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的小说,擅长以异常华丽诡异的想象力和流畅的叙述结构,讲述过往的故事,尤其是女性的故事。他笔下的祸端和是非,源于人性的丑恶和卑贱,人性的压抑、无奈和绝望的挣扎,男女人物出现在历史以及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在时序更替、季节变化的背景衬托下,充满无法拯救的悲哀和惆怅。
本书收入了苏童的小说代表作,包括《玉米爆炸记》《十八相送》《犯罪现场》《红桃Q》《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等。
图书 | 十八相送(苏童短篇小说编年卷叁1995至1996)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苏童的小说,擅长以异常华丽诡异的想象力和流畅的叙述结构,讲述过往的故事,尤其是女性的故事。他笔下的祸端和是非,源于人性的丑恶和卑贱,人性的压抑、无奈和绝望的挣扎,男女人物出现在历史以及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在时序更替、季节变化的背景衬托下,充满无法拯救的悲哀和惆怅。 本书收入了苏童的小说代表作,包括《玉米爆炸记》《十八相送》《犯罪现场》《红桃Q》《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等。 内容推荐 苏童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以来发表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中国新时期的许多小说思潮均与这位年轻的老作家有关,比如先锋小说,比如小说电影化,再比如新历史小说等。本书收录了他的部分代表作品,他的小说大都呈现出优雅、阴柔而又凄清、冷艳的风格,美丽的意象下面是死亡的气息与令人不安的阴谋。它可以视作苏童所有小说的样本。这是苏童作品的秘密,如女巫般带来厄运的美丽舞蹈。 目录 自序 蝴蝶与棋 亲戚们谈论的事情 棚车 小猫 玉米爆炸记 十八相送 把你的脚捆起来 花生牛轧糖 那种人 犯罪现场 公园 霍乱 流行歌曲 声音研究 表姐来到马桥镇 红桃Q 新天仙配 线袜 粮食白酒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 两个厨子 八只花篮 饲养公鸡的人 试读章节 蝴蝶与棋 他们告诉棋手,水边棋舍只是一间草棚,就在对面的湖岸上。你可以走路去,你要是怕走路就搭捕鱼人的小船去。寺前村的老人们端详着风尘仆仆的棋手,他们说,那地方没人去,只有放羊的孩子在那里躲雨躲太阳。你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呢? 棋手拍了拍他的黄色帆布背包,背包里响起了一阵类似石子相撞的清冽的声音。棋手微笑着把背包放到老人们耳边,他说,听,棋的声音,我去那里下棋。棋手初到寺前村就以他的言行引起了本地人对他的注意,他的眼睛当时仍然纯净而明亮,正像他背包里的棋子一样黑白分明。 那年春天我也来到了寺前村。我是听从了一个昆虫学家的建议来这里寻找紫线凤蝶的。当然,假如你了解蝴蝶栖身的习性并且到过寺前村,或许你电会向我提出同样的建议。 再也没有像寺前村这样适宜捕捉蝴蝶的地方了,这么开阔的湖边草滩,这么繁茂的花树灌木,湿润的空气里似乎也浮满了花粉,有时候你甚至怀疑闻到了蝴蝶分泌物的气味。在寺前村周围你随处可见蝴蝶集队起舞的景象,你把纱兜往空中一扑,扑到的不是一只,而是两只,三只,甚至有时是一堆五彩纷呈的蝴蝶。 我记得那天始终没有找到那种紫线凤蝶,但我捕捉到了红翅尖粉蝶、粗脉棕斑蝶,我的标本夹里还躺了一只金裳凤蝶,应该说我已经感到满意了。我忘了湖边的暮霭已经越来越浓重,太阳也早就跌人了远处的山谷,我曾想起路边的那家小旅店,那该是我度过这个乡村之夜的惟一去处了。 湖沉在暮色底部,水面上隐约浮升起淡淡的雾雨,浅滩上的芦苇无风而动,偶尔能听见鹧鸪和野鸭的叫声。我环湖疾走的时候突然发现寺前村一带充满着罕见的安宁气氛,就是这种安宁使我莫名地慌乱起来,我一路小跑地穿过了一片低矮而茂密的桃树林,也就在那时我看见一只被惊飞的硕大的蝴蝶,它掠过我的额角遁人黄昏树影之中,我依稀看见一丝紫色的荧光。我没有看清那只蝴蝶真实的色彩和线纹,但不知怎么我敢确定那就是我苦心搜寻的紫线凤蝶。 小旅店里空无一人。门厅里的一盏油灯照亮了墙壁和地面的局部,都是灰暗的斑斑驳驳的,柜台实际上是一只学校里搬来的课桌,我的手放在上面摸到了一层油腻和灰尘的混合物,又把手伸到桌洞里,结果掏出了一个笔记本。我猜那算是来客登记簿,在油灯下我看见几个陌生的人名躺在泛潮的纸页上,最近的登记日期距此也已半月之遥。 我始终没有找到小旅店的主人。墙上曾经写过几排字,来客须知,但除了这几个字还能辨认,别的字迹已经完全被胡涂乱抹的墨汁覆盖了。我又朝着走廊深处喊了几声,回应我的竟然是一只野猫的叫声,那只猫奔过我身边,在旅店洞开的窗户上它回过头朝我喷出一些粗重的鼻音,然后便跳到窗外去了。那只猫使我感到心神不宁,我想在登记簿上写下我的名字,那只猫让我改变了主意。 走廊两侧的房间都锁着门,但最顶端的两间门是虚掩着的,我先推开了第一扇门,里面黑漆漆一片,我把油灯举高了,终于看清满屋堆放的那些农具和化肥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红色的塑料雨披,它使我相信这里是有人出没的真实的乡村旅店。我返身走进了另外一个房间,这次我一推门就闻到了香皂和烟草的味道,紧接着我又看见了床和脸盆架,还有搪瓷脸盆里的半盆污水,这一切让我感到安全,我终于放下了手里的标本夹和所有工具。 