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共情沟通:读懂并影响他人的核心奥秘
内容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一本指导人们进行共情沟通的实用指南。共情沟通是指倾听者对倾诉者的言行感同身受,引导对方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寻找问题的根源,影响并改变对方。 

书中涵盖了许多简单实用的心理学治疗方法,设置的对话情景并不局限于厨房、远足途中、诊所或是患者病榻。
与普通人相比,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士在和心理失衡人群相处的过程中精力耗散速度更快。因此,他们如何做到一方面尽可能少地透支精力,另一方面还要尽最大可能向他人提供帮助,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假如你正是一名高敏感人士,那么想必早就品尝过被身边“心理失衡人群”所裹挟的滋味了。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解除你的困扰:一是摆脱自己目前的环境;二是尝试改善这种处境。当你的选择是尝试改善处境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本书介绍的方法来加强自己的优势了。
本书大部分方法对心智发展大有裨益。如果你能遵照本书指示,问自己一些问题或亲身实践,那么你一定能改变现状并提升自我。
本书专门有一个章节详述了高敏感人士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为什么不仅是必需而且还是相当有益的,还提供了高敏感人士的自我保护指南。
本人持有心理治疗诸多领域的学位证书。我在曾运用过的诸多治疗方法之中,选择了一些简单易用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部分心理治疗方法理应由专业的精神或心理治疗师使用,但还有许多治疗方法在专业领域之外的应用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当你帮助顾客、患者、朋友或者自己时。而后者正是我在这本书中将要谈到的重点,我会把这些内容以类似菜谱的形式一一展示出来。
这些方法主要针对的目标是提升支持性和共情性对话的效能。不过,我也告诉过许多高敏感人士,还存在其他帮助他人的方式,不论他们是邀请年迈的父母与他们同住,还是花大量时间照顾或帮助病患,抑或带残疾人兜风,充当他们的司机。如果习惯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同时发现自己开始不堪重负了,那么阅读本书的第十章将会让你受益匪浅,这一章的内容包含了许多指导你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充分考虑自己需求的建议。
本书言简意赅,并且列举了许多具体案例,以期让每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同时,书中所有内容在心理学上都有相对照的依据,在我多年的心理治疗执业经历中同样得到了印证。
书中举出的具体案例,大部分内容都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但许多情景的确是我自己在扮演“帮助者”角色中的亲身经历。其中也有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是我在征求了客户的许可后匿名使用的。
完整阅读本书,你将能发掘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你也可以把本书当成一本参考书来浏览。

作者简介

伊尔斯·桑德(Ilse Sand),丹麦著名心理治疗师,丹麦心理治疗学会会员。接受各类心理疗法的专业训练,现为心理咨询督导、培训讲师。她的代表作品《高敏感是种天赋》风靡全球,成为高敏感者的福音。

亮点展示

053eafd563467e29.jpg

精彩书摘

一、从一场对话入手

也许目睹了身边某个人正经历的煎熬让你坐立不安,所以你决定出手相助。或许你是一名专业人士,更或许仅仅因为对方是你的家人或朋友。倘若对方已向你坦露过他的烦恼,那么
你可以直接跳过本章内容,因为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正确开启一场对话。
最好的方式是先聊点关于你自己的话题,而最糟糕的方式则是开门见山地直接把问题抛给对方。如果上来就问:“你感觉如何?”被问到的人可能会疑惑于你只是在进行礼节性的问候,期待的不过是一个“还行,谢谢”的回应,因此他拿不准你是否真正关心他。下面是一些教你如何正确开启一段对话的例子:
我一直好奇你到底在忙些什么?
我一直在担心你是否一切顺利,或是哪里会出岔子?
我注意到你最近情绪低落,面露忧色,我正考虑有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帮到你的?
选择开展对话的场景很重要。如果你偏好相对而坐,认为这样更方便与对方进行眼神交流,那么就需要留心了,因为并非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紧盯着。许多人喜欢一边做着其他事情一边谈论自己的情感煎熬,倘若让他们停下手头的活计,他们会紧张到难以启齿。因此对某些人来说,最适宜展开对话的情景是在开车或洗碗时。
一旦对话开始,你就可以向对方表露你对他们的浓厚兴趣,或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向你敞开心扉。问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因为问题也有优劣之分。

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是可以区分的,能给出的答案种类越多,就表明问题越开放。
你可以问些具体点的问题,比如,“你昨天做什么了?”“最近工作怎么样?”“你母亲还好吗?”但这种直接的问题也存在激怒对方的风险,他们或许根本不想提及这些话题。最坏的情况是你的提问让对方感觉自己成了被审问的对象。
但给出像下面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要和我分享的事情吗?”对方就有了更多选择回答的空间,接着你可以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比如,“再多告诉我一点关于这件事的信息吧。”在聊天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会怀疑对方是否想把对话进行下去,如果对这点有所顾虑,你可以询问对方,“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话吗?”也可以如此反复多问几次。

