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哈贝马斯、齐泽克等当代哲学家围绕空间和建筑的哲学思考
《生产》——目前国内介绍欧美新学的一个*前沿的阵地
呈现全球范围内知识分子对当代社会处境的严肃思考
《建筑、空间与哲学》主要引入、介绍了列斐伏尔、齐泽克等20世纪著名哲学家对于空间和建筑的哲学思索,他们用哲学的视野去思考建筑,把哲学方法带入建筑理论的研究,从现象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哲学角度来分析现代建筑的风格,为读者开启了一扇窗。
图书 | 建筑、空间与哲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列斐伏尔、哈贝马斯、齐泽克等当代哲学家围绕空间和建筑的哲学思考 《生产》——目前国内介绍欧美新学的一个*前沿的阵地 呈现全球范围内知识分子对当代社会处境的严肃思考 《建筑、空间与哲学》主要引入、介绍了列斐伏尔、齐泽克等20世纪著名哲学家对于空间和建筑的哲学思索,他们用哲学的视野去思考建筑,把哲学方法带入建筑理论的研究,从现象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哲学角度来分析现代建筑的风格,为读者开启了一扇窗。 作者简介 主编汪民安,1969年生,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出版著作九部,著作《论家用电器》。编有《福柯读本》等多种。主编丛刊《生产》、丛书《人文科学译丛》等。 内容简介 这本哲学文集,精心选编、翻译了列斐伏尔、齐泽克、德里达、鲍德里亚等当代著名哲学家论现代建筑与空间概念的若干理论文章。列斐伏尔谈及“走向享乐的建筑”;哈贝马斯讨论“现代与后现代建筑”;齐泽克从“建筑视差”概念入手,围绕建筑学侃侃而谈,并对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闪灵》、科波拉的《对话》、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和《迷魂记》等加以独到的解析。荷兰建筑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雷姆·库哈斯(封面人物)则展示了“‘大都市的生活’或‘拥挤文化’”。美国学者莫里奇奥·马里内利的《中国空间中的对话》通过福柯和本雅明历史理论研究的视角来考察中国艺术家张大力的作品,着眼于主观表现与空间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录 走向享乐的建筑 [法]亨利·列斐伏尔 现代与后现代建筑 [德]于尔根· 哈贝马斯 疯狂点:现在的建筑[法]雅克·德里达 建筑和方尖碑[法]乔治·巴塔耶 建筑与意识形态批判[美]弗雷德里克·詹明信 建筑视差 [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大都市的生活”或“拥挤文化”[荷兰]雷姆·库哈斯 古典时代的终结:起点的终结,终点的终结 [美]彼得·埃森曼 鲍德里亚与努维尔第一次谈话 [法]让·鲍德里亚、[法]让·努维尔 时间问题:论人类世中的暂存性 ——伊丽莎白·格罗兹与希瑟·戴维斯和艾蒂安·特平的对话 [美]伊丽莎白·格罗兹、 [美]希瑟·戴维斯、 [美]艾蒂安·特平 德勒兹与加塔利论房屋[英]安德鲁·巴兰坦 本雅明:现代主义与记忆[英]布莱恩·艾略特 桥梁、外壳和视界[英]比格·罗伊斯 迷宫,金字塔,谜宫[英]丹尼斯?赫里耶 监狱建筑之美学与反美学[英]伊冯·朱克斯 建筑关系[英]安德鲁·巴兰坦 政治与建筑[英]雷蒙德·盖伊斯 在城市中:被激发的杂多[法]米歇尔·塞尔 艺术 中国空间中的对话[美]莫里奇奥·马里内利 精彩书摘 我必须坦白我是否有资格在建筑学上发言。我不得不以此来做此文的开端。如下一些咬合在一起的怪癖式的因素制约着我的建筑学知识:我对安·兰德及其建筑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的喜爱;我对斯大林“婚礼蛋糕”的巴洛克式媚俗的欣赏;在我的祖国斯洛文尼亚,国人因我对约泽·普雷契尼克这位20世纪上半叶的斯洛文尼亚复古建筑师的抨击而视我为叛国者,而他正是作为一位“先行的”后现代主义者在20世纪90年代被重新发现的;我对一种房子的梦想——这栋房子仅由次要空间和通道场所构成,包括楼梯、走廊、厕所、储物间、厨房,但没有客厅或卧室。我担忧的是我即将表述的东西可能会在毫无根据的猜测和你们大多早已知晓的这两个*间摇摆不定。 但也许——仅仅是“也许”——我对“视差”(parallax)概念的运用将证明我在这一概念基础上牵涉了某些建筑学激进评论的风险,这个概念是我从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那里借来的。“视差”的常见定义是:一种因观测位置变化而造成的客体的明显错位(相对于背景的位置变化),这种变化提供了一种新视线。当然,应该补充说明一点,哲学上所强调的是,被观察到的这种差异不仅是“主观的”,因为,被从不同位置或视角看到的“在那儿”存在的是同一个客体。此外,正如黑格尔希望提出的那样,主体和客体是内在“中介着的”,因此,那种主体观点的“认识论”变化总能在客体自身的“本体论”变化中得到反映。 视差间隙因此不只是一个我们变化着的观念问题(就这点而言,建筑与此相似——只要我稍微挪动一下,它便看起来有了变化……),当我们注意到这一间隙被嵌入“实在的”建筑本身时,一切变得有趣起来——仿佛建筑在其十分物质化的存在上,承受着来自不同且相互不能共存的视角的印象叠加。让我借助文学和电影中的一个例子来阐明这一点。多克托罗《胜者为王》(Billy Bathgate)的电影视觉基本上是一个失败,但却是一个有趣的失败:这个失败毕竟让读者不断想起那部相比要好得多的小说。然而,当你去找来那部小说——该影片就是以之为基础改编的——读的时候,定会大失所望:如果考虑到此电影的失败之处,就会发现,这不是一部可被用来当作标准衡量此电影的小说。这种重复(失败的小说在失败电影中重复)进而产生了一个第三项,纯粹的、虚的第三项要素——一部不存在的更好的小说。这是德勒兹在其《差异与重复》关键章节中使用的一个示例: 虽说这两个事物似乎的确前后连属——只不过两个实系列被间入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距离,但毋宁说,它们实际上是在一个客体之下共存着的两个实系列,此客体与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因为它是一个虚客体。此虚客体在这两个实系列中不断来回循环,往返于它们之间……。重复不是一物对另一物的重复。重复存在于两个实序列之间,这两个实序列是某个虚客体函数(即客体=x)的结果。 就《胜者为王》而言:电影并没有“重复”它所依据的小说;相反,二者皆“重复”了非重复的虚X,“真实”小说的幽灵在从实际小说到电影的剧本中被再生产出来。暗含在此的变化比它看上去的复杂多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仅把(小说)出发点当作一部“开放作品”,这一出发点充满了随后被运用、并在之后版本中被实现的可能性;或者,更糟糕的是,我们把原著视为稍后可以融入其他文本的那种前文本,并给予其他文本与原文本全然不同的含义。在此缺失的是回溯性,一种由亨利·柏格森首次提出的、对德勒兹具有关键参考价值的回溯运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建筑、空间与哲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汪民安 郭晓彦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汪民安//郭晓彦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2287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3 |
CIP核字 | 2018273272 |
中图分类号 | TU-0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