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我开始寻找一本关于罗杰·费德勒的优
雅读物作为圣诞礼物。经过连日的网上搜索,我找到了30
本关于罗杰的网球技术的读物,但没有一本是关于这个男
人本身的优雅咖啡桌读物。我真正在寻找的是~本高端图
册,类似于我在2012年出版的《莱芒湖冰暴》。因此,作
为一位摄影师、出版人与费德勒的粉丝,我决定创造出我
在寻找的那本书。与摄影师安东尼·库维切利与作家马克
·霍奇金森共事,是一场爱的辛劳。
图书 | 费德勒式(精) |
内容 | 后记 2017年11月,我开始寻找一本关于罗杰·费德勒的优 雅读物作为圣诞礼物。经过连日的网上搜索,我找到了30 本关于罗杰的网球技术的读物,但没有一本是关于这个男 人本身的优雅咖啡桌读物。我真正在寻找的是~本高端图 册,类似于我在2012年出版的《莱芒湖冰暴》。因此,作 为一位摄影师、出版人与费德勒的粉丝,我决定创造出我 在寻找的那本书。与摄影师安东尼·库维切利与作家马克 ·霍奇金森共事,是一场爱的辛劳。 目录 序言 山多尔·萨巴多斯 前言 马克·霍奇金森 情怀 创新 谦逊 不朽 完美 优雅 瑞士出品 未来 留言簿 费德勒的20个大满贯 20年顶尖网坛职业生涯 历届大满贯得主 创作团队 致谢辞 编者按语 罗杰·费德勒基金会 精彩页 情怀 在罗杰·费德勒眼中,这个美丽的网球世界变得模糊不清。他红着眼圈,情难自禁地坐在2018年鹿特丹巡回赛的球员座位上——36岁的他成为最年长的世界第一。就在不到三周前,网坛在费德勒眼中也变得模糊不清,当时他透过“我那一双朦胧的泪眼”,屹立着注视澳大利亚公开赛的观众。 在费德勒赢得墨尔本冠军之后真情流露的时刻,他甚至没看见他的好友罗德·拉沃尔正坐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球场内,用手机拍摄照片。在球场内的每个人,以及瑞士和世界各地观看夺冠感言的观众们的眼中,费德勒的真性情一览无遗。 在初登顶尖网坛二十年后——1998年他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格施塔德ATP巡回赛首次亮相——费德勒赢得了第二十个大满贯单打冠军,这是男子选手前无古人的成就。这本身已非常了不起。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费德勒的反应——虽然从2003年首夺温布尔登锦标赛冠军后,曾经有好几回,在赢得大满贯桂冠后他会喜极而泣,但那一次是他最真情流露的时刻。费德勒的儿时偶像波里斯·贝克尔曾说:国际巡回赛场会对身体、精神与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可谓网坛岁月催人老。然而,即使在网坛奋斗了二十年,即使赢下了比历史上任何男子选手都多的大满贯冠军,他仍一如既往地全情投入:“我愿意奋斗。” 费德勒是网坛上既最喜怒不形于色又最情绪化的选手。童年时的费德勒在巴塞尔的老男孩网球俱乐部输掉比赛后会嚎啕大哭。少年时的他是个急性子,动辄发火耍脾气,令到场观看的父母感到不悦。但是,在职业球员生涯的早年,他从瑞士的约翰·麦肯罗演变为巴塞尔的比约·博格:球场上的他镇定自若,在艰难时刻保持几近不可能的冷静,几乎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感情。只有偶尔间怒吼的那几声“加油”(在2018年澳大利亚公开赛决赛历经五盘战胜马林·西里奇时,他就曾吼过几次),才暴露了在平静的表面下熊熊燃烧的真切的渴望、雄心与情感。可一旦比赛结束,费德勒放下球拍,接过奖杯和麦克风时,他就会展现出他有多么热爱打球、竞技和获胜。在那些时刻,费德勒并不想哭泣,但他情难自禁。在年届36岁又173天时,费德勒成为自1968年公开赛时代开始以来赢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第二年长的男子球员,仅次于肯·罗斯威尔,后者在1972年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夺冠时已37岁。 无疑,赛前的压力令费德勒痛哭流涕。费德勒之前的所有经历——这是他的第三十场大满贯决赛——并未能令他克服紧张,在整个星期天等候着晚上进行的决赛开始时,那份压力“从内心将我吞噬”。