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先生睿智而宁静,坚韧而快乐,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在狭小的陋室里,与来访者侃侃而谈,无论是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还是天下大事、社会态势,他都了如指掌。听周先生谈话,如沐春风。
为了方便广大青年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周老、领悟周老的思想精华,编辑了这本《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本书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共收录23篇文章,大致以发表的时间先后为编排顺序。本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进行人文素质自我提高的基础读物和入门书。
图书 | 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周有光先生睿智而宁静,坚韧而快乐,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在狭小的陋室里,与来访者侃侃而谈,无论是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还是天下大事、社会态势,他都了如指掌。听周先生谈话,如沐春风。 为了方便广大青年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周老、领悟周老的思想精华,编辑了这本《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本书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共收录23篇文章,大致以发表的时间先后为编排顺序。本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进行人文素质自我提高的基础读物和入门书。 内容推荐 《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精选汇集了周有光先生百岁之后所思所想所虑。近十年来,除了写作,周有光先生还在他的小书房里与许多来自各地的文人访客谈笑对答,这也成为他晚年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具特色的方式之一。这本谈话集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既有他对自己一生难忘经历的回顾,更有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思考,对世界历史的走向、社会制度的变迁、国家未来的发展的关注。在一问一答之中,浓缩了百年的人生智慧。本书也是周有光先生晚年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与呈现。 目录 对谈 百岁学者纵谈天下事 汉字简化是大势所趋 壮心存,老骥千里 我是一个“科普工作者” 一个人要为人类有创造才是人生的意义 中国落后惊人,没有经济奇迹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 知识分子没有被收买 教育要给孩子留有空间 回顾辛亥百年 漫谈华夏文化与传统文化 谈21世纪的“人世”与“出世” 忆己怀人 儒学要与现代化握手 回归文明的常识 百岁智者的幸福秘籍 采访 和百岁老人周有光聊天 再访百岁老人周有光 六访周有光 107岁的年轻思想者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身居斗室,心怀天下 书房一角——访周有光先生记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试读章节 为什么欧洲反而不行呢?历史的包袱。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民主制度是英国先提出来的,但英国的民主制度始终不彻底。许多民主制度的原理,法国人提得最好,但在法国行不通,法国第一共和国、第二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闹不完,到今天法国还是传统的,包袱很大。戴高乐主义,是害了他自己。美国人包袱最轻:美国只有200年历史。到美国去的英国人最早都是穷人。穷人文化水平是不高的。为什么在200年间美国就能建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这不是偶然的。他们是用先进的社会科学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先进的自然科学。用先进社会科学建立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能发展自然科学。 今天在北京,有人说中等家庭里有三十几样电器,有的人说五十几样。比如电灯、电话、电脑、钟表也是用电,烤面包机用电,这些东西,绝大多数是美国发明的。为什么美国能这样呢?日本人研究这个问题,说16世纪的科学高峰在意大利,17世纪到了英国,18世纪到了法国,19世纪到了德国,20世纪到了美国,21世纪肯定仍旧是美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要了解美国的确不容易。因为你到美国去,看报纸上什么都有,从左到右,什么东西都有,假如你自己没有辨别能力,到美国你什么都看不清。还有许多人到美国,匆匆而去,匆匆而来,只是看了几个大城市。现在的美国不是大城市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我在美国,那是大城市的高峰,什么好东西都在大城市,有钱人住在城市里,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穷人在城市,越来越糟糕,而中小城市反而非常好。 现在有三种反美思想,一种是法国的戴高乐主义,第二是共产主义,第三是伊斯兰宗教激进主义。20世纪80年代我访美回来写了一篇文章,叫作《美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美国教授给我写信,说这篇文章很好,请我多写两篇这方面的问题,他们许多美国人都没有搞清楚美国。 人家笑我,“文化大革命”以前,我是“左倾”幼稚病。“文化大革命”使你思考,昨天还看到一篇香港文章,说打倒“四人帮”时,中国经济的确是完全垮台了。我在北京好多年,想吃花生米都吃不到。后来改革开放了,刚开始,一些香港朋友来,问我要香港什么东西?我说要牙签。因为我牙齿不好,买不到牙签,那时连牙签都没有。20世纪80年代经济还是起不来,虽然政策改变了,但一下子起不来。90年代我们的确是进步很快,邓小平时代比毛泽东时代在物质方面是大大前进了。我是个乐观主义,我认为中国是有前途的。 要用新的社会科学来研究将来世界人类将怎样共处,要在新的共识中共处。多极世界会打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多极世界,结果是打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也是多极世界,又打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人提倡一体化,世界用民主的方法团结起来,就是现在欧盟的方法。这个团结是用民主的方法,一步步前进。人类会找出一条道路。基督教经过改革、改革,改到今天与现代化不矛盾了。 自然科学发展比较早,社会科学发展晚。自然科学的发展经过两步,起初只有物理哲学,没有物理科学,后来才变成物理科学。社会科学也是这样子的。 P5-6 序言 110岁的周有光先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奇葩。50岁之前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50岁至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85岁至今是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 85岁离休之后,周有光先生将关注的目光从研究字母、拼音、文字学和语言学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和历史演进等问题的探索上,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对人类文明和中外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新的审视。周先生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来看国家,不要从国家来看世界。由于他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缜密的研究,在知识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章不仅具有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开阔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而且语言洗练,深入浅出,举重若轻,风趣幽默,没有不痛不痒的话,更没有故作深奥、叠床架屋之语。 周先生的主要著作包括《周有光文集》(共15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三联书店,2015年)、《百岁新稿》(三联书店,2005年、2014年)、《朝闻道集》(后浪出版公司,2010年、2014年)、《拾贝集》(后浪出版公司,2011年)、《文化学丛谈》(语文出版社,2011年)和《静思录:周有光106岁自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仅是周先生的著作,他的谈话录和视频也在中外媒体以及网络中广泛传播。这位世纪老人睿智而宁静,坚韧而快乐,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在狭小的陋室里,与来访者侃侃而谈,无论是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还是天下大事、社会态势,他都了如指掌。谈话间,他甚至会忘记了年龄,童心未泯,双方交流相当活泼、热闹。听周先生谈话,如沐春风。 为了方便广大青年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周老、领悟周老的思想精华,我们编辑这本书。本书分为“对谈”和“采访”两部分,共收录23篇文章,大致以发表的时间先后为编排顺序。因篇幅有限,在尽力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入选的文字稿略有删节。虽然每篇谈话文章均有出处,但编者对所收的文章,既不可能请周先生重新确认,也无法找到访谈者一一核对,故而对文章之内容,编者不作考证,读者自辨,引者自酌。 本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进行人文素质自我提高的基础读物和入门书。编者盼望习惯于闪读的青年学子,不妨由此开始找上一二本周先生的别集精读,举一反三,下功夫读懂周老,净化心灵,努力成为一个21世纪的智者! 张森根谨记 于北京市朝阳区拂林园寓所 2015年11月11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有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10999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6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2015289852 |
中图分类号 | K82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0 |
宽 | 16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