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官的盛宴/海上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此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先生的随笔集,全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他作为一个超级大玩家,从小时候制作飞机模型、矿石机、望远镜,到现在玩电子游戏、电子音乐等等,他以穷其究竟的好奇与热情,把他的业余爱好上升到一种专业的了解程度,从文学的角度看游戏,再从游戏的角度看文学,考察它们之间的分合与同异,探讨电脑游戏和文学之间共生同源的现象。后半部分是他和余华等作家之间关于网络与人性、王安忆的小说、《兄弟》等的对话。

内容推荐

严锋,一九六四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曾任南通教育学院英文系助教,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电脑中心主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芝加哥大学东亚系外籍教授,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现代话语》、《雕虫缀网录》、《生活在网络中》(合著)、《和而不同》(合著),译有《福柯访谈录》等。

本书为他的一部随笔集,书中收录了其22篇作品,具体包括《冷热足球心》《感官的盛宴》《虚拟的枪和真实的血》《〈兄弟〉夜话》等。

目录

冷热足球心

为了告别的聚会

小玩意儿

Matrix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全球化的电脑迷恋症

“后人”时代?

让我们都来做音乐

《无名英雄》的回忆

《星球大战》的神话因缘

感官的盛宴

我的朋友胡戈

真假乡村音乐

流量与迷狂

我们的奇幻之路

一夕三叹

虚拟的枪和真实的血

男人的游戏

飞翔的癖好

永远的毁灭战士

关于网络的超文本、交互性与人性的对话

作家的第二口气

《兄弟》夜话

试读章节

冷热足球心

在世界杯的日子里,不谈足球是一种罪过。周围常有年轻人问我,严老师,你也看球吗?我说,有时候也看看吧。底气相当不足,给人一种提不起精神的感觉。其实,我堪称一个非典型的老球迷,球龄比年轻朋友的年龄还要长。足球也曾令我热血沸腾,但几十年过去,心慢慢碎了,冷了,淡了,疲了。如此这般的心路历程应该非我独有,相信不少同龄人会有更多的理解。下面我翻出几个记忆中的镜头,聊表纪念,也召唤与我类似的半吊子老球迷。

某年某月某日某乡村小学,体育老师(知青,兼语文老师、政治老师、班主任)拿出一只皮球让我们朝两块砖头搭起的空档中踢。我今天已经无法确认该皮球是否真的足球,但我对老师关于足球的一大通论述记得极为清晰。老师说,足球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运动,每四年有一个全球的比赛,但是我们中国不参加。为什么?因为外国人踢得太疯狂,太野蛮了,经常会踢死人的,昕以他们的比赛场外总是要放一只棺材(老师原话,千真万确)。这就是我的足球启蒙教育和原初场景(primal scene),很刺激,很吓人,很血腥。

一九七X年夏天,我在江苏南通读中学,邻居送我一张票,是全国足球联赛江苏赛区南通赛场的比赛,四川队对湖北队。当时的全国联赛真的是遍洒全国,可不像后来那样只是大城市居民的特权。虽说南通这样的小城只能摊上两支乙级队,可我们也很知足了。当日天气暴热,但是能容纳上万人的南通体育场几乎坐满了人,有传言说,这两支乙级队中各有一名国脚。结果大部分比赛的时间,大家都在琢磨那两个国脚到底在什么位置上。可怜的我,到最后也没有搞清楚。我背后有一个貌似专家的看客不断在评球,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唉,踢得太细了,太细了。我估计“细”是一个贬义词。

一九八一年十月十八日,第十二届世界杯亚太区决赛,中国对科威特,开始与世界同步啦。通过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全国人民第一次为中国队能否出线而忧心,这也是我个人看球史上最紧张的时刻。容志行(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中国球员,和我的足球启蒙老师一样,也是老知青)头球破门,让我第一次尝到当球迷的极乐。但是刚刚过去一分钟,科威特边锋在我们的禁区摔倒,拿到一个点球。折寿啊。在对方抬脚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守门员李富胜往右边迈了一小步(假动作?),但是随后坚定地朝左边扑去,把全国人民送入了第二轮快乐的高潮。该场比赛我们以三比○获胜。但后来我们还是被新西兰对沙特阿拉伯神奇的五比○所葬送。这个无耻的五比○对天真纯洁的中国球迷的巨大心理创伤,直到本届世界杯意大利对新西兰的邻居澳大利亚的比赛的最后一分钟还在继续发作。做一个中国的球迷,开端就意味着结束,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漫长的。

一九八二年七月五日,我参加高考前的两天,三战三胜的巴西与三战三平的意大利争夺进入半决赛的名额,巴塞罗那。没我们中国人什么事了,那就放下民族主义的情绪,以一种最纯净的心情来欣赏最纯粹的足球艺术吧?别做梦啦。这是我第一次对一支非本国的球队产生感情,也是我第一次对一支非本国的球队产生仇恨。我开始知道,即使是在只不过是一场游戏的足球领域,天才、激情、浪漫、好看往往是失败的代名词,龟缩、保守、实利、偷鸡摸狗才是取胜之道。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儒尼奥尔、塞雷佐……哪一个在技术上会输给今天那个企鹅身材的巨星?可他们并不只顾自我表现,他们奔跑,拼抢,打出一波又一波精妙的配合,把艺术足球发挥到巅峰的状态。面对意大利史上最强的后卫和“钢门”佐夫,他们在两度落后的形势下以毫不慌乱、极有章法的激烈攻击两度扳平。事实上他们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结果他们继续攻击、攻击,结果……

