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红色记者(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新闻记者》一书是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由柳斌杰主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红色新闻记者始终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直接参与者,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繁荣与富强的最直接见证者和记录者。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穆青、范敬宜、郭超人……为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足迹遍及祖国千山万水,传播科学真理,弘扬民族精神,传达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呼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书中收集了八十位记者的图片,以及新闻史上诸多著名的报刊杂志的珍贵的图片。

内容推荐

《中国新闻记者》一书是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由柳斌杰主编。本书选择了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八十位著名记者,每一名记者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文笔生动、资料准确、评价到位。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书中收集了八十位记者的图片,以及新闻史上诸多著名的报刊杂志的珍贵的图片。填补了新闻史学的一个空白。《中国新闻记者》一书是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本书选择了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八十位著名记者,每一名记者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文笔生动、资料准确、评价到位。三、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书中收集了八十位记者的图片,以及新闻史上诸多著名的报刊杂志的珍贵的图片。填补了新闻史学的一个空白。

目录

上册

为革命为人民立言纪事

 ——序《中国红色记者》

新文化运动总司令

陈独秀(1879—1942)

铁肩辣手

邵飘萍(1886—1926)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李大钊(1889—1927)

能写擅说真男儿

萧楚女(1891—1927)

哲学家办报

潘梓年(1893—1972)

中国青年的楷模

恽代英(1895—1931)

建党初期宣传家

蔡和森(1895—1931)

妇女运动的先声

向警予(1895—1928)

热爱读者服务人民

邹韬奋(1895—1944)

红色新闻出版家

胡愈之(1896—1986)

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

瞿秋白(1899—1935)

探索新闻真谛的先行者

张友渔(1899—1992)

笔锋斗士

夏 衍(1900—1995)

以身殉职的军事新闻奇才

羊 枣(1900—1946)

从教书先生到战地记者

曹聚仁(1900—1972)

首幅毛泽东标准像的拍摄者

郑景康(1904—1978)

激情飞扬女记者

杨 刚(1905—1957)

披肝沥胆为真理

恽逸群(1905—1978)

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家

陆定一(1906—1996)

耕耘世界新闻 拓荒民族文化

萨空了(1907—1988)

铁笔丹心绘五洲

金仲华(1907—1968)

中共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贡献者

廖承志(1908—1983)

西北行走 塞上成名

范长江(1909—1970)

长城守望者

孟秋江(1910—1967)

敢于短兵相接的新闻战士

浦熙修(1910—1970)

未带地图的旅人

萧 乾(1910—1999)

坎坷中成就新闻业绩

刘尊祺(1911—1993)

下册

“新闻大管家”

胡乔木(1912—1992)

聚焦革命风云

沙飞(1912—1950)

“大手笔写小文章”

邓 拓(1912—1966)

披肝沥胆新华报人

石西民(1912—1987)

经济报道先行者

徐 盈(1912—1996)

人民广播开拓者

梅 益(1913—2003)

从时评家到外交家

乔冠华(1913—1983)

清澈赤诚女记者

彭子冈(1914—1988)

忠诚战士精彩述评

熊 复(1915—1995)

延河振翮新华主帜

缪海棱(1915—1996)

把一生献给中国新闻事业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2005)

定格伟人风采

徐肖冰(1916—2009)

从记者到作家

刘白羽(1916—2005)

全面报道抗日根据地第一人

陈克寒(1917—1980)

红色摄影传奇人生

石少华(1918—1998)

红笔蓝笔两从容

李庄(1918—2006)

脚踏实地贴近人民

田 流(1918—2000)

要“政治家办报”

吴冷西(1919—2002)

书写“最可爱的人”

魏巍(1920—2008)

火线上的耀眼星辰

华 山(1920—1985)

“勤”、“快”的国际时评家

蒋元椿(1920—1996)

一代军事评论家

姚 溱(1921—1966)

穿透时代勿忘人民

穆 青(1921—2003)

战地记者 文武双全

阎 吾(1922—1996)

用镜头和热血记录历史

齐观山(1925—1969)

如果有来生 还是做记者

范敬宜(1931—2010)

攀登新闻高峰

郭超人(1934—2000)

后记

试读章节

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振青,字飘萍,浙江东阳人。中国较早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新闻记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被人们称为“新闻全才”。

1912年,邵飘萍与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因与浙江贪官污吏对立,三次被捕;1913年《汉民日报》被查封,他东渡日本,入东京政法学校学习,并组织东京通讯社,向国内发稿。1916年回国,为上海一些大报撰写文章;并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邵飘萍在北京投资创办《京报》。他特意写了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挂在编辑室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反映了邵飘萍胸怀真理、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办报宗旨。《京报》无党无派,不受军阀操纵,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主张言论自由,成为民众发表意见的阵地,很快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邵飘萍采访技巧高超,常能获得独家重大新闻。民初的府院之争、中德断交、金佛郎案等新闻都是他把握时机、随机应变、深入采访所得。因此张季鸾曾称赞他为“新闻外交”之名家。

由于具有丰富全面的新闻工作经验,邵飘萍1918年被新成立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聘为讲师,讲授业务课程,并于1924年出版了《实际应用新闻学》,成为其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工作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曾是学会的学员,聆听过邵飘萍的讲座。

