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商界四十年(套装4册)
内容
亮点展示

2.jpg

编辑推荐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

联袂推荐

1.“商界40年系列”以85位企业家及其经营的企业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国民经济自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

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展开了腾飞之翼。在“商界40年系列”图书中,你可以看到85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以及85家企业的成长壮大历程。

第一个10年,他们在东方启动——鲁冠球、曹德旺、何享健、刘永好、张瑞敏、朱江洪等先行者,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一穷二白开始,带领如今被大家耳熟能详得著名企业走向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

第二个10年,他们在改革中弄潮——奥康鞋业的王振滔、红星美凯龙的车建新、TCL集团的李东生、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等一批民营企业家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中国企业的影响力。同时,张朝阳、王传福、周厚健企业家们开始布局新产业,在互联网、工业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走在了前列。

第三个10年,他们在华夏逐鹿——马云、许家印、董明珠、李书福、江南春等人带领的企业被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势不可当,每年的GDP 进入 9%~10% 的高速增长通道,中国速度震惊了世界。

第四个10年,他们在新时代追梦——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互联网+”“+AI”等变成了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词,任正非、马化腾、刘强东、罗永浩、王兴、张小龙、丁磊、雷军等企业家,以及他们所带领的企业,不但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个人梦想,也为我们所有中国人实现了幸福生活的梦想。

作者简介

《商界》

《商界》杂志是以倡导优秀商业文化和创业精神为特色,以“报道商界动态形势,揭示商界深层问题,汇集商界经营之道,反映商界丰富人生”为宗旨的商业财经月刊。创刊已25周年,杂志单月*高发行量64万册,有效阅读人数250万。发行渠道囊括250个中国城市、450名代理商,覆盖10000多家高档会所、酒店、咖啡厅,75家机场,17条高铁线。

商界系全媒体平台坐拥3000万商界粉丝,200多家高权重主流网媒,覆盖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1000家境外媒体。

考拉看看

由资深媒体人、作家、内容研究者和品牌运作者联合组建,专业从事内容创作、内容挖掘、内容衍生品运作和品牌文化力打造,致力成为中国领先的深度内容创作与运作机构。

考拉看看目前在成都、重庆、杭州、北京、福州等地设有内容研究和创作服务中心,在深度财经内容创作服务领域拥有广泛影响力。

考拉看看团队每年自创作和受托创作出版200部左右畅销图书,同时还为多家机构提供各种内容支持。迄今研究过的内容案例包括褚时健、腾讯、TCL、华为、TCL、万向、娃哈哈、方太、传化、吉利等,团队核心成员为200多家上市公司和多地政府部门提供过服务。

目录

上篇:春江水暖鸭先知(1978—1983)

第一章 勇立潮头 个体经济的摸索

刘永好:推出中国头号私营企业

李晓华:从第一代个体户到“北京首富”

张宏伟:创造“东方”的神话

吴惠天:漳州民企“教父”

第二章 亦步亦趋 乡镇企业的突围

鲁冠球:第一个出访美国的中国农民企业家

曹德旺:中国玻璃大王

何享健:“美的”号舰长

徐文荣:横店集团的“冒险史”

梁庆德:从鸡毛掸子到格兰仕的世界第一

宫学斌:中国果蔬加工大王

钟华生:80年代的“农民度假村第一人”

第三章 巨人黎明 国企改革的尖兵

钟信才:中国灯王

万德明:上海滩上的“扭亏大王”

高丰:骑“鹿”闯天下

下篇:路漫漫其修远(1984—1988)

第四章 敢想敢干 民营经济的创业时代

南存辉:谈温州必谈柳市,谈柳市必谈正泰

向炳伟:叫板皮尔.卡丹、金利来

陆汉振:飞驰的金轮

第五章 潮起潮落 市场经济下的国企改革

张瑞敏:创作海尔交响曲

陈荣珍:荣事达“三把火”

倪润峰:彩电大王的“定位说”

朱江洪:格力是理性的胜利

张巨声:倾力打造新美菱

任建新:中国“清洗大王”

