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童星秦梦瑶》;《站到前面来》;《少年米开朗基罗》;《艺术天才毕加索》;《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像》;《印象派之父莫奈》;《绘画狂门采尔》;《才华横溢的凡·高》……《热爱生活艺术天才》(作者方国荣、李海燕)旨在提高青少年文艺修养,陶冶情操,美化气质,增强身心健康,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图书 | 热爱生活艺术天才/和名人一起成长 |
内容 | 编辑推荐 《豫剧童星秦梦瑶》;《站到前面来》;《少年米开朗基罗》;《艺术天才毕加索》;《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像》;《印象派之父莫奈》;《绘画狂门采尔》;《才华横溢的凡·高》……《热爱生活艺术天才》(作者方国荣、李海燕)旨在提高青少年文艺修养,陶冶情操,美化气质,增强身心健康,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内容推荐 《热爱生活艺术天才》旨在提高青少年文艺修养,陶冶情操,美化气质,增强身心健康,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很多人在成名之前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成长过程或许更有参照意义,他们的实践可以为我们开拓思路,提供更为鲜活的生活和艺术借鉴,从而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艺术欣赏能力,使青少年学会方法、掌握技巧、完善人格、升华灵魂,成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热爱生活艺术天才》的作者是方国荣、李海燕。 目录 身心健康文体美(前言) [音乐舞蹈骄子] 音乐神童莫扎特 歌曲之王舒伯特 大地之子贝多芬 爱国钢琴家肖邦 少年钢琴家傅聪 把钢笔当成麦克风 豫剧童星秦梦瑶 站到前面来 [美术书法家]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少年米开朗基罗 艺术天才毕加索 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像 印象派之父莫奈 绘画狂门采尔 才华横溢的凡·高 怀素师法自然 吴道子拜师如狂 柳公权与“字画汤” 赵子昂画马 画家的绘画秘法 钟隐隐名苦学艺 王冕解谜骂财主 丰子恺的小本子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表演艺术家] 小卓别林成大师 迪斯尼和动画片 赫本从失败中崛起 寻找成功的“阶梯” 编织梦想的魔术大师 二伶竞技 东方的贾克·柯根 王龙基演“三毛” 蔡楚生铺上烛光 韩尚义与“一步楼” 谢添迷上卓别林 夏衍剪辫子风波 [体育健将] 亚洲小巨人的奋斗路 奥尼尔的蜕变之路 “飞人”曾是调皮鬼 小胖子也能成篮球健将 曾饱受冷眼的追风少年 曾经无家可归的“零号先生” “冰”途坎坷夺三金 一根钢丝走天涯 盲人林东贤:用心射箭 [旅行家] 徐霞客志在四方 马可·波罗旅行记 试读章节 在这样一个音乐环境的熏陶下,莫扎特自幼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莫扎特有个姐姐叫马利亚·安娜,比他大五岁。莫扎特的父亲很早就对她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每当父亲教姐姐弹钢琴时,三岁的莫扎特就站在钢琴旁,用那双大而有神的、蕴含着天才光芒的眼睛专注地盯在黑白相问的琴键上,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不光旁听,还爱插嘴,一会儿问这个为什么,一会儿指出姐姐节拍不准、指法错了,弄得父亲不知教谁好。 时间长了莫扎特渐渐对钢琴产生了兴趣。他尤其喜欢弹和弦,而且凡是听到过的旋律,他都能背诵。 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开始对他进行培养。莫扎特四岁时,父亲便开始教他弹钢琴。那些技巧复杂、难度相当大的协奏曲,他竟然一练就会,而且是一首曲子他只要练一遍后就能背下来。他非凡的音乐才华开始显露。 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在良好家庭的培育下飞快地发展。他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乐理,但他拿到乐谱就能分析出旋律与和声关系的原理。 五岁时,他便开始自己创作各种小曲子,这些初期作品,不仅在和声与旋律的关系上没有一点差错,而且颇具名家的风格。一天,小莫扎特正在写东西,父亲问他写什么,他仰起头来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惊异地拿过来看,等他抬起头时,脸上布满着激动的神情。这曲子不仅符合创作的规则和要求,有充实的内容,而且运用了很艰深的演奏技巧,连他这位当演奏师的父亲也弹奏不了。父亲又惊又喜,眼里充满了激动的泪花。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足以使他引以为自豪的天才儿子。 这时小莫扎特开始练习那种能发出令他着迷声音的乐器——小提琴。这个资格是他经过一番努力才争取来的。在他练习小提琴以前,他家里经常有许多人练习三重奏,练习者都是优秀的音乐家。 自从莫扎特迷上小提琴后,他总是央求父亲让他拉第二小提琴。父亲以为小莫扎特没学过小提琴,这个要求只是一个小孩子的顽皮和好奇罢了,竟冷冷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岂知小莫扎特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开始大哭大闹起来。父亲束手无策,只得让他小声地跟着拉第二小提琴的人一起演奏。慢慢地,拉第二小提琴的人惊异地停止了演奏,让莫扎特独自拉。曲子演奏完了,几位优秀的演奏家发现这个六岁的孩子竟能准确无误地弹奏,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而刚才还在严词拒绝莫扎特演奏的父亲,呆立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这时,小莫扎特自豪地说:“如果让我拉第一小提琴,我也能拉下来。” 莫扎特的父亲从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上看出小莫扎特罕见的音乐天才。为了鼓励和进一步培养莫扎特,父亲决定带莫扎特和女儿安娜到外地旅行演出。安娜同样也是一个天才儿童,只不过不如她的弟弟罢了。 