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幸运之子
2 瓶中手稿
3 锦绣前程
4 美国莎翁
5 永不再来
注释
延伸阅读资料精选
致谢
图书 | 爱伦·坡(有一种发烧叫活着)/小文艺口袋文库 |
内容 | 目录 1 幸运之子 2 瓶中手稿 3 锦绣前程 4 美国莎翁 5 永不再来 注释 延伸阅读资料精选 致谢 精彩页 1 幸运之子 几十年来,每个1月19日的晚上,巴尔的摩一处墓地都会出现一位神秘的访客:身披黑衣,脸上罩着礼帽和围巾,站在标有“埃德加·爱伦·坡最初埋葬地”的石头前,为爱伦·坡生日祝酒,离开时留下一瓶白兰地和三支玫瑰。没人知道他是谁。这个传统在2009年终止了,据说这个“给坡敬酒的人”过世了。不过好奇的旁观者和记者们仍旧密切关注着那片墓地,每年仍有冒充者继续着这一致敬活动,而这些冒充者也经常发现有其他祝酒人已在当晚先于他们来过墓地。一切都很符合剧情,古墓、午夜、神秘访客、假身份,以及无法破解的谜。大家都认为,坡本人对此肯定乐见其盛吧。 但要真正理解坡——这位侦探小说之父、恐怖小说大师、批评家、小说家、诗人、悲情艺术家——你最好将视线从墓地的幢幢鬼影中移开,去关注一位《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的观察记录。在那里,而不是在久经风霜的墓碑间,才有这位精力充沛、勤奋工作的作家的真实生活。坡的声誉不仅来自于他的悲剧生涯,而是越乎其上:这是一位严谨的语言巨匠,他对艺术认知的全心奉献,经常被他生活中的各种戏剧性所遮蔽。 埃德加·爱伦·坡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必须为生存而苦拼的年代。祖父大卫·坡是独立战争中巴尔的摩的一位伟大爱国者。父亲与祖父同名,但他没有追随为其铺设的法律工作,而是投入了舞台事业。1806年,他娶了充满戏剧血液的伊丽莎·阿诺德为妻——一对英国演员的孩子,她九岁登台,十四岁随父母美国巡演时成了孤儿。伊丽莎凭其歌喉和舞蹈闻名远近,经常担任专门为美貌、磁性的年轻女演员量身定做的女主角,仅莎翁剧作里的角色就有朱丽叶、苔丝狄蒙娜、爱丽儿和考迪莉娅。一尊现存的浮雕小像显示,这是一个娇美的女子,披着一头长长的黑色卷发,神情困惑迷离,有位剧院资助人称赞她是“戏剧王冠上那颗闪耀的钻石”。 大卫在舞台上显然不如她,几乎没演过主角,只是在波士顿和纽约的剧院里卖力地跑些龙套,惊慌失措时甚至说不清台词,他演过的最大角色或许就是伊丽莎的丈夫。结婚时她十九岁,刚离异的她丝毫没耽误就组建了新家庭。他们的三个孩子在1807、1809和1810年相继出生:亨利、埃德加和罗莎莉。 舞台生活始终跌宕不定。就在埃德加1809年1月19日降生后的第二天晚上,大卫就回到了波士顿剧院的舞台。又仅仅过了三周,“坐完月子”的伊丽莎也重返舞台。这轮“为了坡夫人的收益”的演出,立即赢得了波士顿观众的支持。当时的剧院充斥着这样的演出文化——查阅波士顿的当月报纸,会发现同时有为了坡夫人、佩恩少爷、斯托克韦尔和巴纳德先生、巴恩斯夫妇,以及沃瑟尔小姐的生计而演出的系列——是艺术家们为生存打拼的常规模式的一份证明。 夫妻俩为不可或缺的金钱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埃德加。埃德加出生未满一个月,就和他哥哥亨利一起,被送到巴尔的摩由祖父母抚养。六个月后,他再次回到在纽约的父母身边,但这个新家并不幸福。曼哈顿的各家报纸都对吐字含糊又结巴的那位夫君不留情面:一个评论家蔑称大卫·坡长着“一张松饼脸”,并无情地给他起了个绰号“Dan Dilly”,因为他念错了一个叫“Dandoli”的角色名。随后的两年,大卫·坡不幸被批评者击倒,愚蠢地自暴自弃起来:他开始暴躁,酗酒,随后抛妻别子。没有缓解的迹象,也不可能有,不久便悄无声息地死掉了。 他丢下了刚出生的体弱多病的罗莎莉,那是她妈妈在弗吉尼亚的一连串走穴演出后生下的——而且不久坡夫人也病倒了。1811年11月,里士满一份当地报纸写道:“大家熟知的美丽女子,坡夫人,不幸重病在床,并(由于和丈夫闹分手)陷入困境。”一位访客回忆说,孩子们“瘦骨伶仃、面色苍白,哭闹不休”,一位老保姆正用鸦片酊剂和浸泡过杜松子酒的面包呵斥他们安静下来。不久,《里士满询问者报》上登载了又一则不详的慈善义演出公告:“坡夫人缠绵病榻,孩子们绕床而立,请求诸位援手,这也许是她的最后一次。” 公告一点不夸张。一个月后,大家就看到乐善好施的里士满富商约翰·爱伦和妻子弗朗西丝正在一位朋友的种植园里度圣诞假期,雪地里一摇一晃走在他们身边的,便是一脸困惑、新近由他们收养的小孤儿埃德加。 