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拓荒留痕(钱塘新区70年70人报告文学集)
内容
目录
解放:见证一个大时代的到来
土改:百姓掌握了自己的命脉
扫盲: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动力
蜀山:埋藏着钱塘最深的历史
围垦:下沙是一块新生的土地
坍江:在与自然的搏斗中成长
守闸:我是钱塘江闸的守卫员
老街:头蓬曾是沙地的小上海
萝卜干:一抹鲜香的坚持与守望
杭绸:古老丝绸展示文化魅力
知识青年:记录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人民公社:集中力量干大事成大事
供销:坚守服务三农初心使命
农业:与一块乡土的不解之缘
棉花:钱塘江畔的艰辛与荣光
医生:他们赤着脚也赤着真心
围涂:沙地是围垦精神发源地
晒盐:最苦的工作最初的风景
喊潮:钱塘江边的凝视与守望
闯市场:那个困难年代的致富梦
改革开放:一声惊雷唤醒一个春天
高考: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
大寨:学大寨的红旗迎风招展
下沙农垦:盐碱地上开出的幸福花
知青园:青葱岁月与时代痕迹
移民:这片沙土地上的拓荒牛
媒体:倾听时代和人民的心声
饮食:我们舌尖上的钱塘记忆
穿着:从整齐划一到私人定制
大麦烧:一坛五十度的醇香老酒
联产承包:开启一个时代的积极性
万元户: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民企:新区高质量发展强基石
交流会:沙地上一场流动的盛宴
房子:沙地人住房变迁微电影
电力:见证生活水平的节节高
电影:光影交错中的时代印记
黄麻:消失在历史中的种植农艺
廿四锦:游戏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抢潮头鱼:浪里白条与钱塘江搏杀
杭经开: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社区: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转身
承包大户:围垦大地上的承包大户
松下:科技变革助推美好品质生活
玫琳凯: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工匠:新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呼唤
公益:新区开出的绚丽爱之花
文化:业余生活更加幸一福和谐
通信:手机是地球村的创造者
照相:定格一个时代的美好记忆
新城:钱塘江畔冉冉升起的新星
高教园:这里载满了青春的回忆
综保区:照亮更加美好的明天
工业园: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
江东大桥:拥江发展的城市纽带
东沙湖:从小小池塘到地标风景
金沙湖:因为一个湖爱上一座城
邻里社区:五湖四海皆是朋友兄弟
百草味:做新消费时代的引领者
文海:钱塘教育的发展拼搏图
大江东:应运而生的生态宜居地
融合:新区的优势互补与珠联璧合
医药港:转型春风吹生赤子、之心
科技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交通:用地铁推开城市的大门
创业:大学生是新一代的弄潮儿
长安福特:为新区前行换挡助力
默沙东:让人类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格力:要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娃哈哈:工业旅游彰显新区特色
精彩页
解放:见证一个大时代的到来
题记:70年前,当伟大领袖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前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亿万人民的命运从此改变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的生活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再也不用受地主剥削压迫了。”“那时的蓬园乡,拥有1000多口人,把从地主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分发下去,每个人可以分到1.5亩土地。”“到了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土地从私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当时的食堂设在现在的七组丁志平家附近,占地二三百平方米。”新中国成立的见证人。原蓬园乡一生产大队的大队书记金阿德,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他那段难以忘怀的青葱岁。
讲述人:金阿德
当年,中国很少家庭有电视机,我们都是在广播里听到毛主席用响亮的声音向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全国人民欢声雷动,热泪盈眶。虽然每个人都听到了,但我们还是奔走相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直到今天,我们看《建国大业》,看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公告的时候,仍会激动万分,仍会清晰想起七十年前那一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新中国成立前后,老百姓的生活可谓“冰火两重天”,强烈的反差让金阿德毕生难忘:“1933年,我出生在蓬园乡。小时候家里很穷,8岁的时候,我就去地主家里干活,地主家只管饭不付工钱,那时候有碗饭吃就行了。新中国成立前,很多人都沦落到外出讨饭,饿死的人也不少,尽管我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干很繁重的活,但相对于他们,我已经幸运多了。
那个时候,最大的灾难是战争,枪炮不长眼睛,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村里还有人来抓壮丁去打仗,很多人去了就再也回不来,做了炮灰。还好,我们这一带因为穷,因为偏僻,遇到的战争炮火不多,但也遇到过几次飞机空投炸弹,有人被炸得支离破碎。所以,当年只要看到飞机从头上轰隆飞过,我们就吓得发抖,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虽然经历了苦难,但我是幸运的,至少我活了下来,见到了新中国的成立,走进了新时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的生活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再也不用受地主剥削压迫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担心飞机来空袭,担心子弹什么时候飞过来。我们一起劳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为自己劳动;一起唱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新时代。那个时候,虽然还是很穷,我们这一带遍地草舍,出门都靠走路,粮食也还不够吃,但我们已经翻身做了主人,身上就充满了力量,干活、走路,都有劲。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炮火的年代,自己做自己主人的年代,比什么都好。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瑟瑟发抖的时候,哪里会想到有这么一天。现在,我看到飞机飞过,会很高兴,因为那不是轰炸机,是我们身边的国际机场的飞机,是飞往五湖四海的飞机。
