如果不是受伤了,你为什么不用有力的腿和爪子回击?

我见过斗鸡,两只公鸡不仅用喙相啄,同时还用双腿和锐利的脚爪攻击对方。它们常常腾起,像跆拳道高手一样,用双爪蹬踏对方,再施之以尖喙相啄,跳来跃去,直打得尘土飞扬,天昏地暗。

难道因为它是母鸡,基因中就缺少雄鸡的阳刚和飞跃腾挪的本事?

在我的家乡,人们用“三斤半的老母鸡,出门就给逮着了”来比喻人的蠢!

可是不对呀,那年在云南的怒江大峡谷的一个怒族寨子的后面,我就目睹了几只鸡攻击一条眼镜蛇的过程。眼镜蛇是剧毒蛇。蛇想猎鸡,鸡也想食蛇。眼镜蛇占着明显的优势,两只公鸡都败下阵来。最后,是一只母鸡给了它致命的一击。

白马鸡因为身高马大,不善于飞翔,必要时只作短距飞行。它在丛林中完全是靠一双强健的腿疾行奔走,取得生存的权利。

你这样强有力的武器为何不用呀?真的是受了重伤?即使你用这副姿势迷惑敌人,现在也该亮出真家伙了!

我正想着,战场形势陡然起了变化!

那鼠类又绕到白马鸡的身后,但距离远了。是准备放弃猎物了吗?

白马鸡呢,似乎是被伤痛困扰,要不就是转晕了头,反正根本没有转过身子。

机会来了。

那鼠类骤然起动,闪电般跃起。

坏了,它要从空中展开致命的一击了。

就在它到达猎物上空的瞬间,只见白马鸡先像是害怕似的,缩了缩脖子。

不好,鼠类张开大嘴,尖牙闪光,往下俯冲。

正当我要冲出去的时候,只见一道虹影,射向鼠类白白的腹部。

那鼠类惨叫一声,扭头就跑,鲜血像雨点般落下。

哈哈!英雄的白马鸡,机智的白马鸡,你先是疲劳敌人,再逼得敌人另行使招。你从它与你的距离,已判定它将要使用的招数。接着又用假动作迷惑对手,直到对手将柔软的肚子全然暴露,你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致命的一击!

我还没高兴够,更离奇的场面出现了。

只见白马鸡“咯咯”叫了两声,微展翅膀。

哈哈,一群活蹦乱跳的小鸡们走出来了!

难怪它面对强敌的反复攻击就是不挪窝呢!它要保护孩子们。

想必是在发现敌人的瞬间,它已张开保护伞——它的双翅,将孩子们拢到身下!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它那半蹲半伏的架式是为了保护小鸡们呢!

那山鼠攻击的目的,不就是一直企图攻破保护伞吗?

母性动物,为了保护年幼的后代,总是有着超常的智慧、超常的勇敢!

我高兴得忘情地跳起来了。

白马鸡向我看了一眼,没有惊慌失措,只是发出“咯咯”两声。

妙!在它身后拥着五六只小鸡哩!对呀,它每年五、六月产卵。这时,新生儿已经出壳了。瞧瞧,它每迈一步,都那么矜持,充满了自豪。

它有理由自豪——它只要在地上啄一口,孩子们立即蜂拥而上。手脚快的,已抢先啄走了小虫。它正领着孩子们觅食哩!

一位朋友向我说过,白马鸡与众不同的是,幼时吃荤,长大吃素。  我蹑手蹑脚地跟随着它们。没多长时间,就发现有只小白马鸡的身架显然要大一些。它从不和兄弟姐妹们去抢妈妈寻到的食物,而是一个劲地用红红的脚爪,在草根上扒,还翻开小石头。哈哈,它叼起了一条小虫。是蚯蚓,还是蜈蚣?

那虫不断扭动着身躯,搅得它有些手足无措。正在这时,妈妈向它一摇头。它也就一甩,将长虫扔到地下,再用尖硬的长喙连连啄去。长虫不动了。它吃到了美味,欣喜地跑到妈妈的身边。妈妈张开翅膀在它身上拍了拍。是鼓励,还是嘉奖?

妈妈领着孩子们潜入了灌木丛。

“遇到什么好事把我甩了?”李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身后。

“我哪知道能碰到这样精彩的事呢?”我答道。

于是,我简单地说了刚才发生的鸡鼠大战。她抬脚就要去追。

“白马鸡肯定早已走了。”

“循着血迹能找到山鼠吧?”

“你还没被老鼠烦够?”