1762年初,父亲带着十一岁的安娜和六岁的莫扎特来到慕尼黑,在奥地利皇后玛利·泰丽莎殿前演奏,后来又到了海德尔贝格。这两个天才的儿童果然不负父望,他们在那里的演出获得成功。尤其是莫扎特,他那小小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着,高度纯熟的技巧高得听众们喘不过气来。之后他们为蓬帕杜夫人的随从人员演奏,接着又辗转到伦敦、荷兰等地。这是一次展示天才的旅行。皇后们给他们亲吻,帝王们为他们喝彩,称莫扎特是“世界第九奇迹”。“伦敦的巴赫。”伟大的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说许多宫廷音乐家苦练一生也没有莫扎特在开始的时候懂得多。 9月,他们又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莫扎特姐弟俩在这里充分发挥了他们超人的才华。在一次演出时,莫扎特说,除了瓦根塞尔,谁也不懂得他演奏的音乐。当他们真的把著名音乐家瓦根塞尔请来听莫扎特演奏他写的协奏曲时,这位前辈作曲家竟给莫扎特翻谱。 莫扎特的旅行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到之处,人们无不发出惊叹,称赞莫扎特是神童。 赞扬声传到大主教的耳朵里后,大主教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做演奏家还可相信,但说他是作曲家,他是无论如何不能相信的,他要亲自证实这种传说。他规定莫扎特在一周内写出一部清唱剧,这期间不允许莫扎特见任何人。周末,大主教来看结果时,莫扎特拿出了作品,这是一部108页的大型清唱剧,大主教彻底为莫扎特惊人的才华所折服了。 莫扎特渐渐长大,他十四岁了。这次他要去气候宜人的意大利旅行。这里是作曲家的故乡,是发挥才能、为自己的乐曲寻找知音最好的地方。他在意大利各地巡回演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赞扬声,受到人们的喜爱。在米兰,莫扎特演奏了自己写的交响曲,还即兴演奏协奏曲和奏鸣曲。他还能拿到歌词立即谱曲,自弹自唱。 一次,有人当场递给莫扎特一个主题,他当即写成奏鸣曲并即席演奏。他还创作赋格曲。演三重奏时,他拉小提琴。天资超人的莫扎特在音乐上几乎无所不通。 莫扎特还为女演员谱写歌剧。在罗马教皇的音乐厅里,收藏着格莱高垆亚圣歌《主啊,怜悯我们》,这是一部极其珍贵的乐谱,从不外传。可是这首曲子给莫扎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听了第二次,稍微改动了个别错误之处,便完整无误地把这部被视为珍宝的《主啊,怜悯我们》记录下来。从此,这部“绝密的主歌”再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教皇为他的天才所折服,赐给年仅十四岁的莫扎特一个爵位。从此,人们就称他为“莫扎特骑士”。 莫扎特以古代国王米斯瑞代蒂兹为题材写了部歌剧,立刻获得了成功。整个剧院座无虚席,听众欢呼“小音乐家万岁!”P4-6 序言 本书是“和名人一起成长”系列的一种。是一本旨在提高少年儿童文艺修养,陶冶精神,美化气质,增强身心健康,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的故事书。 艺术欣赏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集中地反映了对美的认识、理解、吸收和表现。 艺术欣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关系到人们的修养、气质、风度以及外形,甚至影响到健康和生命。只有让灵魂升华,才是为人处世真谛之所在。而艺术欣赏力的培养和提高,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一般人常以有无艺术细胞来衡量艺术欣赏能力的高低的。不错,唱歌要有好嗓子,跳舞要有好身材,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所谓艺术细胞就是某种先天的条件。 其实不然,许多艺术大家并不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照样创作出举世闻名的作品,如耳聋作曲、盲人作画等事例不胜枚举。 因为他们不是单纯依靠某个器官,而是凭着良知和情操,凭着一颗真诚的心、火热的心、善良的心来从事文艺创作的。 况且,先天的不足完全可由后天弥补,艺术欣赏能力可以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通过学习、实践来提高。 关键是,学会做人才能学会艺术。“做人”和“做戏”、学艺应取得完美和谐的一致性。 艺术修养的提高,通常的途径是:先是爱好,这是个初级阶段,也是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有接触才会有爱好,排斥接触则绝无爱好的可能。 接着是兴趣,这是中级阶段,也是关键的阶段。爱好了就会逐渐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能理解和吸收;理解吸收了就更增添兴趣。 再是表现,这是高级阶段,也是收获的阶段。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表现的欲望,或歌舞或书画,或评论或创作,醉心沉迷,欲罢不能。 于是随着一件件优秀作品的问世,人的灵魂也得以升华。 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循序渐进,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就是这样攀登到艺术的顶峰的。 本书所指的生活艺术天才含义比较广泛,主要讲了若干文学家、艺术家的故事,还有演艺、体育明星和旅行家等。 很多人在成名之前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成长过程或许更有参照意义,从他们的实践中,可以开拓思路,提供更为鲜活的生活和艺术借鉴;从而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艺术欣赏能力,使他们学会方法、掌握技巧、完善人格、升华灵魂,成为跨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热爱生活艺术天才/和名人一起成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国荣//李海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20575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40 |
宽 | 172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