问点实际的
让对话落入相互敷衍的俗套,会在倾听者与倾诉者之间制造出一种距离感,这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漠不关心。往往最能打动我们的对话留下的记忆最深刻,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需要深挖话题,挖掘对方特殊的经历。
假如对方向你吐露心声,例如,他正为自己缺乏耐心的性格而苦恼,那么你最好就直接追问他碰到的哪些具体问题是因为缺乏耐心导致的。当我们谈论彼此具体经历的时候,就能直接体会到彼此的感受。我们从对话中获知的细节越多,就越能准确地捕捉到对方所希望传达的信息。
倘若没有具体实例,就容易引导你凭空猜测,这样很可能会让你避开真正的症结所在。如果对方能够提供一个具体的例子,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完全不同了,有时对方可能会给出一个很有用的信息。比如对方告诉你,过去15年她一直在等待丈夫改过自新,这是丈夫许诺给她的话,正是因为这点才令她逐渐失去了耐心,这可能就是一个让问题柳暗花明的关键信息。

关注愿景和内在能量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正视过自己真正的愿景和需求,到头来漫无目的地度过了浑浑噩噩的一生。作为一个对话者,我们总有被眼前问题所迷惑的倾向。当被问题困扰时,我们习惯于先认识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它。但人类的思维是很复杂的,问题起因往往也不止一端。一旦我们只盯着眼前的事情,就很可能会迷失自己。
所以从对方的愿景入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我们连对方的生活目标都搞不清楚,那么很可能会南辕北辙,而对方的愿景恰好可以给你指明方向。下面介绍给你一个我经常会让别人去练习的具体例子。我告诉对方:“想象一个具体美好的场景,当你沉浸其中时会感到快乐和充实。”
如果你是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士,那么想象这种场景对你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但也应意识到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没那么轻松了,甚至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假如对方很难完成这个任务,那么你可以发挥自己感同身受的特长,试着帮对方提供一些建议,让她幻想下面的情景。
丈夫对你说,娶了你是他莫大的荣幸。
你在合唱中一展歌喉。
从早到晚,你有一整天可供支配的时间。
老板表扬你的工作表现出色。
母亲爱抚着你的头发。
你背着一身行头骑行去野外露营。
妹妹在打探你现在感兴趣的事情。
放飞你的想象力,并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给出你的建议。如果对方对其中一个或多个提议表示认同,那么他内心的真实需求就一目了然了。
倘若这个练习并不奏效,对方内心的真实需求仍是个未解之谜,那么也许嫉妒的感觉可以帮助你解开谜团。例如,问出他能回忆起那些勾起嫉妒之心的场景,或许破解谜题的答案就隐藏于此了。

关注愿景可以化愤怒为悲痛
如果对方陷入了愤怒,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人看重的并不是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是未来能够有所成就。如果我们能帮他们认清这一点,就会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帮助。当我们专注于尚未兑现的愿景时,我们的情绪会转为悲痛。你可以通过猜测来带动对方,例如,我理解你为什么还在痛苦挣扎,你希望的可能是:
前男友能够为你们的感情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弃你而去。
你本可以保住之前的工作。
你的父亲还在人世。
老板如果能早一点赏识你的工作能力。
……
假如对方的回应是悲痛大于愤怒,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询问他们现在心中理想生活的样子来引导对方的情绪。
我们知道把别人弄哭并不是件什么好事,但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一个哭泣的机会简直太难得了。所以,如果对方真能痛哭一场,可能会有奇效。如果一个人长期浸淫在怨憎之中,这将比做一具行尸走肉还可怕。但悲痛不同,悲痛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它是高敏感人士的“老相识”。
对话之后,如果对方能够理清楚自己的生活愿景是什么,那么这也标志着你们之间的对话是卓有成效的。阻碍对方实现人生目标的因素有很多,谈论这些事情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在遭遇的问题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也会渐渐消耗对方奋斗的意志。当发现这种苗头时,我们就该将注意力由问题转移到意志力上面了。

不仅要询问问题,还有愿景和内在能量
下面是关于专注问题的提问列表:
是什么让你情绪变糟?

你为什么还没有得偿所愿?
你情绪失落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的关注点在于那些负面的事情。
下面这些提问列表的关注对象是内在能量:
你是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
你是如何设法度过那段困难时期的?

