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人类文明共同体视域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
图书 | 国家形象:历史、构建与比较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人类文明共同体视域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孟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等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编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主持和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G20杭州峰会”等多项国家重大活动的专题策划与专项研究。 于嵩昕,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上海社科规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产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曾参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G20杭州峰会”等多项国家重大活动的专题策划和专项研究。 内容简介 《国家形象:历史、建构与比较》是一部以国家形象为专题研究的学术著作。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国家形象建构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主体构成、实现路径,进而建构起国家形象的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本书国际学术视野广阔,专业学术理论精到,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如何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中如何建构良好中国国家形象,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见解和可行的实践路径,是近年来在国家形象研究、国家软实力建构方面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 目录 绪论 第一节论题的提出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三节研究意义与框架 第一章中国国家形象的生成和建构 第一节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阐释 一、研究前提: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国家体系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三、“中国中国国家形象”概念阐释 第二节西方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媒体话语的生成 一、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的多维呈现 二、西方主流媒体对“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的重构 三、西方霸权话语的跨文化生成 第三节以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的“本土化”审视中国国家形象“自塑” 一、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西方镜像的关联错位 二、本土话语自身的困境 第四节“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价值立场和基本框架 一、价值立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跨文化维度 二、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框架 第五节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关键思路与重要途径 一、关键思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中国”方法 二、重要途径:加强人才培训增强国际传播力 第二章中国国家形象的主体 第一节建构自我的身份 一、表征中的自我 二、言说中的身份建构 三、突破传统形象 第二节建构自我的意义 一、商品作为关系建构的纽带 二、商品作为意义传播的载体 三、“中国制造”的形象话语 第三节中国的表述与传播 一、意义的选择与元素提取 二、信息的扩散与媒介呈现 三、定向的劝服与商业广告 四、书写的价值与文本阐释 第四节行动中的言说 一、集体话语的言说 二、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重建的努力 第三章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路径 第一节传播意识-主体意识-对话意识 一、从宣传意识到传播意识 二、从文化他者到文化自觉 三、从传者中心到对话意识 第二节泛中介化-去中介化-再中介化 一、泛中介化:从“偏向传播”到“多元传播” 二、去中介化:从“镜像中国”到“实相中国” 三、再中介化:从“刻板中国”到“美丽中国” 第三节商品输出-文化输出-价值贡献 一、产品输出:强化“中国制造”的文化符号 二、价值贡献:强化“中国价值”的世界贡献 三、文明协作:强化“文化圈层”的多维合作 第四节去东方化-趋主流化-再东方化 一、发现东方:他者的文化贡献 二、介入主流:自我的文化认同 三、超越他者:一种梦想的凯旋 第四章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一节指标体系建立的背景与方法 一、“形象焦虑”、诉说冲动与现实困境 二、层次分析法 第二节指标体系评估原则 一、国家形象研究定位与指标体系评估原则 二、跨文化传播观念与指标体系评估原则 第三节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与生成的基本流程 一、信息跨文化传播的简化流程 二、传播客体国家内部的信息流动模式 三、认知与心理:国家形象生成的流程 四、相关研究及流程图 第四节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要素 一、国家综合国力:影响跨文化传播全过程的重要因素 二、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主体中的影响要素 三、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媒介中的影响要素 四、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客体中的影响要素 第五节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评估体系的指标设置 一、国家综合国力类指标设置 二、跨文化传播主体类指标设置 三、跨文化传播媒介类指标设置 四、跨文化传播客体类指标设置 第六节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评估体系的分层权重计算 一、权重计算方法及步骤 二、权重赋值及计算过程 第七节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评估指标体系 一、层次总排序与最终权重计算 二、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国家形象个案研究 第一节中国国家形象与“中国威胁论” 一、绪论:重回“中国威胁”的历史起点 二、同样的威胁,不同的想象 三、在西方的目光里想象自我 第二节拉美地区的中国国家形象——以墨西哥、古巴孔子学院为例 一、绪论 二、拉美地区中国对外传播概况 三、拉美跨文化传播困境与反思 第三节奥巴马政府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跨文化传播战略 一、绪论 二、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跨文化传播挑战 三、奥巴马政府对国家形象建构的跨文化传播理念与构成体系 四、奥巴马政府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跨文化传播战略实施案例 五、奥巴马政府国家形象建构的启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家形象:历史、构建与比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孟建,于嵩昕 |
译者 | |
编者 | 孟建//于嵩昕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2391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3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22 |
CIP核字 | 2019170107 |
中图分类号 | D6 |
丛书名 | |
印张 | 3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