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艺术本位研究的9堂课/永续艺术教育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艺术本位研究(Arts-Based Research,简称ABR)是近年来全球艺术教育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领域的重大变革。本书深入介绍艺术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是引领整合艺术、跨科统整艺术研究的优秀范本。作者从ABR的理论基础出发,从文字形式转向图片,以9堂课巨细靡遗地梳理主要的艺术本位研究法的六个类型:艺术叙事探究、小说本位研究、诗学探究、音乐舞蹈和律动、戏剧影片和视觉艺术等,融合艺术的创作精神、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等研究方法。作者认为,艺术与社会人文研究学者不必执着于科学性的研究方法,应该重视艺术与社会人文学科本身的特性,把艺术的表现当作方法之一,作为个人表述以及经验联结的媒介。艺术本位研究的方法为艺术教育研究者提供更亲密的场域,破除科学与艺术的鸿沟,为常见研究方法的“硬”与“冷”注入人文的元素,细腻而不失精致。本书为有意从事“艺术本位研究”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方法、范例与建议。本书的写作框架以“联结”为核心,为读者提供了讨论、书单、网页介绍等清单,鼓励读者参与实践艺术本位研究。 目录 推荐语 前言:写给中国读者 感谢的话 第一课 社会研究与创意艺术导论 第二课 叙事探究和小说本位研究 第三课 诗学探究 第四课 音乐作为研究方法 第五课 舞蹈和律动本位的研究方法 第六课 剧场、戏剧与影片 第七课 视觉艺术本位研究 第八课 艺术本位研究的评估标准 第九课 搭建消弭艺术与科学鸿沟的桥梁 附录一:推荐书目/期刊/网站 附录二:参考文献 导语 这本书对研究方法领域的贡献是无价的。派翠西亚·李维成功地建构出“艺术本位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简洁地解释了“艺术本位研究”将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李维在书中为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提供运用艺术为研究方法的全面性概述。内容包括实用的建议、推荐读物与研究清单。这本书也开启定性研究领域之外的研究者与艺术家,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可能性。 本书是“艺术本位研究”的最佳入门读物。艺术的表现手法总算可以正大光明地列入研究方法之列。李维对“艺术本位研究”的见解精辟,提供多元的实用案例,向学生和研究者展示“艺术本位研究”的可能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术本位研究的9堂课/永续艺术教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派翠西亚·李维 |
译者 | 译者:陈怡倩//谢宛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6893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0 |
CIP核字 | 2019211017 |
中图分类号 | J11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11 |
宽 | 14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