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方文化中的北京印象
内容
目录
绪 论 /1
第一章 中世纪晚期的“帝王之城” /16
第一节 汗八里:北京域外形象的起源 /18
第二节 马可•波罗的发现 /21
第三节 到汗八里拯救灵魂 /31
第四节 大汗的“黄金城” /38
第五节 世俗欲望的异托邦 /42
第二章 “天城”的边缘镜像 /48
第一节 大都•北平•北京 /50
第二节 关于“天城”的新消息 /55
第三节 地理学想象中的北京 /75
第四节 误读的传说 /79
第三章 耶稣会士与“希望之城” /86
第一节 耶稣会士利玛窦的“旷野福音” /88
第二节 基督教的“希望之城” /95
第三节 圣城的贤明君主 /110
第四节 关于北京的另一种声音 /116
第四章 “东方巴比伦” /126
第一节 使团的新发现 /128
第二节 幻象的延续 /142
第三节 黑暗东方的堕落中心 /156
第四节 庚子之乱中的“北京末日” /179
第五章 内心空间的隐喻 /206
第一节 京城洋隐士 /208
第二节 古都余韵 /227
第三节 想象的空间 /245
第四节 盛名之下的遗憾 /260
第五节 古都生活百态——赫达•莫里逊的历史镜头 /267
第六章 新中国•新北京•新奥运 /280
第一节 新与旧的交替更迭 /282
第二节 “伤城”:灰色的记忆 /292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首都北京 /306
第四节 新北京•新奥运:全球性的想象与人文情怀 / 321
大事记 /335
参考文献 /338
后记 /353
内容推荐
古都北京以其宏大的气魄和多元的文化格局而著称于世。让人颇为遗憾的是,关于外国文化中的北京形象研究却乏善可陈,本书应该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北京域外形象的专著。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实是外国作家笔下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城市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本书选择的作者有来京的旅行家、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人、记者、作家等,他们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本书同时意在给读者一个特殊视角的认知体验。旧日京城的壮丽雄伟,曾使无数西方人瞠目结舌、倾慕不已。在不同历史时期,北京的形象也在演变。近年来,北京政府开始着手修复或重建故宫、胡同等古迹,然而旧貌究竟如何,仅凭现有的中文资料是不够的,因为中国古人多少忽略了北京古迹的历史意义,也缺乏现代化的手段来记录,倒是一些外国人在有心无心之间,为我们保留了详实的文字记载和图画照片。借助这些资料,读者可以在追忆北京历史的同时,玩味异质文化在阐释“东方古都”时的独特之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方文化中的北京印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32983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624
CIP核字 2019250184
中图分类号 K291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