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卢梭与休谟--他们的时代恩怨
内容
编辑推荐

《卢梭与休谟--他们的时代恩怨》大卫·埃德蒙兹、约翰·艾丁诺。

本书用通俗的笔法,记叙了卢梭与休谟之间的恩怨,并试图做更为深入的探讨,究竟是什么,促使这两个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由亲密无间到反目成仇的过程。作者犀利的发现两位哲人在世界观、行为模式上的巨大差异,从深层次上对他们这次“争执”做了探讨:一个感性的人与一个理性的人,一个喜欢内省乐于独处的人与一个热爱交际甘于应酬的人,等等,道不同不相为谋。

内容推荐

《卢梭与休谟--他们的时代恩怨》大卫·埃德蒙兹、约翰·艾丁诺。

《卢梭与休谟--他们的时代恩怨》内容提要:在《卢梭与休谟》一书中,畅销书作家大卫·埃德蒙兹和约翰·艾丁诺保持了其一贯的行文和叙事风格:构思精巧、史料淹博、文辞华美。他们不仅以细致、生动而敏感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休谟与卢梭这两位启蒙巨人由惺惺相惜到公开决裂,并进而引发了一场震惊并席卷整个“文人共和国”的“笔战”的完整过程,而且还通过引证大量的私人信笺和文献材料来揭示这个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文坛讼案”背后冷酷的人性现实。

就此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有关“同情、背叛、怨怒和报复”的故事。但我更愿意将“卢梭—休谟之争”理解为一种象征性的隐喻。它喻示着整个“文人共和国”的内在紧张,喻示着两种启蒙心性的龃龉,喻示着古与今的对垒,喻示着现代文明的辩证法:卢梭感性、热烈而多变,而休谟则理性、清明而恒定;卢梭行文铺张、雄恣、奇诡如海洋,而休谟则行文节制、平易、温煦如和风;卢梭崇尚一种简朴、孤寂、内省的生活,而休谟则追求一种文雅、合群、行动的生活;卢梭不屈不挠地高声控诉“商业文明”所带来的依赖、伪善、算计和腐化,而休谟则声嘶力竭地大声称颂“商业文明”所带来的自由、文雅、富足和人道。

在评价伏尔泰和卢梭之争时,休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正如维吉尔所描述的达雷斯和恩特鲁斯之间的对决,伏尔泰和卢梭这两位斗士正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个人的快活、优雅和冷嘲热讽,恰与另一个人的雄力与热烈形成绝妙的对比。”

在某种意义上,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卢梭—休谟之争”,因为它同样无关乎对错,而只涉及风格。

目录

第一章:恐慌与逃难

第二章:纯真的心

第三章:实至名归

第四章:阴谋、紧张与忙乱

第五章:与“友人”一起流放他乡

第六章:狮子和公鸡

第七章:他将永远是巴黎的宠儿

第八章:在暴风雨中前行

第九章:轰动伦敦

第十章: 蜗居河畔

第十一章:昔日患难与共的盟友、今日分道扬镳的陌客

第十二章:在“俪人街”的一晚

第十三章:受人追捧的沃波尔先生

第十四章:逃离理性

第十五章:三记耳光

第十六章:十二个谎言

第十七章:穷追猛打

第十八章:爱屋及乌

第十九章:世外挑源中的朋友

第二十章:吾疯癫的哲学家今逃往何方?

第二十一章:暴风雨之后

第二十一章:真相终将水落石出

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所以,在1714年,带着其新近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关系,怀揣着他的新记谱法和一部喜剧剧本,卢梭准备在文化之都巴黎大展手脚,为自己博取锦绣前程。

实际上,对于卢梭而言,名望,以及不菲的财富,终究都会如约而至,但不是现在。在那时,巴黎还看不上这个年轻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位不善言辞的乡巴佬而已。而音乐界的权威也对他的记谱法嗤之以鼻。

眼看着钱囊渐空,卢梭不得不拼命地创作戏剧和芭蕾舞剧以维持生计。在闲暇时,他会在咖啡馆里与弗朗索瓦一安德烈·菲利多(Fran~ois.AndrePhilidor)①弈棋,借以消磨时间,菲利多不仅棋艺一流,而且也是一位作曲家,跟卢梭算是同道中人。与此同时,他还结识了一位年龄相仿、境遇相似的年轻人,这个人就是狄德罗(DennisDidcrot)②。

