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塞尚(形式的果核)
内容
内容推荐
历史上富创造性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世界,是平行于宇宙的另一个苍穹,它有助人遐思的星河北斗,也有人和艺术的春生秋实。
本书以保罗·塞尚的生平、作品为线索,试图描述这位“现代艺术之父”的苍穹,引领读者重温其绘画硕果中隐含的创意,体验他艰辛而卓越的创造历程。
目录
第一部分 诗人与工匠
塞尚的双亲
埃克斯的少年
同学左拉
诗才与画才
第二部分 学徒与同行
次巴黎之行
精致风格倾向:塞尚早年的作品和方法
重归巴黎的学徒
与印象派的亦师亦友
塞尚此期的方案与难题
第三部分 自然与真实
毕沙罗的助益
一条中性的道路
耐心是才华之母
牧歌的回音与画家的觉悟
第四部分 感受与知性
“微弱个性”的生长:思想与方向
感觉的实现
形式的充实
平行于自然的和谐
特殊的现实主义
第五部分 古典与现代
僻居的智者
通过自然成为古典
高贵、朴素的现代感
沉思的玩牌者
最后的时光及简短缀语
后记
序言
透过作品看见大师
中国寓言故事里,北山愚公门前有两座高山,挡住了
他们一家去远方的路,愚公下决心要把它们移走。随着这
个寓言故事的广泛传播,愚公门前的山由当初的物理存在
,变成了后来的精神象征。对于那些想要贯穿美术史,从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或者更早的美术流派出发,穿越印
象派,最终到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殿堂的旅行者
来说,他们面前也有高山阻隔。这高山有可能只有一座,
也有可能有数座。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被H.H.
阿纳森称为“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之父”的保罗-塞尚是其
中最雄伟、最险峻和最神秘的一座。他像艺术的分水岭,
横亘在两个时代之间,让有志于领略西方艺术旖旎风光的
人既无法忽视,也不能绕开。除了接近他,深入了解他,
最后完全理解和领悟他和他的艺术,别无选择。老实说,
如果不征服这座高山,就不能继续前进,进入现代主义的
殿堂巡礼,只能在远方逡巡。
不断接近并且深入了解塞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西方研究这位大师的论文和著作汗牛充栋,但系统且
权威的塞尚研究远未完成。一方面,作为孤独的探索者,
塞尚成名较晚,人们发现、关注和肯定他的成就,是在他
的晚年乃至他去世之后,时空距离增加了认识这位巨匠的
困难;另一方面,塞尚生性内敛,不事张扬,而且自己销
毁了许多书信和作品,研究者缺乏强有力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中国的研究者和仰慕者来说,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原因
,还存在东西方艺术研究方法和接受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
异。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重在转译和评介,少有扎实而深刻
的作品分析,更多的中国读者或许知道塞尚的生平、名声
和荣誉,但对他伟大的艺术本身及其历史贡献所知不多。
其实,要认识一位画家的伟大之处,必须从认识他的作品
开始,透过作品,方能看见大师;没有作品,就没有画家

是的,写一部以伟大画家为题的作品殊为不易。这工
作既有搜集资料、分门别类的枯燥烦琐,也有布局谋篇、
统率素材和创新观点的挑战。敢于接受这挑战的人,首先
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修养,能够甄别资料的真伪和价值,
能够对画家的作品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评价;其次要掌握娴
熟而有力的研究方法,能够厘清众多的资料,并且通过梳
理、叙述、分析和评论,拨云见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开创新的研究方法并提出独到的见解,同时构建个性鲜
明的框架,并把有说服力的证据填充其中,构成一部结构
缜密的立体之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有与艺术家息
息相通的心灵。如此才能真正理解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才
能深入到传主的生活、生命乃至灵魂,体会到艺术家如江
海般深沉、如火山般炽烈的情感。只有如此,才能无比接
近艺术家的历史真相,还原并描绘出逼真的艺术家肖像。

本书作者生于河西走廊,长于祁连山麓,成长道路可
