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丝路译丛第一辑 玄奘之旅
内容
内容简介

1999年到2007年间,联合国考古队在中亚五国和印度北部“玄奘之路”上收获重大发掘成果:

数百尊佛造像,两万平米壁画,足以再造一个敦煌;同样的八年,中国北方陆续出土中亚来华粟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其数量与精美度百年不遇,且和“玄奘之路”海外成果遥相呼应;近年丝绸之路国际会议上,欧亚各国学者纷纷把上述两批文物糅合分析,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学术突破。这些在中亚地区,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学术价值。《丝路译丛*辑·玄奘之旅》即是基于此诞生。译丛主要包括《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张骞探险之地》《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五卷。之五卷之前以单行本形式面世,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如今应市场需求出版套装,以飨读者。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是作者马尔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带领联合国中亚考古

队分别在乌兹贝克斯坦撒马尔罕场地和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场地进行挖掘的考察结果,阐释了中亚粟特古国文明的异彩纷呈以及粟特商旅在丝路历史上的重要角色。

《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葛乐耐教授研究粟特本土祆教徒

纳骨瓮情况,并对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中考证出的*关于唐太宗、武则天以及佛教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佳作,其研究成果为研究北朝的学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是作者康马泰在主持中亚布哈

拉古城考古挖掘中,于1989年首先考证出的撒马尔罕大使厅西墙壁画内涵,即对撒马尔罕大使厅西墙壁画中*考证出的关于唐太宗、武则天以及佛教内容所做的分析研究,为揭示整个壁画主题以及更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思路。

《张骞探险之地》一书原书名为“伟大的丝路”,是东西文明交流研究专家、乌兹别克斯坦国

家科学院院士瑞德维拉扎的代表作。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诞生绝非偶然,瑞院士巧妙地通过“从西方到东方”“从东方到西方”的梳理式论述方式,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沿着希腊、罗马文化以及佛教、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的文明足迹,追寻了粟特人、突厥人以及中国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与他们相互沟通的千年历史,对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纵览式的论述。正是这些历史,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如今东西文明交互的格局。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是哈佛大学艺术学博士、纽约大学古代学院教授乐仲迪的代表作。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存有三件珍贵的波斯石刻,这些曾被误认为是赝品的珍贵文物,因为乐仲迪的研究考证和极力挽救而免遭厄运;作为国际学界*早指出北朝文物上有拜火教葬仪的学者,乐仲迪早在1993年就发文指出日本Miho馆藏北朝石棺屏风上有粟特人的葬仪场景,从此打开北朝与粟特文明交流的新大陆,并掀起国际丝路学界对入华粟特人石葬具的研究热潮;乐仲迪在粟特人的丝路贸易帝国以及丝路的游牧人、商队、圣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处于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前沿。《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一书收录了乐仲迪关于大夏和萨珊印章、波斯摩崖石刻以及入华粟特人丧葬礼仪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这些研究成果见证了丝路文明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堪称该领域考古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也让敦煌学、吐鲁番学大幅改写,使得波斯学、中亚学与中国的长安、洛阳文明完美辉映。

目录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

 

序一: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葛承雍)

序:纪念马尔夏克(荣新江)

译者前言 :重新唤醒的北朝 

 

卷一 壁画与娜娜女神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

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壁画

辉煌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

 

卷二 突厥人与粟特人

独特的粟特社会构成

突厥人与粟特人

粟特与外来文化的互动

粟特考古史

 

卷三 粟特与北朝

Miho石雕上的粟特生活和艺术样式

Miho石榻与北朝粟特石葬具艺术

 

附录一:北朝入华粟特人石葬具年代表

附录二:马尔夏克历年著作

参考文献

译后记:重新唤醒的北朝:近年西方学者对中国考古的贡献

 

 

《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

序一: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葛承雍)

 

译者前言:重新唤醒的北朝 

 

卷一  撒马尔罕壁画

粟特人的自我画像

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说了什么?

 

卷二  古城·文书·遗事

撒马尔罕古城,世界的纽带

白匈奴时代的撒马尔罕

片治肯特王最后的日子

 

卷三 星座·钱币·众神

大夏贵霜王朝的希腊万神殿

粟特拜火教神庙里的印度神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占星术绘卷中的印度和波斯天文学传统

 

卷四 拜火教与北朝

粟特早期纳骨瓮上的拜火教主题

花剌子模与粟特的纳骨瓮

翻越钦瓦特桥:

粟特移民聚落在北朝的拜火教葬俗

 

参考文献

 

《唐风吹拂撒马尔罕》

序一: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葛承雍)

译者前言 :重新唤醒的北朝 

 

卷一  粟特与中国

最后的波斯皇室在唐朝

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上的唐代端午节

寻找西域传中的垡地国

卷二  粟特与波斯

帝王猎鹿:塔克-伊-布士坦摩崖的新发现

萨珊之考古发现

北朝墓葬里的有翼神兽解读

卷三 粟特与印度

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的印度场景

粟特佛教的雪泥鸿爪

粟特信仰千年

拜火教的印度神祇

卷四 粟特与拜占庭

粟特移民在联珠纹传播中的角色

拜占庭与粟特的艺术互动

译后记:威尼斯的唐代书斋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

 

序一  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  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 (葛承雍)

序三  西出玉门关 眺望撒马尔罕(王旭东)

译者前言  重新唤醒的北朝 (毛铭)

卷一  欧亚印章

阿兰游牧部落印章上的牡鹿纹 

大夏文书印章上的野兽状王冠 

萨珊印章上的希腊鸟身女妖   

卷二  波斯崖壁

设拉子古城郊外的法塔-阿里帝王摩崖  

夸迦尔王朝摩崖:阿契美尼德与萨珊艺术的重光 

三件被误读的阿契美尼德石刻 

卷三  入华粟特葬俗

中亚人在北朝:一种拜火教葬俗   

信仰与葬仪:粟特人在中国的拜火教墓葬   

理念的同归:入华粟特人石葬具艺术

译后记

参考文献

 

《张骞探险之地》

序一  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  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 (葛承雍)

序三  西出玉门关 眺望撒马尔罕(王旭东)

 

序言   

第一章  东方之路

1.1 丝绸与伟大的丝绸之路   

第二章 从西方到东方

2.1 中亚的希腊人与希腊文化 

2.2 丝绸之路上的罗马人 

2.3 追寻基督教、摩尼教和犹太教教徒的足迹   

2.4 远东的中亚佛教徒   

2.5 中亚的粟特散居者   

第三章  从东方到西方

3.1 中国和中亚 

3.2 丝绸之争:伟大丝路上的突厥人   

第四章  丝绸之路上的钱币

第五章  丝绸之路上的外交

结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丝路译丛第一辑 玄奘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马尔夏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84379
开本 16开
页数 102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640千字
出版时间 2018-05-09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2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