狄德罗是怀揣着崇高的文学抱负来到巴黎的,并且也有着与其雄心相匹配的才干和天赋。狄德罗生性好辩。热情洋溢,思想自由、狂放不羁.不仅出版了大量的政治、哲学和科学著述,而且还有小说和戏剧面世。但最能使他彪炳史册的当属他积25年之心力一手创办的《百科全书》。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不仅编撰和收罗了成千累万的词条和插图,而且还把当时所有的一流学者都网罗至其麾下。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焦点和典范,《百科全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记载和传播知识,而且还旨在推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论辩。通过为它撰写音乐词条,卢梭也从中挣了一些钱,总计不下两百法郎。他还负责撰写了当时最为重要的政治词条之一——“政治经济学”(EconomiePolitique),而这也为他后来对财产权的批判奠定了基础。

这八年中,卢梭尽管从事过各式各样的活动,但一直籍籍无名,直到1749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有一天,他正赶往万塞纳监狱(Vinccnnes)去探视狄德罗。他的朋友收到了“密札”——臭名昭著的皇家逮捕令,可以不通过任何法律程序而将人们投入监牢——正遭到羁押,因为在书报检察官看来,他所撰写的《论盲人书简》(LetterontheBlindfortheUseofThoseWhosee)①含有亵渎神灵的无神论观点。由于《百科全书》第1卷即将面世,狄德罗非常需要朋友的陪伴,以便鼓舞斗志。作为狄德罗(那时)最亲密无问的朋友,卢梭每隔一天都会去看他。卢梭曾说道:“我肯定是最同情他遭遇的人之一,我想自己也应该是最能抚慰他心灵的那个人。”

从巴黎到万塞纳足足有六里路,而经济上捉襟见肘的卢梭只能冒着夏日的酷暑和飞扬的尘土步行去看他。有一次,坐在路边的树下歇息时,卢梭开始翻阅他随身携带的一本文学杂志,并注意到其中所登载的“第戎科学院”(theAcademicdeDijon)所发布的一则征文启事,题目是:“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起了败坏风俗的作用,还是起了敦风化俗的作用?”后来在谈及此事时,卢梭袒露心曲:“在看到这个题目的一刹那,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我自己也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直到抵达万塞纳,卢梭“一直处于一种近乎发狂的亢奋状态”。

卢梭的仇敌们可能会说,此后的他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但卢梭却不这么认为。狄德罗“鼓动我将我的想法写下来并参加征文比赛。从那一刻开始,我就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在我的余生中,我所有的不幸,都是那一刻的谵妄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卢梭开始发狂地工作,并在辗转反侧、苦思冥想中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将这些结果记下来,一一这最终成了他的写作习惯。正是这篇文稿——在其中,卢梭对文明的腐蚀性影响进行了极具煽动性的攻击……为卢梭赢得了头奖(一枚约值.30()里弗的金质奖章)。在以《论艺术和科学》(DiscourseontheSciencesandtheArts)为名发表后,这篇论文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一片轰动。这位穷困潦倒、名不见经传的38岁的音乐家和剧作家,一夜之间蜚声法国,成为“文人共和国”——它是由机智、论辩、文学和哲学探讨以及沙龙所组成的一个私人世界的别称,它与同时代传统宫廷文化的单调乏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巴黎知识界的座上宾。  P12-P13

书评(媒体评论)

显然,人们依照他们的特殊性气和性情互相结合,性情快活的人自然喜爱快活的人,正如性情庄重的人喜爱庄重的人一样。

——休谟《人性论》

有些友谊……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它们常常让我留恋起那幸福但籍籍无名的时光,在那时,凡自称为我朋友之人都是真正的朋友.他们之所以愿意与我交好.纯粹是出于善意,出于对我本人的厚爱,而非出于攀附一个名人的虚荣心,抑或出于一种见不得人的秘愿,也即为了寻找更多的机会伤害我。

——卢梭《忏悔录》

卢梭不是一个邪恶之人:他命运乖张、性情阴郁、高度敏感,他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复合体;最重要的是,他身上具有一种特质,正是这种特质将卢梭与其同时代人割裂开来,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一道巨大的鸿沟.卢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代人。

——利顿·斯特雷奇.

《维多利亚名人传》和《维多利亚女王传》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卢梭与休谟--他们的时代恩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大卫·埃德蒙兹//约翰·艾丁诺
译者 周保巍//杨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18744
开本 32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3257500
中图分类号 B565.26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