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有光先生睿智而宁静,坚韧而快乐,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在狭小的陋室里,与来访者侃侃而谈,无论是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还是天下大事、社会态势,他都了如指掌。听周先生谈话,如沐春风。

为了方便广大青年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周老、领悟周老的思想精华,编辑了这本《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本书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共收录23篇文章,大致以发表的时间先后为编排顺序。本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进行人文素质自我提高的基础读物和入门书。

内容推荐

《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精选汇集了周有光先生百岁之后所思所想所虑。近十年来,除了写作,周有光先生还在他的小书房里与许多来自各地的文人访客谈笑对答,这也成为他晚年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具特色的方式之一。这本谈话集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既有他对自己一生难忘经历的回顾,更有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思考,对世界历史的走向、社会制度的变迁、国家未来的发展的关注。在一问一答之中,浓缩了百年的人生智慧。本书也是周有光先生晚年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与呈现。

目录

对谈

 百岁学者纵谈天下事

 汉字简化是大势所趋

 壮心存,老骥千里

 我是一个“科普工作者”

 一个人要为人类有创造才是人生的意义

 中国落后惊人,没有经济奇迹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

 知识分子没有被收买

 教育要给孩子留有空间

 回顾辛亥百年

 漫谈华夏文化与传统文化

 谈21世纪的“人世”与“出世” 

 忆己怀人

 儒学要与现代化握手

 回归文明的常识

 百岁智者的幸福秘籍

采访

 和百岁老人周有光聊天

 再访百岁老人周有光

 六访周有光

 107岁的年轻思想者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身居斗室,心怀天下

 书房一角——访周有光先生记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试读章节

为什么欧洲反而不行呢?历史的包袱。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民主制度是英国先提出来的,但英国的民主制度始终不彻底。许多民主制度的原理,法国人提得最好,但在法国行不通,法国第一共和国、第二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闹不完,到今天法国还是传统的,包袱很大。戴高乐主义,是害了他自己。美国人包袱最轻:美国只有200年历史。到美国去的英国人最早都是穷人。穷人文化水平是不高的。为什么在200年间美国就能建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这不是偶然的。他们是用先进的社会科学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先进的自然科学。用先进社会科学建立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能发展自然科学。

今天在北京,有人说中等家庭里有三十几样电器,有的人说五十几样。比如电灯、电话、电脑、钟表也是用电,烤面包机用电,这些东西,绝大多数是美国发明的。为什么美国能这样呢?日本人研究这个问题,说16世纪的科学高峰在意大利,17世纪到了英国,18世纪到了法国,19世纪到了德国,20世纪到了美国,21世纪肯定仍旧是美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要了解美国的确不容易。因为你到美国去,看报纸上什么都有,从左到右,什么东西都有,假如你自己没有辨别能力,到美国你什么都看不清。还有许多人到美国,匆匆而去,匆匆而来,只是看了几个大城市。现在的美国不是大城市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我在美国,那是大城市的高峰,什么好东西都在大城市,有钱人住在城市里,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穷人在城市,越来越糟糕,而中小城市反而非常好。

现在有三种反美思想,一种是法国的戴高乐主义,第二是共产主义,第三是伊斯兰宗教激进主义。20世纪80年代我访美回来写了一篇文章,叫作《美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美国教授给我写信,说这篇文章很好,请我多写两篇这方面的问题,他们许多美国人都没有搞清楚美国。

人家笑我,“文化大革命”以前,我是“左倾”幼稚病。“文化大革命”使你思考,昨天还看到一篇香港文章,说打倒“四人帮”时,中国经济的确是完全垮台了。我在北京好多年,想吃花生米都吃不到。后来改革开放了,刚开始,一些香港朋友来,问我要香港什么东西?我说要牙签。因为我牙齿不好,买不到牙签,那时连牙签都没有。20世纪80年代经济还是起不来,虽然政策改变了,但一下子起不来。90年代我们的确是进步很快,邓小平时代比毛泽东时代在物质方面是大大前进了。我是个乐观主义,我认为中国是有前途的。

要用新的社会科学来研究将来世界人类将怎样共处,要在新的共识中共处。多极世界会打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多极世界,结果是打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也是多极世界,又打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人提倡一体化,世界用民主的方法团结起来,就是现在欧盟的方法。这个团结是用民主的方法,一步步前进。人类会找出一条道路。基督教经过改革、改革,改到今天与现代化不矛盾了。

自然科学发展比较早,社会科学发展晚。自然科学的发展经过两步,起初只有物理哲学,没有物理科学,后来才变成物理科学。社会科学也是这样子的。

P5-6

序言

110岁的周有光先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奇葩。50岁之前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50岁至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85岁至今是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

85岁离休之后,周有光先生将关注的目光从研究字母、拼音、文字学和语言学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和历史演进等问题的探索上,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对人类文明和中外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新的审视。周先生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来看国家,不要从国家来看世界。由于他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缜密的研究,在知识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章不仅具有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开阔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而且语言洗练,深入浅出,举重若轻,风趣幽默,没有不痛不痒的话,更没有故作深奥、叠床架屋之语。

周先生的主要著作包括《周有光文集》(共15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三联书店,2015年)、《百岁新稿》(三联书店,2005年、2014年)、《朝闻道集》(后浪出版公司,2010年、2014年)、《拾贝集》(后浪出版公司,2011年)、《文化学丛谈》(语文出版社,2011年)和《静思录:周有光106岁自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仅是周先生的著作,他的谈话录和视频也在中外媒体以及网络中广泛传播。这位世纪老人睿智而宁静,坚韧而快乐,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在狭小的陋室里,与来访者侃侃而谈,无论是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还是天下大事、社会态势,他都了如指掌。谈话间,他甚至会忘记了年龄,童心未泯,双方交流相当活泼、热闹。听周先生谈话,如沐春风。

为了方便广大青年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周老、领悟周老的思想精华,我们编辑这本书。本书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共收录23篇文章,大致以发表的时间先后为编排顺序。因篇幅有限,在尽力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入选的文字稿略有删节。虽然每篇谈话文章均有出处,但编者对所收的文章,既不可能请周先生重新确认,也无法找到访谈者一一核对,故而对文章之内容,编者不作考证,读者自辨,引者自酌。

本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进行人文素质自我提高的基础读物和入门书。编者盼望习惯于闪读的青年学子,不妨由此开始找上一二本周先生的别集精读,举一反三,下功夫读懂周老,净化心灵,努力成为一个21世纪的智者!

张森根谨记

于北京市朝阳区拂林园寓所

2015年11月1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有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99927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6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5289852
中图分类号 K825.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