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孩子的音乐故事套装(共2册)
内容
编辑推荐

1.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读物,多部大师作品和精美彩图,是给青少年的音乐智慧书。

2. 本书非常适合青少年音乐爱好者,同时,在注重中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今天,本书也适合对音乐感兴趣和希望提高子女音乐方面修养的家长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典音乐的入门读物,也是给青少年的音乐智慧书。作者选取众多西方音乐大师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比才、勃拉姆斯、海顿、舒伯特、肖邦等人的多部作品,配以简明、生动的介绍和精美的彩图,讲述大师创作的故事,点评曲目的艺术价值,引导读者欣赏音乐艺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感受力。

作者简介

沈弘,浙江人,原北京文艺台副台长。涉足文学、古典音乐领域,著有散文、随笔、评论百余篇。

目录

《给孩子的音乐故事(1)》

巴赫:《音乐的奉献》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柏辽兹:C大调幻想交响曲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月光》

贝多芬:最后的四重奏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克纳:c小调第八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

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

德彪西:《夜曲三首》

德彪西:前奏曲《牧神的午后》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海顿:G大调第94交响曲《惊愕》

海顿:G大调第100交响曲《军队》

胡梅尔:E大调小号协奏曲

科莱利:《圣诞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波列罗舞曲》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彼特拉克的第104首十四行诗》

马勒:《大地之歌》

马斯涅:《沉思》

梅耶贝尔:歌剧《恶魔罗勃》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管弦乐序曲《芬格尔岩洞》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莫扎特:《安魂曲》

莫扎特:第一奏鸣曲和第一交响曲

莫扎特: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

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帕格尼尼:随想曲第13号《魔鬼的笑声》

舒伯特:《圣母颂》

舒伯特: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

舒伯特:《魔王》

舒伯特:《小夜曲》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

斯美塔那:e小调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塔尔蒂尼:c小调奏鸣曲《魔鬼的颤音》

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

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韦柏:歌剧《自由射手》序曲

韦伯:《邀舞》

维奥蒂:a小调第22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莫斯科的回忆》

沃尔夫:艺术歌曲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肖邦:降A大调波罗涅兹

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

《给孩子的音乐故事(2)》

艾涅斯库:《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

巴达尔切弗斯卡:《少女的祈祷》

巴赫:《马太受难曲》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托克:《乐队协奏曲》

保罗?杜卡:管弦乐谐谑曲《魔法师的徒弟》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贝多芬: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克勒采》

比才:《阿莱城姑娘组曲》

比才:歌剧《卡门》

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一处可爱地方的怀念》

柴可夫斯基:《1812庄严序曲》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

福莱:《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

格林卡:《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海顿:升f小调第45交响曲《告别》

亨德尔:《弥赛亚》

亨德尔:《水上音乐》

拉罗:《西班牙交响乐》

拉索:《回声》

理查德?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鲁日?德?利勒:《马赛曲》

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吕利:《醉心于贵族的小市民》

门德尔松: 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门德尔松:《无词歌》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莫扎特:A大调第11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C大调第41交响曲《朱庇特》

莫扎特:C大调长笛竖琴协奏曲

莫扎特:g小调第40交响曲

穆索尔斯基:《跳蚤之歌》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帕莱斯特里那:复调艺术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圣-桑:《动物狂欢节》

圣-桑:《天鹅》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

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维瓦尔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套曲《四季》

肖邦:降A大调叙事曲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前言/序言

前言

从我很小时起,在我家里有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我们谓之听唱片,现在称作音乐欣赏,但愿这样的事情在现今家庭里还有。应该还有的,图书大厦里的古典音乐CD唱片不也都被人买回家去了吗?我家听唱片,总是在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请出一架神奇的机器,上好发条,放上唱片,装上钢制的唱针,在一阵轻微的沙沙声后便传出贝多芬、莫扎特、柴科夫斯基、格林卡等创作的经典乐曲。曲名都是由父亲报出,交响曲、四重奏、奏鸣曲、小夜曲等,我盯着那个旋转的圆盘,看那一圈一圈的波纹消失在唱片边缘,仿佛音符就是那样被抛在空气中。渐渐地,不知什么时候,音乐的节律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音乐里辨识多种乐器的音色,追踪穿插在流动不息的复调中的旋律已成为一种乐趣。由多种乐器和声部构成的和声就像是巍峨耸立的宏伟建筑,由调性处理而不断演进的旋律犹如奔腾的大河,音乐以一种神奇的力量把人的精神带进各种境界,在感动、惊叹之余,我常常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何以为其然也?

