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云南德宏傣族传统村落研究/德宏州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村落研究系列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篇,从传统与传承两个方面研究德宏傣族传统村落。上篇从德宏傣族渊源、分布情况、自然风貌、布局特征、空间特征、景观特征等方面研究了德宏傣寨的原真性与特性。下篇从傣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现代傣族村落的建设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德宏傣寨这种园林化的和谐人居空间能得到传承与发扬。 目录 序 上篇:传统 1 概况 1.1 中国傣族分布概况 1.2 德宏概况 2 德宏傣族文化特征 2.1 族源与支系 2.2 历史沿革 2.3 宗教 2.4 文化圈 3 德宏傣寨分布及自然环境 3.1 地理分布及数量 3.2 地景特征 3.3 气候 4 德宏傣寨选址 4.1 选址依据 4.2 选卅类型 5 德宏傣寨总体布局 5.1 布局理念 5.2 布局的控制点 5.3 布局的组织 6 德宏傣寨空间特征 6.1 边界与出入口空间 6.2 宅院空间 6.3 公共活动空间 6.4 道路空间 7 德宏傣寨传统建筑 7.1 民居建筑 7.2 佛寺建筑 7.3 佛塔 8 德宏傣寨绿地与植物 8.1 绿地分布 8.2 植物资源 8.3 植物景观层次 8.4 植物文化 9 德宏傣寨水景观 9.1 独特的水文化 9.2 有序的水网布局 9.3 丰富的水景 10 德宏傣寨设施景观 10.1 交通设施 10.2 取水设施 10.3 行善设施 10.4 祈福设施 11 德宏傣寨特色解析 11.1 自然环境对傣寨景观的影响 11.2 宗教对村寨景观的影响 11.3 德宏傣族村寨美学特征 下篇:传承 1 保护与发展原则 1.1 整体保护原则 1.2 活态传承原则 1.3 傣族主体原则 1.4 发展目的原则 1.5 产业支撑原则 2 整体风貌控制 2.1 形态控制 2.2 色彩控制 2.3 材料质感控制 3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3.1 维护傣族聚居地生态安全格局 3.2 保护村落传统绿地结构,增建绿线形成绿网 3.3 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4 传统格局的保护与发展 4.1 保护傣寨人格化布局特色 4.2 保护寨头、寨心、寨尾 4.3 保护传统公共空间,加强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 4.4 保护传统巷道格局,提高行走空间的舒适度 5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5.1 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原则 5.2 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措施 5.3 新建民居发展建议 6 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与发展 6.1 宗教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6.2 设施的保护与发展 6.3 古树名木的保护 7 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7.1 产业发展定位 7.2 产业发展原则 7.3 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8 传统傣寨对当代傣寨建设的启示 8.1 传其神 8.2 承其形 结语 附表:德宏傣寨常见特色园林植物调查名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说明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云南德宏傣族传统村落研究/德宏州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村落研究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静帆//李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2430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7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42 |
CIP核字 | 2019209810 |
中图分类号 | TU-092.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