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虚构写作指南
内容
前言/序言

每个人都可以进行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这一概念自2015年前后在中国广泛兴起,成为一种写作现象。事实上,它脱胎于媒体的特稿写作,更有三十年前报告文学的遗迹,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现象。但时至今日,“非虚构写作”之概念尚未完全厘清。在我看来,仍然存在“窄义”和“广义”之分。

“窄义”的非虚构写作,仍然大多数为专业媒体机构所生产,讲求特稿体例,重视多方信源,通常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而“广义”的非虚构写作,则把这一写作类型开放给更多普通写作者,也更与国际上的非虚构写作概念接轨:只要无主观意义上的虚构或者加工,无论日记、书信、散文、回忆录等文字,均可视为非虚构写作。

我认为,将非虚构写作权利开放于大众,在当下中国有巨大意义。

首先,中国普通大众的写作,基本被局限于中小学的作文训练,毕业后便迅速与社会现实生活形成断层,仅有一小部分“文学爱好者”进行小说、诗歌等写作,散文这种文体也逐渐不受欢迎。而当代中国有太多生动精彩的真实故事,特别是个人故事,没有得到很好的记录和整理,殊为可惜。

其次,传统媒体的衰落已经呈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无法承担特稿生产的巨大成本和投入,而砍掉了调查报道或者特稿部门。这使“窄义”的非虚构写作进一步凋零。同时,传统媒体的特稿写作方式,也面临着读者口味变化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发展,读者对内容的要求已经比较多地倾向有写作者个人化的痕迹,即使在非虚构作品中亦然。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的非虚构写作已经超越了媒体记录的功能,而成为一种与社会学、文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跨界交叉的尝试。对于个人而言,其意义更远超写作本身。越来越多的写作者认为,写作对于心灵疗愈、连接他人,传播知识以及当下所流行的社群组织,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写作是一种令人沉静的表达方式,它也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如果以“广义”的非虚构写作来定义,成立八年的“中国三明治”早在2011年便开始倡导普通人的非虚构写作,号召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写作者来写下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者周边的真实故事。

但正如我们在几年的非虚构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那样,很多人想写却不知道如何动笔。这也是我们开设“三明治写作学院”的目的。我们认为,写作技巧肯定是可以习得的。一方面是参考名家作品和写作心得,另一方面当然是不辍的练习。

在这本书中,我们邀请到了非虚构写作领域的专业导师,比如关军、郭玉洁、周轶君、覃里雯、张卓、何瑫、张春等,结合他们多年的写作生涯,从题材、结构、人物、语言风格、故事细节等方面,为非虚构写作爱好者提供指导。这些导师代表了当今中国尝试非虚构写作的前沿力量,希望可以给对非虚构写作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带来启发。

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非虚构写作能不能教”这个问题,本书还收录了我们自2015年开始发起的非虚构写作计划——“破茧”计划——中普通人的优秀作品。16个故事来自身份各异的写作者,有医生、大学教师、边防军嫂、公司白领、学生等等。他们所带来的故事,其题材和震撼力,比起专业媒体,有非常接地气的独到之处,更具有独特的表达力。

每当我到美国或者英国的书店选书时,总能在入口不远处的书架上看到一大排的“non fiction”(非虚构)书籍。它是图书的重要门类。其中,“memoir”这种个人化的真实故事写作,更是产生出大量书籍。而在中国,还没有合适的词语来翻译这种文体,通常只能译成“回忆录”。这个字面带来的意思似乎是要到老年才能写作,但事实上,memoir更强调的是一段个人独特的经历故事,能对他人有启发意义即可。而中国的非虚构题材的书籍,总体上比例还是偏低。

三明治写作学院在做的事,就是让更多的中国人把自己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如果这些努力能够启发更多人写作,这就是我们这本书,以及所做事情的价值。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