听过无数遍的《1812庄严序曲》,由于熟知《马赛曲》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又看过苏联电影《海军少尉巴宁》,所以我对巴宁少尉假装撒酒疯挺着刺刀高唱沙俄国歌的场景一下就能记住,也能将《1812庄严序曲》里表现的“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的战争场面可以毫不费力地在脑海里映现出来。理解这样一首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作品原本就没有什么困难,与我们之间真正有距离的则是大量的西方自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初的音乐,我们今天笼统地称之为古典音乐。说到这里,我便想起在中国一所重要的音乐学院里的一组弦乐四重奏,有一次我请他们参加一场在北京音乐厅里举办的演出,曲目中有根据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改编的四重奏。排练中我说了一句“下面过一下《六月》”,他们中的大提琴手,当时就很紧张地告诉我:“老师,不是《六月》,不是《六月》,是《船歌》。”我知道他是一片好心,而且出于责任心,怕在那么正式的演出中因为曲目的差错而出现瑕疵,才来纠正“老师”。但是,我真的为他的无知感到遗憾,而且切身地感受到在这所音乐学院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一提起学生们的演奏常常痛心疾首地咆哮“没文化!没文化!”时的那种心情。是啊,文化,古典音乐文化,离今天的我们的确有些距离。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精深,文化背景极为深厚,它源于孜孜矻矻地探寻真理的古希腊文化和善于沉思、自称“离上帝最近”的希伯来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焕发出文明之光,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处于繁盛时期,在这几百年的音乐文化洪流里产生的优秀作品浩如烟海,仅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编号竟达1000多个,而其中一部《哥德堡变奏》演奏下来就是一整场音乐会的长度;莫扎特的600多个作品里拿出一部歌剧《魔笛》便会带给人们整整一个晚上快乐的享受。如此巨大的作品数量,经过岁月的磨洗,大部分已经销蚀掉,那些留存至今,还在感奋我们的精神,烛照我们的内心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然而经典音乐与我们之间毕竟隔着时间的长河,虽然仍可以激动人心,但仅仅听凭耳朵的感受有时并不完全可靠,更何况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可以是千差万别的。然而艺术欣赏终究存在着最基本的审美判断原则,除音律本身外,对作品的产生背景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也许有人会把《婚礼进行曲》听成《葬礼进行曲》;也许有许多人未曾料到一首欢乐单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竟会是对一场不义战争的赞美。

大学问家钱锺书先生曾经说:“你要是觉得鸡蛋好吃,吃就是了,不必去问那下蛋的母鸡什么样子。”笔者颇不以为然。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经验,运用在今天,运用在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上仍不失为良方。西方音乐是在西方文化土壤上孕育而成的,经典作品的背后,是思想、科学、信仰、风俗、文化、经济、技术等因素构成的背景,作曲家本人的人生经历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名曲后面往往隐藏着令人一咏三叹的感人故事,了解这些背景,对我们理解音乐所传达的丰富的情感是大有裨益的,一些经典名作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会骤然缩短。

艺术创作,无论诗、戏剧、小说、雕塑、绘画还是音乐,都是艺术家辛勤劳动的成果,艺术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遭受的磨难有时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比才的《卡门》是西方歌剧在今天全球范围内非常流行、非常受欢迎的一部,谁也没料到它的作者当年会因演出的失败而郁闷成疾,在30多岁去世;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而今是公认的小提琴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殊不知当初柴科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为他招致恶评的几个月里寡言少语,并决定终生不再碰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竟会因他那神佑天助般的技巧被诬为“鬼魂附体”遭到迫害,最终死无葬身之地;另一些似乎终身与成功和快乐为伴的作曲家如莫扎特、维瓦尔第,他们所经受的艺术折磨仅仅从音乐里是很难窥其端倪的,而伟大的巴赫终身没有享受到成功的赞誉。在这些背景里,人们获得的就是音乐之外的东西了,它对我们的人生有益。

这几年不断传来对音乐和音乐爱好者的好消息,替我们掌管教育的政府部门屡次宣布不得把音乐特长和比赛名次纳入学生入学的条件或筹码。幸甚至哉!假若真的得以落实,无数学习各种乐器的孩子们便可以从那直眉楞眼的功利目的中解放出来,教乐器的老师们也可以避开那些因生硬规范而不顾学生个性的考级曲目,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进程。这或许有助于培养出真正的音乐爱好,也有助于深入地理解古典音乐,进而了解西方音乐深蕴的文化内涵。最近的20多年是西方古典音乐在我国普及最快的时期,我国的青少年演奏者连续不断地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奖,数量之多,足以编成一个超大规模的管弦乐团甚至还绰绰有余。各大城市的国际演出季、国际音乐节令人目不暇接,各大中城市的新年音乐会使欧美各国的交响乐团走马灯般地穿梭于中国大地,很是繁荣。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在一些经济很发达甚或是省会一级的城市里,对欧洲乐团演出的讨论仍只停留在听音乐会要不要穿正式服装,或是听音乐会可不可以喝水吃东西这样的问题上,他们还达不到对乐团水平、演奏风格、指挥特色和音乐会曲目编排或是对作曲家进行了解的层次。不过没关系,只要来了就好,这就是人心向雅的趋势。也许只是一场音乐会,甚或是一首曲目,就能激起一个人对经典音乐进一步的追寻,也许会成为一位音乐爱好者。也正因为如此,出版界有关音乐、音乐家传记的书刊也大量增加,细察之,这些书籍无不立论精辟、析理入微,很是精彩。然而对于初入此道的爱好者,尤其是对青少年朋友来说,略显艰深。时下音乐赏析一类的书籍,兴趣大多在探讨形式方面的问题,对曲式结构、和声、复调、对位等的细致分析和专业化的论述也非一般音乐爱好者所能接受。

本书的宗旨,是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呈现作品所折射的时代精神。这里选出的100多部(首)作品分属两册,本书为其中一册。这些作品分属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后浪漫主义时期,几乎贯穿了西方音乐史,所以在谈具体音乐作品时,可以帮助读者找出一个纵向和横向的文化坐标,以便其了解乐曲和作曲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所处时代的地位,从而把握它的艺术价值。

有一些小朋友读者,虽然在学习乐器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但是在阅读和理解本书时仍然会有一些障碍,那么你的“侍读”就是你的父母了。在这里还要加以说明的是,这本书里很多处谈到学琴或教学中必会遇到的曲目时,引出了一些非常私人化的经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而在一般书籍里不会出现的,对你学习的进步大有裨益。而对那些为人父母的读者,如果是为了充实孩子的音乐文化知识而读此书,我更希望书中的某些内容能帮助你克服因孩子学乐器带来的急躁和焦虑心情,以平和的心态引导孩子学乐器,学习音乐文化,而最终能把你自己也引上爱好者之路。如此,则笔者幸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孩子的音乐故事套装(共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12599T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低幼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