胜利将会为他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另一方面,失利将会对他的网球世界观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即使决赛开始后,紧张的情绪也并没有消散;虽说费德勒的纪录令人觉得他是天外来客,其实他终究是一个凡人。 高举他昵称为“诺曼”的诺曼·布鲁克斯挑战奖杯,费德勒赢得了自公开赛时代以来十分之一的大满贯冠军。此外,他成为第四位赢得二十座或以上冠军奖杯的球员,前三位都是女性,分别是玛格利特·考特、施特菲·格拉芙和塞蕾娜·威廉姆斯。他还第六次赢得澳大利亚公开赛冠军,与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共同分享这项公开赛时代的男子纪录。正如费德勒所说:“童话还在继续。”和最美妙的童话一样,危机感一路上无处不在。它们是欢乐的泪水,它们也是放松的泪水,而这让你意识到他有多么在乎网球。 P11 导语 本书是一本精美的费德勒咖啡桌书,以高清彩色图文的形式记录了费德勒非凡的网球生涯。这不只是一本“关于网球的书”,更是一本优美的四色摄影艺术书。哪一天费德勒决定退休,这本书更值得珍藏。书中的摄影来自获奖网球摄影师安东尼·库维切利,他总是能在照片里捕捉到费德勒的情绪以及谦逊。每一张照片都搭配来自前《每日电讯报》网球记者马克·霍奇金森的短文。霍奇金森见识了费德勒的大部分网球生涯,同时也采访过他很多次,非常了解费德勒的个性气质。 序言 过去二十年来,罗杰·费德勒改变了世界对瑞士的看 法,也改变了瑞士对自己的看法。长久以来,瑞士一直同 名表、奶酪、巧克力、奢侈品,以及群山峻岭与各大银行 联系在一起。感谢费德勒——这位毫无疑问是有史以来最 伟大最优雅的网球运动员,这个国家现在还以盛产运动天 才而著称。 那是2003年——在那一年,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 船队“阿灵基队”赢得美洲杯帆船赛,为瑞士这个内陆国 家首次献上那座奖杯——费德勒首度成为大满贯冠军。十 五年后,2018年,费德勒在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夺冠,他仍 在赢得大满贯。 作为第一本关于这位瑞士人的咖啡桌读物,《费德勒 式》是对他无与伦比的风格、想象力、气魄与艺术性的赞 誉。本书的相片由获奖摄影师安东尼·库维切利拍摄,美 妙地展现了费德勒击球与移动的优雅风姿,并配上数篇简 短的散文——出自知名网球记者与作家马克·霍金森的手 笔,他见证了费德勒职业生涯中的绝大部分精彩时刻,并 多次采访过他。 “镜头之外”出版社为《费德勒式》在费德勒的故乡 诞生而自豪,一如他本人:“瑞士出品”。 山多尔·萨巴多斯 原版策划与编辑 内容推荐 当你看着罗杰·费德勒将每一位网球观众变成美术、戏剧或芭蕾舞的批评家时,当你面对如此精妙的技艺与优雅时,你会深感这项运动的常规词汇实在过于贫乏,根本满足不了我们的表达需求。正如费德勒重新定义了网球,打出了前所未见、缤纷多彩的击球,我们也有必要以一个新的词语去形容他的天赋,那就是“费德勒式”。 回顾费德勒的网球生涯,一连串词语接踵而来:情怀。技艺。谦逊。不朽。完美。优雅。你可以将它们合而为一——费德勒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费德勒式(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马克·霍奇金森 |
译者 | 译者:陈超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782949 |
开本 | 8开 |
页数 | 10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8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38 |
CIP核字 | 2019263904 |
中图分类号 | K835.225.47-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7 |
宽 | 313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