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前言
辑校说明
第一编 汤子遗书
第二编 汤子遗书续编
下册
第三编 明史稿
第四编 洛学编
第五编 补遗
第六编 汤斌研究资料
图书 | 汤斌集(上下)(精) |
内容 | 目录 上册 前言 辑校说明 第一编 汤子遗书 第二编 汤子遗书续编 下册 第三编 明史稿 第四编 洛学编 第五编 补遗 第六编 汤斌研究资料 导语 清朝初叶的名臣大儒汤斌,字孔伯,号荆岘,晚年取号潜庵,河南睢州(今睢县)人。生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22岁乡试中举,23岁会试中式,26岁成进士,被授为弘文院庶吉士,28岁授国史院检讨,30岁以现职加一级出任陕西潼关道副使,33岁升任江西岭北道参政,统辖赣南二府。同年,因父病辞官归里。照料父亲的同时,依然苦读不辍。40岁时,听说理学大师孙奇逢在苏门讲学,便赁驴前往受业,学问更臻高深。其间,州官京官两次荐征,均以母老家贫辞却。52岁时,因总宪魏象枢、副宪金鈜荐举,郡县催迫,勉强驾牛车入都应博学鸿词试,取为甲等,授为翰林院侍讲。又任日讲起居官、明史总裁。大清会典副总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康熙二十三年,时年58岁,被特简为江苏巡抚。逾年升任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二十六年调任工部尚书,十月去世,享年61岁。他政绩卓异,道德纯净,文章清雅,在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 这部煌煌百余万字的著作是迄今最完备的汤斌文集。 内容推荐 清初名臣大儒汤斌(1627-1687),河南睢州人。顺治进士,累任潼关兵备道,后辞官从孙奇逢学。康熙十七年应博学鸿儒科。后任江苏巡抚,迁礼部、工部尚书。还曾任明史总裁、大清会典副总裁。内阁学士。他政绩卓异,道德纯净,文章清雅,在吏治、理学、史学、文学诸多方面都有杰出贡献。著名文学家文苞称颂他为“一代伟人”。 汤斌一生著述甚丰。除《明史稿》《洛学编》外,还有大量的诗文、奏章、信札、语录等著作。本书辑校者在今存多种刊本基础上详加校勘,并从其他文献中爬梳、辑佚、收集到许多佚文,附录了有关汤斌的许多资料,使本书成为迄今最完备的汤斌文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汤斌集(上下)(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汤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81548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9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464 |
出版时间 | 2003-10-01 |
首版时间 | 2003-10-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010 |
CIP核字 | 2001073673 |
中图分类号 | B249.9 |
丛书名 | |
印张 | 64.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9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2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