眼下,正如他一个姑姑写的那样,他是“真正的幸运之子”。 坡生于艺术世家,却由商人家庭收养,埃德加·爱伦·坡的姓名与他后来从事的事业,恰好显示了这一互不相干的家庭出身。伊丽莎·坡是戏剧界的才女,约翰·爱伦则是零售业的巨子。在埃利斯&爱伦公司位于里士满的干货库房里,各类货品一应俱全,从乐谱到煤铲,从“房间门锁”到窗户玻璃,以及成堆的“高纺绒面呢和凯塞米尔短绒大衣呢”。 P1-5 导语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 埃德加·爱伦·坡1809年1月19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他年幼时父母双亡,随即被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约翰和弗朗西丝斯·爱伦夫妇收养,在弗吉尼亚大学就读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后辍学,之后从军,爱伦·坡离开了爱伦夫妇。爱伦坡低调地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匿名出版了诗集《帖木尔和其它的诗》。1835年他在巴尔的摩和13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克莱姆结婚。1838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出版并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839年夏天,爱伦·坡成为《伯顿绅士杂志》的助理编辑。这期间他发表了的随笔、小说,和评论,加强了他在《南方文学信使》工作时期开始确立的敏锐批评家的声誉,同期,《怪异故事集》上下卷在1839年出版。1845年1月,爱伦·坡发表诗歌“乌鸦”,一时声誉鹊起。1849年10月7日逝于巴尔的摩。 本书为爱伦坡传记。 内容推荐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一位严肃的诗人、侦探小说教父,也是一个死于贫困的醉鬼,是当时最成功又最臭名昭著的作家。他在四十岁时穷困潦倒,醉死在大街上。死前留下他用英语创作的一系列伟大作品,从令人毛骨悚然的《告密的心》到第一部现代侦探小说《莫格街谋杀案》,再到现代诗歌的开山作《乌鸦》。本书作者保罗·柯林斯是当今最活跃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他笔下,这个神秘而矛盾的人物以一个天才的形象出现,被艺术抱负和不世之才驱策,又毁灭。柯林斯阐释了坡的巨大成功和最大失败,甚至挖掘出坡用神秘的匿名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埃德加·爱伦·坡活了四十年,每天都在发烧。这本书名带着“发烧”的传记,目光敏锐,富有同情心,构建的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曾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的男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爱伦·坡(有一种发烧叫活着)/小文艺口袋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保罗·科林斯 |
译者 | 译者:王青松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7195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7 |
出版时间 | 2020-02-01 |
首版时间 | 2020-02-01 |
印刷时间 | 202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50 |
CIP核字 | 2019242521 |
中图分类号 | K837.1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80 |
宽 | 113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