谓坎坷,学艺初衷始终未变。他性格热情,行事沉着,浸
淫诗歌、绘画和书法艺术20余年,熟谙中外艺术史。他的
学习经历、专业修养和情感储备,为深入探索塞尚的艺术
世界提供了可能。他搜集了尽可能多的外文资料,买来了
画家全集,逐幅推敲,反复对比,充足准备之后,小心翼
翼动笔,耗时半年,写成了《塞尚:形式的果核》一书,
呈现在热爱西方艺术的读者们面前。
我们或许已经知道塞尚是伟大的艺术家了,但是我们
能够说出他的伟大之处吗?我们了解他的作品在艺术世界中
的位置吗?不必着急,这本书是为回答这些问题而写的。本
书以时间为顺序,用内科手术般严谨准确的刀法,解剖了
塞尚的180多幅作品。所有的作品分析前后勾连,以塞尚本
人的创作方向为纵轴,以现代派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方向为
横轴,构成一个庞大的坐标系。画家的每幅作品在其中都
有位置,既显示它在塞尚创作道路上的个性意义,也显示
它对现代主义艺术形成的贡献和价值。
省事的办法是把塞尚称之为“天才”就可以了。大部
分时候,读者热衷于欣赏天才的怪诞不经和特立独行,而
不执着于追问天才是如何炼成的。但在这本书里,作者有
意描述了塞尚成为天才的曲折道路。塞尚虽然拥有与生俱
来的艺术禀赋和敏锐的洞察力,但他并不是一蹴而就,成
为现代艺术之父的。他热爱绘画,终生执着,不断学习、
尝试和失败,他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失望。作者不吝笔墨
,用较多的篇幅写了塞尚的探索过程,他的孤独和渴望,
他的沮丧和坚持,解释了塞尚精神世界的自相矛盾和情理
冲突;详细地勾勒了塞尚与同时代、甚至前代艺术家们的
关系。在总结《塞尚夫人散发的肖像》的艺术特点之后,
作者言:“奥坦丝侧头凝思的身姿,是文艺复兴以来大师
们表现《圣经》、神话、历史人物时惯用的手法,波提切
利、提香、普桑、大卫等前辈都用过,古希腊以至近代的
雕塑中则更为常见。”由此我们明白,博采众长是成为继
往开来、集大成者不可或缺的品质。塞尚是站在巨人肩上
的巨人。
塞尚说:“画家可以画好画,而无须以私生活来博人
眼球。显然,艺术家希望尽可能理智地提升自己
导语
塞尚作为西方绘画之父,其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但要达到对塞尚作品的透彻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塞尚对艺术史的贡献,不是对绘画的形式效果、文学内涵、情感表达等作纵深化地发展(尽管不可避免地也会涉及到这些要素,但这些并不是塞尚绘画的主题),而是斩断了过去传统的视觉习惯,致力于打磨一块属于自己的镜片,他将传统绘画的三维空间,转换到画面的二维空间中来,着力赋予画面一种自立自生的结构。这种颠覆性的艺术观念,直接促发了后世艺术家对于画面空间、色彩、形式的多维度探索。
本书将从塞尚的从艺经历、时代背景、早期的摸索、中期的风格初建、成熟期的磨练等方面,来阐释塞尚艺术观念的形成、内核、具体表现及后世影响。以期能给读者们勾勒出一个清晰完整的艺术家——塞尚。
后记
要在一本小书中,精确叙述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的生平与艺术,是让人激动而忐忑
的工作。在他离世后的百余年间,这位“现代艺术之父”
,这位孤僻的智者、顽固的匠人和时代先行者,依旧是人
们热衷的话题。为了追寻他的生活轨迹与精神历程,专家
们已经写下成千上万的论文,已经诞生且正在诞生许多权
威论著;他的素描、水彩和油画,已有几部总集和无数选
集;那些广为人知的作品,也时常以各种专题的形式,成
为展厅的贵客、媒体的谈资。这意味着,塞尚艺术的魅力
还在引人言说,其价值和意义,或许还有很多未知之地。
然而,探索塞尚艺术的未知世界,实在是艰难之举:
我们的所思所见,与塞尚相隔百年;他的作品,我们很难
一一亲见;前人的收获,我们难以悉数清点;即便塞尚的
信件和作品,也有很多遗落,或被他本人销毁,只留下残
章断篇。我们只能艰难地,从已知的塞尚出发,极力亲近
一个未知的塞尚,一个趋于真实的塞尚。正因为这样,本
书无意于求全求新,而是尽可能列述已知,传达个人的感
受和理解,若能与读者共鸣,并稍出新意,便会欣然自足

本书取名《塞尚:形式的果核》,略带隐喻意味,大
意有四层:第一,塞尚的主要成就,是他对绘画形式本体
的卓越探索,对他而言,这种持续的进程,类似于逐渐剥
离绘画语言的皮肉进入内核;第二,成熟后的塞尚画风,
以坚实感、简洁感著称,这种不假虚饰的品质,与他本人
沉默、执着、顽强的性格,有同样的质感与色调,正如一
颗坚实的果核;第三,水果是塞尚绘画最具特色的主题,
也是他形式探索的“模特”,若要理解塞尚,就应反复“
咀嚼”陪伴他的那些物象, “咀嚼”他留下的草图和作
品,以触及事物和绘画的内理;第四,站在传统与现代的
分界线上,塞尚的艺术,是研究大自然和继承、再释古代
传统的硕果,更是现代艺术形式研究的种子,这颗种子,
正像曼德尔施塔姆(Осип Мандельштам,
1891—1938)的小诗所说的,承载着艺术绵延的传统基因