作者简介

李梓新,非虚构写作和生活创新平台“三明治”创始人,行游者和写作人。生于广东潮州,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外滩画报》等媒体任职。现场采访报道过英、美、法、俄等多国大选,著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灾难如何报道》等书。2009年获世界银行奖学金,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国际公共政策学士学位。现居上海。

三明治(公众微信号China30s) 成立于2011年3月。专注于普通人的非虚构写作孵化,旗下设有三明治写作学院,以及媒体平台“中国三明治”,并致力于将故事跨界应用于产品设计、城市文化挖掘、展览市集、空间打造等立体场域。

目录

序每个人都可以进行非虚构写作/III

第一章如何寻找故事?什么是值得写的非虚构题材

写作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003

发现可写的故事主题/015

偷拍父母的390天/019

这个患儿的母亲,拯救我麻木的医生日常/028

第二章开始你的采访,找到你的故事素材

特稿记者如何找选题、做采访、写作/045

采访是非虚构写作的关键/060

网络女主播的爱恨江湖/065

我问在缅甸的华人,这七年生活有什么变化?/080

第三章如何写好人物?

如何写好一个人物故事/097

挖掘人物的欲望、细节和冲突/111

在中国,为iPhone镀金的美国人/117

我的外婆是龚自珍家族的后人/131

的哥父子,“卖手腕子”的两代人/141

第四章文章结构的魔力

我是怎么判断和编辑稿件的/155

好结构成就好故事/168

一个家庭的下岗人生:1998—2017/173

当美国老年人在写作,中国老年人在做什么?/196

第五章建立你自己的语言风格

寻找自己的语言,先从清理开始/219

好的语言风格应该符合三个原则/227

望明蛇馆/233

一场由杜蕾斯引发的教育风波/248

第六章什么是好的故事细节

散文写作的视野和想象的读者/267

好的细节可以让人身临其境/279

逃避计生三十年/283

试管婴儿的造人工程/302

第七章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

关于文章的修改和写作者的价值观/319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334

江夏里:一座上海老房子见证的知青两代/338

两位西方85后,把中国乡村清朝宅邸打造成“老家”/358

抛下一切,到新疆当军嫂/371

 

精彩书评

一个好的故事要突显人的性格本质。在面对困境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机制,而这种应对机制就反映了人的性格。

——何 瑫  《智族GQ》杂志报道总监

如果你讲的跟你写的是一样的话,那你的写作就是失败的。你写的,一定是那些你讲不出来的东西。

——周轶君  知名战地记者

细节会让文章变得非常好看,很吸引人,而且细节本身也是准确性的体现。但不是说随便什么细节都可以,一定要是准确的、有效的、独特的细节才可以。

——郭玉洁  《正午故事》主笔

多数形容词,看起来是生动的,其实恰恰是苍白的。它的含义就是词典里的含义,读者无法从你使用的形容词里得到更丰富的信息。

——关 军   非虚构作家

编辑推荐

不管是大冰、刘同还是张嘉佳,他们都依靠写作改变了人生轨迹。写作,是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社交方式,也是现代职人的重要竞争力,也越来越成为大家重视的一种能力。

《非虚构写作指南》从题材、结构、人物、语言风格、故事细节等方面,为希望get到写作技能的人提供明确而详细的指导。

《非虚构写作指南》的指导者囊括《智族GQ》《人物》《正午故事》《南方人物周刊》、网易非虚构写作等一流媒体和平台的总编、主编等,写作经验丰富,擅长不同类别的文章,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写作方法。

内容推荐
本书中, 作者邀请了非虚构写作领域的专业导师, 如《智族GQ》总主笔何瑫, 战地记者周轶君, 《人物》前副主编张卓, 网易非虚构写作平台负责人关军,《正午故事》主笔郭玉洁等, 让他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生涯, 从题材、结构、人物、语言风格、故事细节等方面, 为非虚构写作爱好者提供指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虚构写作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梓新
译者
编者 编者:李梓新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3948
开本 32开
页数 392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56
CIP核字 2019071089
中图分类号 H05-62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1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