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宝葫芦的秘密/课本里的大师
内容
内容推荐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1958年创作的童话。王葆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切;一天他的愿望实现了,心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里……他的宝贝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他毅然把这个宝贝抛弃,“轰”的一声后,原来这却是自己做的梦,他从此改正了缺点,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作者简介
张天翼,原名张元定,号一之。1906年9月26日生于南京,祖籍湖南湘乡。1951年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1953年至1960年先后被选为一至四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1954年后,为一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3年任《人民文学》编委;1957年年底,任《人民文学》主编;1963年任《儿童文学》主编;1979年初,任《人民文学》编委。同年,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8月,增补为第五届政协委员。
1950年5月后,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从1951年至1956年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蓉生在家里》《大灰狼》等。其中《罗文应的故事》于1954年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于1980年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序言
奔腾的清泉,永恒的光芒
徐鲁
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卡尔维诺,有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们
普遍接受的说法:“所谓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
‘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从20世纪初迄今一百多年来,谁不曾熟读过鲁迅先生
的《朝花夕拾》?谁没有背诵过脍炙人口的《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和散发着蚕豆花、稻花般清香的《社戏》?谁
不曾做过冰,心先生的“小读者”?谁的一心灵,没有被
她笔下那盏闪烁着橘红色光芒的小桔灯温暖过、照耀过?
谁的情感,不曾接受过《寄小读者》那涓涓春水的润泽?
如果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光芒璀璨的“小经典”
——那曾经使一代代小读者甘之如饴和耳熟能详的名篇杰
作一一开列出来,将是一份多么丰盈、美丽和迷人的文学
书单: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张天翼
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小坡的生
日》《骆驼祥子》,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萧
红的《呼兰河传》,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林海音的
《城南旧事》,孙犁的《白洋淀纪事》,陈伯吹的《一只
想飞的猫》,还有高士其的科学童话《细菌世界历险记》
……
这些经过了漫长时光的淘洗和检验,足可传至永恒,
成为一代代小读者的童年必读的“小经典”。说这份书单
是一套“小经典”,其中的“小”有两层意恩:一是这些
作品的作者,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大师”级的文
学家,而这些作品,却往往是他们文学年表里的一些“小
作品”,是一棵棵参天巨树上绽放出的小花朵,是文学巨
人们献给幼小者的珍贵礼物,是真正的“大家小书”;另
一层意思就是,这些作品大都篇幅不大,有的只有几万字
,不是皇皇巨著,而是形制短小的“小创作”,因此,是
在众多现当代文学巨著中最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小经典
”。
欧洲有个说法,叫作“SmallisBeautiful”,即“小
的是美好的”。德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有本谈人类发
展问题的畅销书,书名就叫《小的是美好的》。当然,对
于任何文学名著来说,简单的“大”和“小”,并不能成
为评价它们的标准,应该说,大的和小的作品都可能是美
好的。我在这里只是想借用“小的是美好的”这个说法,
来表达我对这些小经典的敬仰、喜爱与欣赏。正是这一部
部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小经典,构成了一个色彩缤
纷、悲欢离合的小世界,一代代小读者在其中阅读、生活
、呼吸和成长。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代代人童年和少年时
代里难忘的阅读记忆,也许还是小读者们成年之后仍然念
念难忘、常读常新的必读篇目,是卡尔维诺所说的“栽正
在重读”的书。
它们的品质和魅力,它们的伟大和永恒之处,至少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们几乎都是文学大师们的精一心之作和“唯一
”的作品,套用现代文学家施蛰存先生的一个说法,这些
作品可以全部列为“一人一书”的不二之选。这些作家们
也许在他们的“大作品”里能够找出两三部或多部可以互
相代替的,但是像这样的“小经典”,却往往只有唯一的
一部。它们几乎是从诞生那天起,就被打上了“杰作”或
“不朽”的标识。
二是正因为这些作品都是文学大师们的精心佳构之作
,所以,它们也足可成为现代白话语言在纯正、优美、规
范诸方面的典范之作。事实上,这些作家和这些小经典,
的确也是一代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首选对象和,必备选
目。而且,还因为篇幅上的节制与适度,它们也在无意中
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分级阅读、循序渐进的便利与保障。
三是这些作家和作品,虽然因为年代、地域、文化背
景以及作家性格气质、个人知识谱系的不同,每一部作品
也会在题材、体裁、感情基调、恩想深度、语言风格等方
面各有千秋,然而,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不难感到,它们
在努力传达着各自时代的“时代精神”,在努力地赢得当
时的那一代小读者的同时,也都具有强大和鲜活的生命力
、超越力,超越各自的时代、地域和创作背景,把一些属
于全人类的,真善美的、永恒的东西,保留在自己的作品
里。
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些作品中,其中最可称道的,
就是一种可使任何时代的读者都能感知的伟大、朴素和温
暖的“儿童精神”,或曰“童话精神”。这种“儿童精神
”,包括单纯、天真、自然的童年趣味,仁慈、宽容、温
柔的舔犊般的母爱情感,对于每一个弱小的生命个体的充
分尊重、理解与呵护,幽默、快乐和恣肆的游戏趣味,与
花鸟虫鱼为邻的爱自然之心,等等。我们看到,无论是鲁
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还是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
无论是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还是林海音的《城南旧
事》,这种伟大的“儿童精神”,在每一本小经典中闪耀
和流淌。它们是美丽的星光,也是明亮的溪流和清泉;是
永不停息的薪火承传,也是“中国故事”的血脉绵延。
不单单是儿童文学作品,在我看来,几乎是所有优秀
的文学作品,都会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和美好理想,那就
是:要给世界送来爱心、温暖和力
导语
张天翼著的《宝葫芦的秘密》通过一系列充满儿童情趣和特点的生活细节及心理描绘,刻画了王葆这个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
本书融入了小说的写实手法,所有的幻想情节都来自宝物宝葫芦,并纳入了梦幻的基本框架,在兼有童话和小说的特质的基础上,创作出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作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使作品富有儿童情趣。
精彩页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绍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你们也许要问:
“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不烫啊。冷了好一会儿了。”
“那,我怕冷。”
奶奶撵上了我,说洗脚水刚好不烫也不冷,非洗不可。
这我只好让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你爱洗就让你洗。可你得讲个故事。”
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
“好小葆,别动!”奶奶刚给我洗了脚,忽然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来,“让我给你剪一剪……”
什么!剪脚趾甲呀?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没有办法。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
“那,非得讲故事。”
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头大花驹,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头——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想到自己: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
“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最棒最棒的向目葵。”
可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
“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嗯,还是从头说起吧。

那天是星期日。我九点钟一吃了饭,就往学校奔,因为我们科学小组要做一个电磁起重机,十点钟开始。
可是那天真憋气:同学们净跟我吵嘴。例如我跟姚俊下的那盘象棋吧,那明明是我的棋占优势,我把姚俊的一个“车”都吃掉了。可忽然——不知道怎么一来,姚俊的“马”拐了过来,“叭”将我一军。我的“老帅”正想要坐出来避一避锋,这才发现对面有一只“炮”,隔着一个“炮架子”蹲在那里。我问姚俊:
“你那个‘炮’怎么摆在这儿?”
“早就在这儿了。”
“什么!早就在这儿了?怎么我不知道?”
“谁叫你不知道的!”——哼,他倒说得好!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宝葫芦的秘密/课本里的大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天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227080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8
CIP核字 2019256013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5
15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