到了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土地从私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当时的食堂设在现在的七组丁志平家附近,占地二三百平方米。1959年,我成了原蓬园乡一生产大队的大队书记,我带领着大家干活,工资都是按劳分配,干活所得的工分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上缴,剩下来的工分可用来换成票子买各种生活用品。主要劳动力每天可分到一斤米,小孩、老人和妇女分得少,食堂早晚供应的饭菜大多是粥、麦稀饭、番薯,只有中午才供应米饭。到了吃饭的点,大伙儿拿着饭盒如潮水般涌向食堂打饭,由于人真的太多,食堂坐不下,大家都选择打了饭菜回家吃。(P3-5)
导语
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拓荒奋进,七十年跨江追梦……七十年,是一部拓荒史;七十年,是一部奋斗史;七十年,也是一部发展史。
本书收录了《棉花:钱塘江畔的艰辛与荣光》《晒盐:最苦的工作最初的风景》《移民:这片沙土地上的拓荒牛》等故事。
序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钱塘新区立区第
一年。为见证钱塘七十年风雨历程,反映钱塘七十年深刻
变化,展示钱塘建设成果,自七月伊始,我们以时间为脉
络,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线索,计划撰写报告文学作品,
出版《拓荒留痕——钱塘新区“70年70人”报告文学集》
一书,对钱塘七十年的记忆做一次集体回眸。本书的创作
人员均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创意写作中心,由三次入围茅盾
文学奖的创意写作中心主任叶炜领衔的作家团队深入采访
,收集资料,集中撰写了本报告文学作品,在各街道、各
相关部门、新区融媒体中心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我
们克服了时间紧、选择多、情况杂等各种不利因素,圆满
完成了审稿等工作。
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拓荒奋进,七十年跨江追梦
……七十年,是一部拓荒史;七十年,是一部奋斗史;七
十年,也是一部发展史。七十年来,钱塘与伟大的新中国
同频共振,和着新中国的稳健步伐,以拓荒牛的奋斗精神
,砥砺前行,不断发展。钱塘的奋斗历程是新中国七十年
发展成就的集中见证,也是新中国七十年波澜壮阔、披剂
斩棘历史的缩影。我们谨以本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七十周年和立区元年献礼!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初心不改。
《拓荒留痕——钱塘新区“70年70人”报告文学集》
通过对七十年间七十位时代变迁见证人的采访和书写,记
录钱塘七十年的沧桑巨变,挖掘钱塘优秀文化传统,找寻
时代发展痕迹,发现不同时代不同钱塘人的使命担当,以
口述笔录的形式追寻钱塘从一无所有到现代化新城的发展
脉络,见证和发扬围垦精神、拓荒牛精神、抢潮头鱼精神
,为新区未来发展注入强心剂、原动力,进而探寻钱塘经
验,提炼钱塘精神,展示钱塘力量,让钱塘走出浙江,走
出全国,走向世界。
《拓荒留痕——钱塘新区“70年70人”报告文学集》
对七十位见证人的选取,兼顾了时代、地域、年龄、选题
等各个方面。在时间上,大致以十年为一代,选取几代人
述说每一代人最为深刻的见证,他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
运、同发展;在地域上,覆盖钱塘新区下沙、白杨、河庄
、义蓬、新湾、临江、前进七个街道;在年龄上,既有年
近九旬、跨越新旧时代的耄耋老人,又有朝气蓬勃的新时
代大学生和创业成功者;在选题上,既有解放、土改、扫
盲、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
业转制等与整个中国和各时代相呼应的大事件,又着重描
述了围垦、坍江、晒盐、抢潮头鱼、杭州经济开发区成立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成立、地铁开通、蜀山文物保护、知
青园等与钱塘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件,还勾勒了以知名
企业为代表的新区工业发展侧影。
可以说,钱塘新区今日的成就,是七十年间数代人共
同无私奉献、拓荒奋进的结果。七十年来,每一代钱塘人
都坚守着创造美好生活这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梦想。我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希望,《拓荒留痕—
—钱塘新区“70年70人”报告文学集》能够让每一个钱塘
人都记住这七十年:记住这些前辈,记住这些历史,记住
这些优秀传统……感谢每一位为钱塘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个钱塘人,都是这个伟大
时代的见证者和创造者。让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共同
开启新区未来更加美好的七十年。
是为序。
杭州钱塘新区党群工作部
杭州钱塘新区社会发展局
2019年9月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七十年七十人活动”采访结集,亦属于报告文学集。书稿主要以每十年为一个阶段,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钱塘新区的本地记忆为主,采访了70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按照每人一篇的原则,根据采访,整理成每篇约2000字的采访文章。书稿全面展示钱塘新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文化记忆,作者经过认真详细编写,使得书稿内容体现历史纵深感和新时代风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和设区第一年献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拓荒留痕(钱塘新区70年70人报告文学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杭州钱塘新区党群工作部//杭州钱塘新区社会发展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835172
开本 32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4
出版时间 2019-11-01
首版时间 2019-11-01
印刷时间 201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72
CIP核字 2019221393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7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