第六章 碧浪蓝天 海南繁华往事

黄巧灵:从旅游业开始的宋城演艺

冼笃信:海南之子

吴旭:海南商界强人

致谢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亦步亦趋 | 乡镇企业的突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得以实行,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在困扰中国的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的时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慢慢凸显。

此时,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社队工业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应该倡导大中城市的工业帮助、促进农村社队工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到1983年,非国有的乡镇企业一举占据中国工业的半壁江山,年工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1/2,乡镇企业职工数已达1.02万亿人。

鲁冠球:第一个出访美国的中国农民企业家

1979年,鲁冠球靠着大榔头甩打出来的小小农机厂越搞越红火,生产轴承、失蜡铸钢、喷油嘴和万向节等多种产品,搞起了日后一些经济学家所称的“多角经营”。可是,这“多角经营”虽然消减了企业风险,但也“肢解”了技术力量和设备,耗散了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精力。企业难以实现质的飞跃,鲁冠球思考着走专业化生产的路。

(一)农民的儿子鲁冠球

1994年5月1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在10多万人的队列最前排,正对着共和国第一旗杆处,肃立着一位天庭饱满、身架敦实的中年汉子,他就是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十大杰出职工”,被介绍为“站在改革前列的杰出乡镇企业家”的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当国歌响起、国旗徐徐上升的时候,他心潮激荡,思绪万千,双眼渐渐模糊……

他无法不激动。25年前,这位农民的儿子,带领包括他妻子在内的另外6位农民,借了4,000元钱办了个铁匠铺,用几把铁锤叮叮当当地反复敲击着富裕之门。光阴荏苒,沧桑巨变,创业者的汗水和智慧凝结成了光辉灿烂的果实。如今,万向集团已拥有下属企业17家,员工4,400多名,资产8亿多元,主导产品万向节荣获国家银质奖,覆盖了全国65%的市场,并远销到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被评为国家一级企业、中国百家知名企业,并跻身全国500家最佳效益工业企业之列。

1985年,鲁冠球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

1986年,鲁冠球又获全国优秀党员称号;

1987年,鲁冠球进入全国十位最佳农民企业家行列;

1988年,鲁冠球又获首届全国经济改革人才金杯奖;

1989年,鲁冠球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

1994年,鲁冠球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职工、中国经营大师、中国创业骄子“500佳”、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乡镇企业十大功勋、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表彰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社会名誉和头衔,如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副会长、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并当选为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代表。

作为高级经济师和高级政工师的著名企业家鲁冠球,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把自己的经营实践经验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经营原则,如“两袋”(脑袋和口袋)投入论,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老虎与猴子优势互补、共存共荣”的“经济生态平衡理论”,“阶梯式的用工制度”和“激励型的分配办法”等。

(二)藩篱下的萌芽

钱塘江浩浩东流,在入海前走了一个“之”字,抛下一片滩涂。在这片土地上,燃烧过吴越争霸的战火,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喜奔竞、勤耕农、善匠贾”的萧山人。胡马窥江,宋高宗迁都临安(今杭州),与杭州仅一水之隔的萧山由此日渐繁华,江浙一带由此而成了中国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鲁冠球就生长在这种深厚的人文背景下。

1945年1月29日,鲁冠球出生在浙江萧山童家塘的一间破房子里。和当地的农家孩子一样,他的出生既给父母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也增添了生活的艰辛。与许多取名图吉利的中国父母一样,不知是来自哪一点灵感或豪气,他的父亲给儿子取了个“冠球”的好名字,希望他的儿子有朝一日能名冠全球。但鲁冠球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他的成长平平淡淡,没有任何特别的征兆预示他将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企业家。

鲁冠球的家庭是一个奇特的科学与封建的结合体。他的父亲开过店,又靠自己的摸索,懂得了不少医道,做了游方郎中。而穷怕了的母亲,终日念经拜佛,希望菩萨能给她的后代带来富足的生活。

由于家境不佳,鲁冠球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被迫辍学,日后他一直将此引为平生憾事。为了让当地的孩子不再有同样的遗憾,20世纪90年代初,鲁冠球将自己应得的承包金全部捐献出来,在当地扩建了一个中学。这件事情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当时的浙江省省长薛驹在学校建成的时候还特地赶来剪彩。