那颗白色的围棋子是我在临睡前发现的,它就放在枕边,一颗被机器磨成饼形的小石子,在我眼前放出微弱而温和的白光。其实我当时还不知道那是一粒棋,我只是喜欢上了这颗圆形的小石子,我以为它是别人遗落在这家乡村旅店的东西。 不知道棋手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我看见一个瘦长的男人站在门边朝我这里张望,很明显他对我的出现没有思想准备,他背包里有什么东西嚓嚓地响着。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似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我发现他在朝我这里挪步,我立即警觉地坐了起来。 你睡错了床。那是我睡的床。他说。 我不知道这是你的床。我松了口气说,那我换一张床吧。 不用了,你就睡那张床吧。他摆了摆手,把身上的背包解下来扔在对面的床上,然后他向我提出了一个我预计中的问题,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捕蝴蝶。我说,我是昆虫爱好者协会的会员,蝴蝶属于昆虫类,你知道吗? 蝴蝶?他好像有点愕然,他说,这里有蝴蝶吗?蝴蝶,我怎么没看见有蝴蝶? 这里到处是蝴蝶,可能你不注意吧?我说。 可能我没有注意,我不喜欢蝴蝶。他在脸盆架那儿停留了一会儿,好像在洗手,我看见一个抖动着的瘦长的背影,突然那个背影又转向我,他说,你会下棋吗?围棋,你会下围棋吗? 不会,象棋我会一点。我说,你带着象棋吗? 我不下象棋,假如是象棋我也不用跑到这里来了。他叹了口气说,水边棋舍就在湖那边,有人告诉我围棋二老就在那里下棋,我每天都去水边棋舍,但我一次也没见到他们。 什么围棋二老?我问。 是两位老人,不,是两位棋仙。他的声音在暗夜里透出一种激越之情,你不懂的,他说,我学棋八年,一直想到水边棋舍与他们对弈一次,我在找他们,可是奇怪的是我隔着湖明明看见他们在水边棋舍里坐着,我明明看见他们在下棋,但等我走到湖那边他们的人影就找不到了。 他们下完棋走了吧?我想当然地说。 不,假如那么快就下完一盘棋,他们就不是什么棋仙了。他说,我猜他们故意躲着我,明天我要早一点去,我要把他们堵在那里。P1-4 序言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短篇小说,喜欢读别人的短篇,也喜欢写。许多事情恐怕是没有渊源的,或者说旅程太长,来路已经被尘土和落叶所覆盖,最终无从发现了,对我来说,我对短篇小说的感情也是这样,所以我情愿说那是来自生理的喜爱。 谈短篇小说的妙处是容易的,说它一唱三叹,说它微言大义,说它是室内乐,说它是一张桌子上的舞蹈,说它是微雕艺术,怎么说都合情合理,但是谈论短篇小说,谈论它的内部,谈论它的深处,确是很难的。因为一个用一两句话就能囊括的短篇小说会令人生疑,它值得谈论吗?相反,一个无法用简短的句子概括的短篇小说,同样也让人怀疑,它还是短篇小说吗?所以,短篇小说历来就让人为难,一门来自语言的艺术,偏偏最终使语言陷入了困境。 年底年前关门算账,有精明的会计替短篇小说的赤字算个账吗? 或者,是有一笔无头债务,只是没人知道是创作欠了评说的债,还是评说欠了创作的债,没人知道是一种体裁欠了文学集体的债,还是一个文学集体都欠了一个体裁的债,再或者,干脆可以质疑,是短篇小说的作者欠了短篇的债,还是短篇欠了创作者的债? 算账不容易,债务不清,再精明的会计也很容易算出个糊涂账。 “欠债是相互的。”短篇阵营内部对外部的关系,是否存在什么债务,傲慢属于谁,偏见属于谁,很难言说。这阵营的内部,从旧篇到新章,再从旧人到新人,倒是可以算账的。历史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博尔赫斯谈及霍桑的短篇小说《威克菲尔德》时,石破天惊地提到了佛朗茨·卡夫卡。《威克菲尔德》提前一百年“预先展示了卡夫卡,但卡夫卡修正提炼了对《威克菲尔德》的欣赏。欠债是相互的,一个伟大的作家创造了他的先驱,他创造了先驱,并且以某种方式证明他们的正确。” 以这种方法来看待“债务”,让人豁然开朗,“欠债”也可以理解成一种馈赠了。自然,馈赠也是相互的,所有的霍桑都在创造未来的卡夫卡,所有的卡夫卡也在创造霍桑。所有的威克菲尔德最终将摇身一变,变为格利高里,变为土地测量员,而那个土地测量员有可能亲自拜访历史,测量威克菲尔德离家一条街隐居的地点,与他家的距离到底是多少米。博尔赫斯自己一定创造了某个先驱,而这个先驱一定会被未来的某个伟大的作家再创造。如此说来,短篇小说并没有什么单独的处境,它是与庞大的文学集体同呼吸共命运的,未来的所有《城堡》和所有《审判》,它们会出示一纸证明,来证明短篇小说的正确。 无论年前年底,其实我都没什么账可算,我只是在写一个序。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我在我就读的中学图书馆里借一本书,图书馆的阿姨提醒我,这不是长篇,是短篇小说集,你借去可别后悔呀!我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答她的,如果是现在,我会说,不后悔,短篇小说永远是正确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十八相送(苏童短篇小说编年卷叁1995至1996)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644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8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7 |
丛书名 | |
印张 | 8.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