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以再犯罪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监狱行刑改革实证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刘崇亮,男,汉族,江西南昌人,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中国犯罪学会理事,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访问教授,上海政法学院佘山学者。曾供职于司法行政系统,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专业为刑法学,研究方向为刑事法理论。在《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政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中国法学会等部级以上项目4项,出版个人专著4部。主张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刑事法理论进行反思。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当代中国监狱行刑改革的立论基础:对改造刑的反思 第一节 对中国改造刑本体论的反思 第二节 监狱行刑改革的理论核心:改造有效(无效论)的证成 第二章 当代中国监狱行刑改革面临的圃境:惩罚的扩张与预防的缺失 第一节 中国监狱人口规模客观解释及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重重”政策观影响下惩罚机能的扩张 第三节 “保守”行刑观影响下预防机能的缺失 第三章 监狱行刑改革的目标与范式的选择 第一节 监狱行刑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再犯罪风险控制为导向 第二节 监狱行刑改革的范式选择:对改造刑的改造 第四章 再犯罪风险控制的技术条件:再犯罪风险评估工具及其市土化 第一节 再犯罪风险评估的源流、法理与争议 第二节 发达国家再犯罪风险评估工具的引介 第三节 中国服刑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工具(CORAY)构建 第五章 监狱行刑改革的具休路径选择:以再犯罪风险控制为中心 第一节 风险分流:建立科学的狱内人口规模平衡机制 第二节 基于风险控制条件下的罪犯改造自主权之扩大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需要评估一改造预案”制度 第四节 建立再犯罪风险评估基础之上的罪犯与监狱分类制度 第五节 建立专业化的再犯罪风险控制技术平台 内容推荐 本书以刑事一体化为研究视角,对监狱行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中国监狱行刑改革寻找到另一种出路。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将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解构与建构,对一些传统行刑理论中的基础命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最终证成或者证伪。在总体思路上,本书将基于问题意识,以再犯罪风险控制为导向,对改造刑的本体理论、改造效果理论等监狱行刑的基础命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监狱行刑改革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继而对监狱行刑改革的目标和范式进行研究,并研制出《中国服刑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量表》,最后对监狱行刑的具体改革路径选择进行探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以再犯罪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监狱行刑改革实证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崇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962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0 |
出版时间 | 2020-08-01 |
首版时间 | 2020-08-01 |
印刷时间 | 202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3 |
CIP核字 | 2020154570 |
中图分类号 | D9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