我家虽在市中心的五楼,但城市的老鼠也与时俱进,能顺着墙角爬到楼上,穿堂人室,又能沿着电线,把你家里搅得一塌糊涂。

最可恶的是,它的牙长得快,因而需要经常磨牙。在无法进入冰箱取食物时,竟然蹿到书架上撒气、磨牙。穷文人看重的就是书啊!于是我们想出很多办法和它作战,但胜利的时候并不多,它有足够的智慧,相当狡猾……我们受够了它的糟蹋,但它也有生存的权利呀!

李老师笑了:“那就赶快回去吧!”

“你忘了,不就是因为鸟类和一些动物,在早晨有一次活动高潮才赶早跑来?巨柏没长腿,跑不了。看样子,这个群落不小,再往山上走走……”

对我们来说,这些林下的路还不算太难走,但裤脚还是全都打湿了。每看到一棵巨柏,李老师都记下来。那些巨柏,胸径多在一米之上。

我却另有所求。不久,发现右前方的山坡上,依稀出现了塔形树冠。这是柏树明显的特征。走到那边一看,果然是柏树。

树不高,只有二十多米。胸径在一米之内,树冠一片翠绿。

看我那样专注地打量它,李老师说:“它最少是巨柏的三四十代的子孙。你看,那边还有更粗更大的。”

我的心中多了一些感悟,继续往上攀爬。

林间夹杂着悬钩子、蔷薇、野桃、红桦……白的、红的、紫色的野花开得很灿烂。地上急匆匆行走的昆虫,飞来飞去的蝴蝶……繁荣的生物世界,一天的生活正忙忙碌碌。

“你在找什么?”

“你找大树,我专找小树啊!”

她愣了一会,接着恍然大悟:“对呀!是该找幼树……”

正说着,她的眼珠子不动了,愣怔,惊恐,像是发现了怪物。

她将手往下一压。

我还未回过神来,她却随手在我背上一按……

俩人都匍匐在地。

P15-29

序言

生态道德的缺失,造成了我们今天生存环境的危机。

感谢大自然!在山野跋涉三十多年,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描写在大熊猫、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或是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我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的伟大,呼唤生态道德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

世界承受着环境危机的重压,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纷纷追究其原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方略。环境危机实际上就是生态危机。

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呼唤生态法律的完善与生态道德的树立,进而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有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法律、道德,却根本没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关于“道德”的释文是:“道德是一定社会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足以证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缺失了生态道德;或者说生态道德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只有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发现生态与人以及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今日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法律也严重滞后,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无视其它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与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人类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才得以突显。强调生态道德,在于强调、突出它比之于其它道德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急需建立对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环境危机,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

与树立生态道德相比较而言,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品质,带有自觉或自我约束的性质。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道德。比如某一行为并不违背法律,却违背了道德。这大约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个启蒙和培养的过程,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对一个人来说,它甚至是终生的使命。

三十多年对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十多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有不少已经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

记得一九八一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美丽而壮阔的景象,使我心潮澎湃。如今,滇池早已被污染,湖水发臭。二○○七年十月,我再去川西,所经岷江、大渡河流域,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筑坝蓄水。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将干涸,到哪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大自然无序、愚蠢的“改造”,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已有所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九米,它在雨季吸水,干季溢水,一千克干泥炭可吸蓄八到十二千克的水。若尔盖是黄河上游的天然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百分之三十(一说百分之四十)是由这里补给的。但在上个世纪,人们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发人深思的是,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电视剧时,竟然无法找到足够深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黄河屡屡断流,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使人类的健康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余湖泊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污染等等生态问题。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对其它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面对大自然而道德缺失时,自然也会还之于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过了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成为“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危险,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或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是总也避免不了描绘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压迫下苦苦挣扎。无论是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的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

这使我无限忧伤、愤怒,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正是大自然当前的状态,激起了我决心在每篇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三十多年来,大自然以无比真挚、醇朴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我和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因而这套书取名为“我的山野朋友”,以表达对它们的感谢、思念、问候和祝福。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应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人类的初期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曾有过很多充满智慧的表述,比如天人合一之说,再比如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纪之说等等,至今仍是经典。从世界教育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对于自然的认识,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河流、森林、环境和资源等等,一直是教育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优良传统。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我希望用这些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接通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获得智慧,健康成长。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成就斐然。而即使到了今天,生命起源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艰巨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和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治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使我们时时眷恋着母亲——大自然。

二○○八年四月二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巴旦姆/我的山野朋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263409
开本 32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3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9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