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清廷制宪与明治日本 |
内容 | 内容推荐 清廷制宪作为世界制宪大潮的一环,深受明治日本的影响,可谓“言必称日本”。其制宪进程因辛亥革命戛然而止,遭到挫折。本书以清政府的视角,紧扣清廷制宪与明治日本的关系,详细梳理中国首次制宪的全程,总结其经验,评判其得失。 作者简介 崔学森,辽宁义县人,史学博士,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副教授,曾留学日本九州大学等院校;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关系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译著多部。 目录 绪论 一 清廷:制宪的主体 二 缺失“制宪主体”的研究史 三 聚焦清廷、聚焦明治日本 第一章 世界制宪大潮中的清廷制宪 第一节 晚清中国人对宪法的早期认识 第二节 制宪的师日取向 第三节 留日学生与宪法知识的传播 第二章 清廷对日本宪法的两次考察 第一节 清廷对日本宪法的初步考察 第二节 清廷对日本宪法的专项考察 第三章 日本影响下的三次制宪活动 第一节 宪政编查馆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 第二节 秘密制宪的半成品:《钦定宪法草案》 第三节 清廷制宪权的转移与《宪法重大信条》 第四章 清廷制宪相关宪法案 第一节 北鬼三郎的《大清宪法案》 第二节 《大清帝国宪法法典》 结论 一 明治日本对清廷制宪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二 清廷制宪与明治制宪有同有异 三 清廷对明治制宪的效仿流于表面化 四 清廷制宪受挫加速了清王朝覆灭 五 清廷制宪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清廷制宪是世界制宪大潮的一部分,尤其与日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停留在本国史的范围内研究,不无局限性。因此,本书也尝试将清廷制宪置于中日关系史和世界制宪大潮之中,以全球制宪的视角加以研究。 本书从制宪史和中日关系史学科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将清廷制宪活动及其与明治日本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专门研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廷制宪与明治日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崔学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6641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34 |
CIP核字 | 2020100153 |
中图分类号 | K257.507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