辍学后,倔强的鲁冠球拒绝接过父亲的手艺,他进了城,于是萧山县城的铁器社里多了名13岁的小铁匠。刚要满师,恰逢国家困难时期,他又被精简回家。做一个城里人、成为一名工人的梦想破碎了。“不让我在城里当工人,我就在家里当。”鲁冠球心里憋了一口气。不久,他便筹集了一小笔资金开了一个粮食加工厂。因为这个合伙办的工厂在当时是“资本主义”的,“非法”的,尽管到处求情,三换地点,但仍然难逃厄运。还有一次,皮带支撑架倒了下来,差点砸死人。于是村上流言四起:这个厂办得不吉利。在堂而皇之的行政干预和愚昧的舆论压力下,粮食加工厂被迫停办。把机器折价变卖后,鲁冠球背上了几千元的债。债主上门,鲁冠球又被迫将祖传的房屋变卖。循规蹈矩的农民开始用异样的眼神打量这位异想天开的“败家子”。他们认为,这些可怕的发家致富念头,迟早会毁了眼前这个只有18岁的鲁冠球。

两次打击,并没有动摇鲁冠球摆脱贫困的决心。几天后,鲁冠球在钱塘江边上摆起了自行车修理摊。那年头的修车匠,可不像现在城里那些大把大把赚钱的个体户,不过鲁冠球从早忙到晚,也赚不了多少钱。被脱贫的愿望与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所折磨与激励着的鲁冠球,又和本村的6个农民,用300元本钱起家,在3间破平房里拼拼凑凑地开了家铁匠铺。修镰刀、锻锄头、打船钉,鲁冠球叮叮当当地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但是,这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显然与时代的基调是不相符的。这个属性不明,带有“资本主义尾巴”嫌疑的铁匠铺,时时面临着被“割”掉的威胁。

不过,危与机似乎总是并存的。在一片“社社实现机械化,农机维修不出村”的热潮中,没有一点工业底子的当地公社急于找米下锅。鲁冠球也正想寻找一个“庇护所”。两厢情愿,一拍即合。鲁冠球背着4,000元的家当,从“资本主义”的阴影里一步就跨入了“社会主义”的阳光之中。在一栋84平方米的平房外,悄然挂出了一块并不醒目的牌子—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25岁的鲁冠球成了厂长—这是1969年的事。

然而“社会主义”这道阳光所能给鲁冠球的,也仅仅是一种存在所必须的“身份”,他所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墩头、几把铁锤的惨淡境况。白手起家创业者的艰辛,在这家小企业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世上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铁匠鲁冠球早期的创业史简直就是一部苦难史。没有设备,没有资产,一切都靠“土”法上马,都要自己琢磨。更艰难的是,这个摇摇晃晃的企业,随时面临着原材料断档而关门的威胁。无奈,趁着依稀星月,不畏辛苦的创业者又踏上了征程。没有煤,就到杭州一些大厂的煤渣堆中拣尚未燃尽的煤块;没有钢,就到本地直至外省的企业找废料,自己加工。创业难哪,鲁冠球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是怎样骑着自行车,一天二三趟,一趟包300斤地从20余公里外的杭州驮回这个厂的“财富”。

就这样头一年下来,全厂的盈余是人民币99元。

然而对于鲁冠球来说,最大的苦恼并不是工作的辛苦或条件的恶劣,而是被迫赋闲。在鲁冠球的历史上,他的厂长身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当。“造反派”进了工厂,鲁冠球被勒令靠边站。向来以忙碌著称的鲁冠球这回闲得无聊,每天只能去车间给人送信。“造反派”在职工大会上公开煽动:“他鲁冠球不在位,我们就办不好工厂了?!”然而,现实嘲弄了这些自以为是的“造反派”,他们很快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鲁冠球靠边站的短短十几天后,原料、产品销路都成了问题。这些人造反是内行,搞生产却是一窍不通。工厂眼看就要关门,厂党支部书记老祝请鲁冠球复出。“造反派”没办法,夹着尾巴走了。