,以及吐故纳新的生命力:
果实,从树上坠落
声音谨慎而又低沉
在不断的歌声中
传来森林宁静的幽深
1908年
(晴朗李寒译)
只有身处宁静幽深的艺术丛林,我们才能听到“果核
”不断的歌声,理解“坠落”的意义。
本书写作时,出版社给予了足够的时间支持,丛书主
编薛蒂女士与责任编辑付出了巨大的耐心。期间,江澜、
赵婧博士时有帮助,同窗好友陈忆澄、李浩然、徐慧极在
国内外图书馆帮忙查找资料,书稿完成后,马丁老师慨然
审校并作序,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周珩帮
精彩页
艺术家身上有两个人,诗人与匠人。一个生而为诗人,一个变成了匠
人。你有别人难得的才华,却在抱怨;若想成功,你只需动动手指,成
为一名匠人。
——左拉致塞尚,1860年4月16日
1839年1月19日,保罗·塞尚(Paul Cezanne)在法国南部的埃克斯(Aix)出生,他是路易·奥古斯特·塞尚(Louis AugIJste Cezalane,1798—1886)和安娜·伊丽莎白·奥诺丽娜·奥贝尔(Anne-Elisabeth Honorine Aubert,1814—1897)的长子,玛丽(Marie,1841—1921)和罗丝(Rose,1854—1909)的哥哥;一个起初并不抢眼,多年以后却被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称为“我们所有人的父亲”,被故乡追认为“埃克斯之子”的人。塞尚的双亲
塞尚出生时,家境正迈向殷实。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
塞尚的父亲路易·塞尚,出生在瓦尔(var)南部的圣扎沙里耶(Saint-zacharie)的一个戏服裁缝之家。当他立志创业以后,扎沙里耶只似弹丸之地,他便前往埃克斯,在一家叫帝恩(Dethes)的羊毛厂做工。1821年,他动身到巴黎,成为一个制帽和售帽商的学徒,据说,那段时间,他还与老板娘私好。四年以后,他回到埃克斯,与两个伙伴合办制帽工厂,将地方风格的帽子销往当地和国外,他的事业于此起步。期间,他与椅匠的女儿、自己的员工安娜结缘,五年以后,当儿子5岁、大女儿3岁时,两人的婚姻才登记入册。在此期间,路易.塞尚羽翼渐丰,本着精明务实的干劲,帽子生意一派兴旺,他得以独立经营,并伺机扩张。1848年,埃克斯仅有的巴尔热银行破产,他与银行出纳员之一,约瑟夫·卡巴索尔(Joseph Cabassol)联合,又集结制帽商和银行家之力,新办了一家以两人姓氏为名的银行。路易拿出了10万法郎,那是他全部的身家,卡巴索尔则主要贡献他的技术和客户信息,按照合约,两人五五分成,每年各自抽出2000法郎,作为日用开销。银行的核心业务是通过精细的信贷诚信评估,开展短期借贷,也是靠着最初五年的合作,他们的腰包很快充盈。两人的合作维持了二十多年,到1870年,或许是因为两人年事已高,或许是被普法战争的战火波及,两人的伙伴关系最终结束,但到那个时候,他们都已经成为当地富翁。而路易·塞尚,也成为家族中的首位能人,为这个从意大利移居埃克斯后,寂寂无闻于布里昂松(Biancon)毗邻山谷的家族,带来了荣光。
路易·塞尚也是家里无可动摇的权威。他严厉而专断,除了经商挣钱,很少纠结琐事。他安排子女接受通行的教育,规划他们的人生道路,打造他们的未来,却找不到办法,贴近儿子敏感不安的内心。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路易。同样是面对父威,塞尚比起小他两岁的妹妹玛丽,总显出一丝愚钝。玛丽是父亲的心肝,又是那么乖巧懂事,她总能用笑意化解父亲的严肃和沉闷;还时不时会反抗他,充满了机智。而塞尚,始终不得其法,既无力,也无奈。事情就这么颠倒过来,本该由他保护的妹妹,却常常在帮助和保护他。
当然,帮助他的,还有热情宽容的母亲。伊丽莎白是一个温和派,每当儿子的朋友上门,她总是热情款待,左拉(Emile Zola,1840—1902)便常常串门来看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ior,1841—1919)对她的温情和美食也赞不绝口。与丈夫相反,她天性娴静,更懂得克制,因此,她才能和路易走完一生……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塞尚(形式的果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珩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055987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21
CIP核字 2019222093
中图分类号 K835.655.7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3
172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