你有哪些内在能量?
你人生中有哪几次完美无瑕的体验?
你感觉自己的巅峰状态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让你感觉如此良好?你还能再次迎来巅峰吗?
是什么阻止了你成为一个犯罪分子、瘾君子或是流浪汉?
祖母最欣赏你的哪一点?
列出最近几年他人给你的积极评价。
列出你成功迎接的挑战和顺利解决的难题。
当我把上述问题抛给对方时,他们总会把功劳归于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例如一名体贴的老师或是一位慈祥的祖母。尽管他们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他们并不愿归结为自己的功劳。这让我不得不反复提醒,他们才会开始关注起自身勇气、毅力、创造力和意志力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暂时制造出一定的距离感,有利于对目前所遭遇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倘若对方对碰到的问题避之不及,一谈起此事就焦虑不堪,那么制造距离感就派上用场了。你可以通过提出下面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制造距离感:
?设想现在是六个月之后的一天,你像往常一样漫步在沙滩上,那时的你会如何看待此刻自己遇到的难题呢?
?设想你已经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你会做哪些现在做不了的事情呢?
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包含一些实际行动,而有些行动是现在就可以着手进行的,这有利于激发对方的积极状态。
谨记激发对方的意志力是很重要的,要多谈论能够激发对方斗志的话题。如果对方情绪消沉或是高度敏感,那么这么做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将集中于自身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开来。

本章总结
当你要和对方开启一段对话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以一个开放式问题作为开头,这样对方就能对重要的事情畅所欲言了。
如果对方的回答听起来很宽泛或抽象,那么尝试让他们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通过这种方式,你们之间对某个话题产生情感共鸣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这么做的额外好处是有助于对方亲近自我。
私人对话很容易陷入问题漩涡。就像一个孩子磕破了膝盖,周围人的关注点全都集中在了膝盖上面。通过将注意力由表面问题转移到问题的根源和情感上,不仅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结束话题的好方式,能够让对方重燃斗志。
深入了解愿景和个人能量能够塑造崭新的自我。在下一章节中,我将介绍几种应对他人说法的方式,不管是遭遇的问题还是内在能量。
……

目录

第一章 从一场对话入手 

第二章 共情的基本方法:倾听、复述和同情
第三章 你该主动还是被动
第四章 关注羞耻感
第五章 突破不恰当的人生信念
第六章 构建面对面沟通的场景
第七章 关注你们两人之间正发生的事情
第八章 如何安抚焦虑
第九章 与高敏感人士沟通需要注意的事情
第十章 自我保护指南
后 记
致 谢

内容简介

为什么你的话题总是枯燥乏味?为什么你永远说服不了别人?为什么你总是不懂别人的心思?当日常对话陷入僵局或适得其反时,本书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适当运用本书中的方法,你将会收获奇特的效果。
本书提到的一些方法具有心理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比如倾听、复述和同情。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每一个人,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屡试不爽。书中还有一些快速提升沟通能力的方法,比如改变人生信念,使用空椅子技巧,写信和关注一切非语言的东西。还有许多看起来有益无害的建议,比如让对方保持几分钟冷静状态并反思你们俩之间的联系,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对方释放积压已久的悲伤和压抑。
运用本书中的共情技巧,你的人际关系将会迎来180°的大转变!懂共情,别人才会喜欢你!

精彩书评

穿上求助者的鞋子,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观察和感受求助者的体验。
——阿德勒,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马丁·布伯,以色列哲学家

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共情”概念首创者

编辑推荐

1、本书是丹麦心理咨询师伊尔斯·桑德继全球畅销书《高敏感是种天赋》之后的最新作品,英国《卫报》称其“俘虏了英格兰夜晚的灯火”。当日常对话陷入僵局或适得其反时,适当运用本书中的方法,你将会收获奇特的效果。 

2、本书提供的方法,具有心理学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指导意义,比如倾听、复述和同情。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每一个人,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屡试不爽。书中还有一些快速提升沟通能力的方法,比如改变人生信念,使用空椅子技巧,写信和关注一切非语言的东西。还有许多看起来有益无害的建议,比如让对方保持几分钟冷静状态并反思你们俩之间的联系,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对方释放积压已久的悲伤和压抑。
3、懂共情,别人才会喜欢你!
为什么你的话题总是枯燥乏味?为什么你永远说服不了别人?为什么你总是不懂别人的心思?这些困惑,你将会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4、运用本书中的共情技巧,你的人际关系将会迎来180°的大转变!
如果对方的回答听起来很宽泛或很抽象,那么请尝试让他们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控制节奏,记得在对话中随时暂停。多叫暂停能让对话双方适时清醒头脑,并且能够让对话深入,充分消化对话内容。
复述对方的话,可以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得到充分重视。复述很简单,但掌握复述的技巧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让诉说羞耻往事的人感受到同情和亲密将会给他们带来愉悦感和积极的态度,也许他们碰到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
有时候,试着把你的煎熬告诉和你产生矛盾的对方,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十章, 主要内容包括: 从一场对话入手 ; 共情的基本方法: 倾听、复述和同情 ; 你该主动还是被动 ; 关注羞耻感 ; 突破不恰当的人生信念 ; 构建面对面沟通的场景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共情沟通:读懂并影响他人的核心奥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伊尔斯·桑德 著,费大壮 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52805
开本 32开
页数 176页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24千字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1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