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中国司法制度史 |
内容 | 作者简介 陈光中,浙江永嘉人,1930年生。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长期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中国司法制度史和国际刑事人权法的研究,代表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等。 目录 第一编 司法组织与刑事诉讼制度 第一章 萌芽与源流:1921—1949年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三、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第二章 废除与创建:1949—1957年 一、废除国民党“伪法统”和“六法全书” 二、第一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召开 三、司法机关的创建 四、诉讼制度的初创 五、司法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司法改革 六、第二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和检察工作会议召开 七、第一部《宪法》规定的人民司法制度 八、法院制度的发展 九、检察制度的发展 十、诉讼制度的健全 十一、中共八大与刑事司法制度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十二、首部刑事诉讼法草案的拟定 第三章 挫折与灾难:1957—1976年 一、法律界的“整风反右” 二、司法“大跃进” 三、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全国检察工作 会议召开 四、“三少”政策的出台与司法机关的贯彻执行 五、党领导司法的体制确立 六、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制和司法的再认识 七、法院工作的复苏 八、检察工作“中兴小高潮”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的拟定 十、“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刑事司法 第四章 转折与发展:1976—1996年 一、《刑事诉讼法》的诞生 二、中共中央1979年第64号文件 三、复查和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 四、“两案”审判 五、“严打”期间的刑事司法制度 六、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下放 七、《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修改(1996年) 八、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制定 第五章 深化与进步:1996—2012年 一、《律师法》的修改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三、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死刑核准权的收回 五、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 六、《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2012年) 七、刑事诉讼法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颁布 第六章 新征程与新成就:2012—2018年 一、概述 二、司法组织改革 三、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四、司法责任制 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构建阳光司法机制 七、审判、执行若干程序改革 八、强化司法公开,加强司法民主 九、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十、《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2018年) 第二编 民事诉讼制度 第一章 早期摸索:1921—1949年 一、集体审判与合议制初现端倪 二、中国特色人民陪审制度奠基 三、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摸索 四、公开审判的早期实践 五、回避制度的萌芽 六、中国特色审级制度的摸索 七、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形成 第二章 起步与探索:1949—1991年 一、民事审判基本方针的探索 二、“客观真实”的诉讼真实观开始形成 三、法院调解制度的探索 四、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制度探索 五、当事人制度的探索 六、起诉条件的制度探索与发展 七、管辖制度的探索 八、就地审判和巡回审判制度的继承与发扬 九、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起步与探索 十、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探索 十一、民事再审制度的探索 十二、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的起步 十三、民事执行制度的起步与探索 十四、《民事诉讼法(试行)》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转型与发展:1991—2007年 一、法典结构和内容的重大变化 二、民事诉讼模式开始转型 三、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 四、诉讼调解制度的转型 五、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发展 六、回避制度的发展 七、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发展 八、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九、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发展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一、第二审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二、特别程序制度的发展 十三、审判监督程序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十四、民事执行制度的转型与发展 第四章 改革与完善:2007—2014年 一、确立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 二、回避制度的完善 三、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改革 四、设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五、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六、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七、送达制度的完善 八、诉讼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九、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第一审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一、第二审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二、特别程序制度的改革 十三、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十四、督促程序制度的改革 十五、民事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五章 深化改革:2014—2018年 一、审执分离体制改革 二、深化立案制度改革 三、深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改革 四、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内容推荐 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曾云:“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系统掌握我国现代的司法制度发展变革史,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提供制度性经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现代司法制度/中国司法制度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光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168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95 |
出版时间 | 2020-10-01 |
首版时间 | 2020-10-01 |
印刷时间 | 2020-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914 |
CIP核字 | 2020186412 |
中图分类号 | D926 |
丛书名 | |
印张 | 4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3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