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古文献语言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世纪中文学人文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这本小书所收的二十几篇文章,是周玉秀尝试利用语言文字知识阅读古代文献文本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大致包括对先秦文献语言特点、古代音韵及其演变、语言学家论述汉字运用理论和实践特点三个方面问题的探索。 作者简介 周玉秀,女,漢族,1964年生,甘肅莊浪人。2004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學及古代漢語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完成專著《<逸周書>的語言特點及其文獻學價值》(中華書局2005年),整理《隴上學人文存.趙蔭棠卷》(甘肅人民出版社2015年),校訂《學生國學叢書新编》之《書經》《周姜詞》(商務印書館2018年);在《古漢語研究》《蘭州大學學報》《辭書研究》《西北師大學報》《甘肅社會科學》《古籍整理研究學刊》及韓國《人文研究》《中國語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研究成果曾獲甘肅省高校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甘肅省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獎。 目录 序 上古文獻諺語格言的引用方式 上古文獻引詩方式簡論 《周易》卦爻辭古歌探析 卦兆之辭曰“繇”之原因及相關問題探析 論《詩經》的互文見義法 從《論語》看孔子的比喻觀及其運用特點 《莊子》比喻的特色及其修辭效果 《逸周書》研究著作述論 《時令》《時訓》與《時訓解》一一《逸周書·時訓解》探微 《逸周書》中的句尾語氣詞及相關問題 《逸周書》詞語校正補釋 郭晉稀先生遗著《說文古韻三十部疏證》述略 郭晉稀先生“再生聲母說”論析 郭晉稀先生“匣紐變心紐說”論析 聲轉述評 古聲不分清濁說 上古漢語聲母的定紐及其演變一一《春秋》三傳異文之聲母研究 《廣韻》變韻與《韻鏡》二、三等韻的關係 《廣韻》的重紐和韻類劃分問題 《廣韻》支麻二韻與正變韻之關係 聯綿詞的構成與音轉試探 宋人正字理論述評 宋人正字實踐略論 古代漢語詞義訓釋方法例析 後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古文献语言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世纪中文学人文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玉秀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9443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6 |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26 |
| CIP核字 | 2019288764 |
| 中图分类号 | G256.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