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
内容
作者简介
莫玉,文学学士,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发表多篇文章,关注历史、时政等领域,并对各领域有着深刻思考和见解,长期研究唐史和中国商业史。
目录
1 历史记住了这段时光——“1938大撤退”
中华危急
沉船阻敌
雪中送炭
战事又起
飞抵宜昌
分段运输
公司账目
2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励志成长
贫苦出身
初入学堂
辍学后发奋自学
不该失败的失败
3 胸怀远大的理想——最年轻的革命党人
革命救国思想的萌发
革命党
经历辛亥革命
革命失败
4 投身社会的选择——提笔救国
初为人师
闯上海
结识名流
牢狱之灾
五四风云
出任公职改革教育
教育救国失败
5 实业救国的梦想——初创民生公司
一个公司的诞生
民生号
改革
造福一方
6 担负的责任——峡防局局长
除匪
改造北碚
整顿航运
日本船“云阳丸”号
与军阀们的“战斗”
7 放眼全国的雄心——出川考察
第一站:上海
日本人的东北第二站
8 击败洋人——成就川江霸业
一统川江
与外国公司的竞争
再进官场
9 卢作孚的真性情——八年抗战
交通部次长
粮食局局长
民生公司的付出
10 无悔的付出——只为充满希望的未来
艰难的胜利
参加国际会议
初识西方世界
借款造船
背后的较量
新的希望
11 即便是命运弄人——最后的尊严
风云四起
救船
在香港的日子
北归
最后的尊严
精彩页
历史记住了这段时光——“1938大撤退”
1937年7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队在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上抵御日军的进攻。然而,敌我力量悬殊,国土一寸寸沦陷。华东地区是当时中国现代工业的集中地,华东沦陷,意味着中国近代工业将受到毁灭性打击,“抗日”将成为空谈。于是,在抗击侵略者的同时,后撤华东及各地的重要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成为仅次于前线作战的第二大任务。而在撤退的最重要时期——1938年,卢作孚成为了指挥这场撤退的核心领袖。
中华危急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曰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民族危机。此时的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千千万万华夏子孙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极尽个人之所能。在这当中,有一个叫卢作孚的四川人以一己之力,挽救中华命脉于生死存亡之际,他个人的行为,可以说事关8年抗战之成败。这卢作孚是何人?他一手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民生公司,正是他和他的民生公司为抗战初期的大撤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7年8月13日,日军对上海发起进攻,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爆发。整个战役期间,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对外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万余人,经统计死伤30万人。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仍然无法抵御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上海的沦陷无可避免。
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结束,尽管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但是却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带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带集中了旧中国的核心工业,其中既包括与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也包括冶金、兵工等直接关系抗战前景的重工业。战事不利,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失守成为定局。虽然中国有极大的战略纵深,可以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但是中国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一旦遭受损失就难以补充,为了抗战大计,重要的厂矿企业必须后撤。同时,许多爱国的民族资本家不甘心沦为日寇附庸,毅然决定向内地搬迁自己的厂矿企业。于是,神州大地上一边进行着的是前线惨烈的战斗,一边进行着的是后方紧张的搬迁运输。
最初的撤退目的地是武汉。武汉有九省通衢之便利,北有平汉铁路可以直达北平,南有粤汉铁路连接广州,向东则有长江干流可达上海进而出海。如果以武汉为中心继续抗战,那么不论日军在南、北、东何方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都能够借助有利的交通快速支援前线。同时,武汉也有相当的工业基础,旧中国军队装备最多的武器之一——“汉阳造”步枪就是在武汉汉阳制造的。
武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守住武汉,国民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先后调集约50个军130个师共100万余人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40余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日本方面虽然先后攻陷上海和南京,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国政府的抵抗依然异常顽强,同时大批厂矿企业内迁,也使得日军无法摧毁中国的工业基础。在这种情形下,进一步攻击武汉也成为日军的必然选择。
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打响。尽管武汉极为重要,但是指挥不力以及军队腐败使得前线部队节节失利。以马当要塞为例,该要塞由德国军事顾问设计,建成的是一条拦河坝式的阻塞线,并在两岸山峰险要处设有炮台、碉堡等,水面布置有水雷防线,设有人工暗礁,自沉大量船只,同时配备重兵防守,耗资巨大,坚固异常。蒋介石对它寄予厚望,认为它至少能阻止日军攻势一个月。但是,战斗打响后,日军仅四天就攻下该要塞。尽管中国守军拼死抵抗,但是苦于军队指挥不力,命令前后不一,再加上日军肆意使用毒气弹,中国军队准备不足,防不胜防。(P1-3)
导语
《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将向读者展现卢作孚堪称传奇的一生。
文笔简洁,深入浅出,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
在故事中感悟历史,在历史中思考人生。
一个伟大的人物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的故事,他们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卢作孚就是这样一个人。
序言
新中国成立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过,在中国近
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
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
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在这四人当中,张之洞26岁时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
“探花”;张謇在1894年考中状元;范旭东留学日本十余
载,回国前任教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而卢作孚却只是小
学毕业。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毛泽东把一个只是小学毕业
的人与这些探花、状元、留洋生相提并论呢?
卢作孚小学毕业即辍学,但他坚持自学,后来当老师
,做记者,成为报纸主笔,担任公职后在军阀割据的四川
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这些都只是前奏。
他以一个文人的身份,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创办了
著名的民生公司。在他的领导下,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以
一条70吨的小船起家,迅速壮大,不仅兼并了川江上所有
的中国轮船公司,还沉重打击了外资轮船公司的嚣张气焰
,以一己之力,收回了川江上的内河航运权。抗战爆发后
,卢作孚更是以民生公司一家之力,完成了国民政府战略
性西撤的计划,向大后方抢运大批军工企业的战略物资,
为中国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生公司实施的
此次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到1949年,
民生公司已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了60多个企事业单位
,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集团。
卢作孚是川江上的一代霸主,是傲视群雄的船王,是
那个时代的一个传奇……
作者
内容推荐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可谓传奇。本书全面解读卢先生一生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一个伟大实业家的光辉人生。卢先生小学毕业。却成为文化界名人,他创办著名的民生公司发展航运,以一条70吨的小船起家,迅速壮大,不仅兼并了川江上所有中国轮船公司,还沉重打击了外资轮船公司的嚣张气焰,以一家公司的努力,收回了川江上的内河航运权。到1949年,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莫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549209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02
CIP核字 2013265656
中图分类号 K825.38=7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7
170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