(三)避开“热门”找“缺门”

鲁冠球的智慧之库,始终跳荡着一根与众不同、惯于独辟蹊径的“神经之弦”。他善于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超常规把握发展的机遇,以至一个又一个“硕果”都让他率先摘取了。

到1979年,鲁冠球靠着大榔头甩打出来的小小农机厂越搞越红火,生产轴承、失蜡铸钢、喷油嘴和万向节等多种产品,搞起了日后一些经济学家所称的“多角经营”。可是,这“多角经营”虽然消减了企业风险,但也“肢解”了技术力量和设备,耗散了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精力。企业难以实现质的飞跃,鲁冠球寻思着走专业化生产的路。

“老鲁,造自行车吧,中国人多,自行年销势正旺着呢!”有人热心建议。但鲁冠球的经营触角也敏感地发现,自行车制造业正在各地一哄而起。这时,一条并不惹人注目的消息倒触动了他的神经。国家在安排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汽车货运指标高达5.4亿吨;而一些专家还在建议,要缓解中国交通紧张状况,得挖掘公路潜力。鲁冠球眼睛一亮:在“多角”中把万向节这个汽车上极易磨损且尤为关键的零部件作为突破口。

但那时,全国大大小小的万向节厂已有56家,几乎完全饱和。“缺的是进口汽车的万向节。不过,那玩艺儿规格多、批量小、要求高、利润薄!”汽车工业公司的一位行家随口说道。

“好!我们就制造进口汽车万向节!”鲁冠球一拍腿,惊得那位行家目瞪口呆。

“我们搞乡镇企业,就得避开‘热门’找‘缺门’,销‘缺门’!”鲁冠球解释道。

将其他产品全部下马,专上万向节的消息不胫而走。

“鲁冠球这是怎么啦!”有人摇头,“摆着年产70多万的现成产品不做,多可惜!”

“不甩掉70万的坛坛罐罐,就创不了700万、7,000万的大业。”鲁冠球铁了心。看准了就干下去,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多年以后,香港一位经济学家就此事评述道:“把生产的战略决策集中于向专业化进军的点子上,不生产滞销的产品,重点生产市场奇缺的进口汽车万向节,以此迅速占领市场,是极关键的一招。”

是的,一种选择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前途。事实证明,鲁冠球独具慧眼的抉择奠定了他日后“开疆拓土”“攻城掠池”的基础。

前言/序言

上篇 春江水暖鸭先知(1978—1983)

历史从来都是由关键性时刻构成的,无数个片段像河水一样绵延不断,有的是涟漪,有的是浪花,然而,中国经济的历史更是给人以波涛汹涌向前的印象,放眼过去,我们看到了很多“历史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重要节点,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1978年12月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全党的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会提出的“改革、开放”到今天仍然是指引中国前进的战略方针。

这一天,在浙江萧山的鲁冠球从收音机里听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文件说要鼓励发展社队企业,第二年春天,他才敢在村里兴办工厂。此时的他不会想到他所创办的作坊式的乡镇企业,在而后几年成为中国民营经济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1978年10月,四川省宁江机床厂等企业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职工可以得到一定的奖金。这拉开了国企改革的序幕。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确定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在开幕致辞中,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次大会提出了经济管理的模式,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民营经济先行者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入体制内,城镇个体户和农村专业户又无法养活更多的人,于是国家让这些人自谋出路。这部分没有社会保障的人,反而在求生中踩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下篇:路漫漫其修远(1984—1988)

1984 年 10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承认了市场的作用,提出了要发展商品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创举。

1987 年 10 月 25 日,中共十三大提出: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中,中国逐渐从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中突围,前景已经依稀可见。

1988 年 4 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紧接着,大会又通过了《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决定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1988 年 8 月,海南省正式出台《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1988)二十六号文件加快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若干规定》,即“三十条”。这掀起了 20 世纪中国最宏大的“人才迁徙运动”,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人才奔赴心目中梦幻的海角天涯,奔赴改革开放的“自由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商界四十年(套装4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商界》考拉看看,商界杂志社采编团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9443904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成功励志-成功励志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