多年以后,在洛杉矶玫瑰碗体育场,巴西人终于对意大利人报了一球之仇。可这是怎样的一种复仇啊。一百二十分钟鸭蛋对鸭蛋,乌龟对王八,最后还要仰仗巴乔射失的一个点球。这还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吗?当时的报章说:巴西队终于“成熟”了。好吧,你成熟,我也成熟。我们拜拜了。

二○○六年六月,在心灰意冷地观看德国世界杯的同时,我看到了美国《大众科学》上的一篇文章,倒又重新激起了我对足球的热情和希望。文章说,德国的不来梅也正在举办另一种世界杯:机器人的足球世界杯。据乐观的估计,到二○五○年,机器人足球队就可以击败人类的足球队。没啥好说的,就等着这一天啦。

为了告别的聚会

七月二十九日,我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参观第四届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其实就是电玩大展,不过我也能理解为什么当初要取这么个冗长严肃而富有学术性的名字。一大早,我和也曾是游戏玩家的太太出了门。家门口有辆车是直达浦东的,一上车,我就觉得有点不妙。平时空空荡荡的大桥六线,今天竟然挤得贴胸叠背。看看乘客们兴奋的表情,估算一下他们的年龄,再偷听一下他们的对话,毫无疑问:他们与我奔赴的是同一目的。

果然,我一下车,其他人也几乎全部跟下来了。不用问路了,跟他们走吧。拐过一个街角,来到一个巨大的广场,我眼睛一花,一时间有一种晕眩感:无边的人群,漫长的队伍,更有没完没了的人流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其时烈日当空,万里无云,我真不知道是天气热,还是周围的人心更热。

感谢黄牛,我不用冒着中暑的危险去排一个实在吓人的长队。可是到了里面,又要排一个很长很长的队伍,好不容易,终于到了真正的里面。说真的,我还很少看到如此巨大的室内空间,很少听到过如此震耳欲聋的喧哗与骚动,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众多的美女。而我又看到了无数个很长很长的队伍,在等着领取免费的礼品。到处都是漫画中才能看到的匕首一样的头发,牛魔王弯弯曲曲的长角,关公的塑制青龙偃月刀,星球大战中黑武士的斗篷。打扮得青春清凉的show girl或劲歌艳舞,或摆着各种pose,承受着无数数码相机暴雨般的咔嚓。以此为背景,主持人们兢兢业业地与观众们玩着各种“互动”的把戏。多个摇滚乐队在相隔不远的展台同时演唱,相互之间的干扰产生了一种绝对后现代的效果。我不禁想起了马克思曾经引用过的伊索的名言:

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我被震住了。在这样的场合,视觉是辉煌的,对话是困难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我就像乔伊斯笔下的那个少年(但我已经是两鬓斑白的中年了),为了一个青春的诺言,穿越无尽的期待,终于来到了幻想中的阿拉比,却已经忘掉自己到底是来干什么的了。

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休克之后,我还是慢慢回过神来。一些游戏画面,几个熟悉的名字,召唤起我久违的记忆。我想起了十几年前,正是自己最狂热迷恋电脑游戏的年代,第一次听说美国每年有个盛况空前的E3电子娱乐大展,将世上所有最新最好玩的游戏以及各种软硬件囊括而尽,无限神往。要知道,那时可是没有网络,没有游戏资讯,没有正版游戏,连盗版游戏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啊。我也想起了六年前参观东京电玩展,那个号称世界第二,仅次于E2,但就我记忆所及,绝对没有我们眼下这个ChinaJoy火爆。看来中国真的是腾飞了。想当年电玩被视为小孩子的把戏,我常常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偷偷地玩,唯恐身边的师友知道。那时我一封封地通过邮局向外发函,呼朋唤友;一次次地走南闯北,拷这拷那。那时我也开始在《东方》、《天涯》、《上海文化》等杂志对电脑游戏进行“严肃”的思考,把它视为文学艺术的最大接班人,并以无比的热情呼唤一个“互动”时代的到来。

我可没说这个“互动”的时代是我唤来的,但没有任何疑问的是:它真的来了,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戏终于变成了“数码互动娱乐”,还“国际”呢。我当年的梦想终于实现,我的眼中饱含热泪,我慈爱地看着后辈们结队而来(我早就看到他们在自己的网站相互召集),带着阳光的笑、放松的心、坦然自若的眼神,来参加他们的盛大节日,他们自己的狂欢节。

是啊,他们的,不是我的。游戏者再也不是我们当年那种孤独变态,脸色苍白的形象。但是像我这样的游戏老同志却依然孤独,甚至更加孤独。我打了个电话给黄骁虎,想分享一下彼此的心情。这位当年一起浴血奋战的老战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电子艺界(EA)的高级主管。巧得很,他今天也带着老婆孩子来,因为不想揩公司的油,在外面买了三张黄牛票。很不幸,他买到的是假票,被保安挡在了门外。

收起手机,我看看周围,再看看自己,白衬衫,西装裤,觉得自己实在不属于这里。大厅里声音越来越响,温度越来越高,队伍越来越长,是离开的时候了。再见了,亲爱的孩子们,我把自己最热烈美好的祝福和羡慕留给你们。

P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官的盛宴/海上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9704
开本 32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3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5
13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