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白对照、名家翻译、原文原译】三国志文白对照(精装) |
内容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三国志》,西晋陈寿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情态、谋士方略、名士风雅、武将生猛。其取材谨严,叙事有法,是研究三国史的一部重要史籍。三国时代,群雄逐鹿,人才辈出,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风云变幻,高潮迭起。陈寿以其优异的修史才能,善于掌握材料,剪裁有序,编次得体,叙事出色,文笔简鍊,精彩记录此一风云时代的真实面貌,被誉为是继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之后的史学大家。《三国志》也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一部杰作,早出的魏、蜀、吴专史,更淘汰晚出的有关三国的史著,而流传千古。 内容简介 《三国志(文白对照)(套装上中下册)》旨在帮助读者读懂《三国志》原文,排版采用左、右两栏排列:左栏为原文,右栏为译文,左右对照,阅读方便,也便于检验译文是否正确和落到实处。《三国志(文白对照套装上中下册)》原文依照中华书局标点本,对其校勘,径直改正,即删去圆括“()”及“某”和方括弧“〔〕”,保留校勘字。对标点本点校疑义处,我们再三酌情,定于一是,在译文中改正。为方便读者,本书将原文中的古字、繁体字均改为简体字,异体字采用常用字,通假字则不改。本书译文是在今注的基础上进行的,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力求准确、明达。对于抽象的论说和疏、诏以及总结性特强、行文跳跃、又用典故、极难译的评和赞,则适当采取意译的办法。《三国志》通行本原有〔南朝·宋〕裴松之的注,它增补了大量的史料,弥足珍贵,具有重要价值。今将裴松之的注附在各卷之末。 作者简介 章惠康,1932年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50年2月起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工作,曾监印《毛泽东选集》并负责影印十九种革命期刊。195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曾任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副主编、教授。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和大学古典文学教学工作。1970年代参加《辞源》修订工作,为主要修订人员。1980年代参加《史记》、《汉书》的注译工作。1990年代主持注译《三国志》、《后汉书》。《<三国志>今注今译》一书,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图书奖,该书1996年由台湾建安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又参与《中外散文辞典》的编撰工作,任副主编兼古代散文的主编。1990年获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荣誉证书。 精彩书摘 一、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读懂《三国志》原文,排版采用左、右两栏排列:左栏为原文,右栏为译文,左右对照,阅读方便,也便于检验译文是否正确和落到实处。 二、本书原文依照中华书局标点本,对其校勘,径直改正,即删去圆括“()”及“某”和方括弧“[]”,保留校勘字。对标点本点校疑义处,我们再三酌情,定于一是,在译文中改正。 三、为方便读者,本书将原文中的古字、繁体字均改为简体字,异体字采用常用字,通假字则不改。 四、本书译文是在今注的基础上进行的,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力求准确、明达。对于抽象的论说和疏、诏以及总结性特强、行文跳跃、又用典故、极难译的评和赞,则适当采取意译的办法。 五、《三国志》通行本原有[南朝·宋]裴松之的注,它增补了大量的史料,弥足珍贵,具有重要价值。今将裴松之的注附在各卷之末。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白对照、名家翻译、原文原译】三国志文白对照(精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92430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0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