1925年春,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暗中联络郭松龄与冯玉祥,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1926年,张作霖、张宗昌以反对“赤化”之名联合进京,诱捕邵飘萍,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将邵飘萍处死。

1936年夏天,毛泽东向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自己成长的历史时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P12-13

序言

献身于文明事业的红色记者是社会公平、正义、良心的捍卫者。录入本书的前辈新闻记者们“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语),他们的生活和生命,“就是完全大公无我的对社会服务的精神组成的”(邹韬奋语),为民族独立、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为社会发展,奋斗不息,无怨无悔,把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们的精神产生了传之后世的巨大影响,不仅仅是我们新闻出版工作者永恒的宝贵财富,中青年记者学习的榜样,而且也激励着整个社会的创业精神和献身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出版工作。新闻出版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实现了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新闻出版大国。新闻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全国其出版报纸1939种,期刊9884种,新闻广播电视300多家、新闻网站、手机新闻也在迅猛发展,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其中6264家新闻单位有新闻记者22万人——这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队伍,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新时期的新闻记者们,继承了前辈记者的精神品格,发扬了前辈记者的优良传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到新闻事发地、灾区、战场、疫区……实地采访,用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组组镜头,生动书写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宏伟历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他们是党的“喉舌”,是人民的“耳目”,他们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民生,传播文化,为群众带来新闻信息和精神食粮,在引领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沟通社情民意方面架起信息桥梁。

更为可喜的是,我国新闻记者,也站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认识世界的信息纽带。目前在境外运营的中国各种新闻出版机构已超过300多家。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以及很多地方媒体在境外都驻有记者。每一国际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都有中国新闻记者深入其中。他们关注世界发展,报道国际动态,以世界视野做新闻,为中国的新闻记者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国际声望。他们传播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理念,让中国的声音更清晰地传递到世界民众的耳中,有力地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前辈记者的经验和我们的工作实践表明,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范长江同志说得好:“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今天的新闻记者不再像邵飘萍、萧楚女、恽代英、邹韬奋等前辈那样要经常面临生死考验,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准确、及时、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也还是要有牺牲精神的。新时期的新闻记者更应该珍视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把前辈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前辈记者的经验和实践表明,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还必须有崇高的新闻职业情操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善于深入采访、深度思考,不可胡编乱造。“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范长江、邹韬奋、穆青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能写出《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萍踪寄语》、《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等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的新闻名作不是偶然的,这些前辈们为了一篇报道往往奔波数千里,采访数百人,深入下去采写,精心凝炼思想,每一篇名作背后都浸透了辛勤的汗水。泡在会上、盯着网上要新闻,那是出不了名记者的。当代新闻记者要想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甚至传之久远的报道,就必须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挖新闻”,切实把前辈们“用脚板跑新闻”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丰富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是必要的,没有专业知识就难以胜任专业报道。新闻记者前辈如胡愈之、爱泼斯坦、穆青、范敬宜等,贯彻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每采访前先做“功课”,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正是他们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以及优美的文字,使得新闻作品充满了深厚情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被读者争相阅读,广为传诵。当代新闻记者要适应舆论引导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也必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素质。要深入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全球传播意识。加强现代经济、法律、文化和各种科技知识的学习,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播艺术,善于运用信息、数字、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新闻工作。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离不开记者的知识修养,而与时俱进的学习正是红色记者的鲜明特点。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把前辈们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发扬光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已经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我国已经开启由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新征程。回首往昔,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心潮激荡。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为革命为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新闻记者(本书所收录的均为已辞世的中国著名红色记者)。编辑出版《中国红色记者》,不仅是对已逝去的老一辈新闻记者的缅怀和纪念,也是为了引导当代年轻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红色记者的精神品格,激励今天的年轻新闻记者踏着前人的足迹,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继续为人民立言纪事,不断书写中国新闻事业的辉煌篇章。

再过10年,即在建党100周年之时,我们就会由一个新闻出版的大国变成新闻出版的强国。我国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生逢其时,大有作为。希望青年记者在这个伟大时代里更加奋发努力,学习前人,超越前人,为中华民族留下永久的记忆。

后记

《中国红色记者》一书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写出版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重点图书之一。

为做好本书编辑出版工作,新闻出版总署成立了由署长柳斌杰为主任、副署长李东东为副主任的编委会,编委会成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权威新闻研究和教育机构,以及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新闻报刊司、出版管理司、中国新闻出版报、人民出版社与国家出版基金办公室的相关人士.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担任执行主编。参加本书相关内容撰写的有:柳斌杰、李东东、尹韵公、程曼丽、李彬、傅宁、王润泽、卓宏勇、郭蓝冰、马学清、向芬、戈毅娟、林溪声、唐海江、黄春平、王丹薇、王咏梅、王敏、王健、王烨、王婧蔷、王毅鹏、柯永权、仇筠倩、史媛媛、亦丹、关琮严、朱鸿军、高许东、孟雨、刘晓燕、袁梦晨、刘鑫鑫、程丽红、蒋肖斌、陈继静、黄碧、魏阳、郑蕴彤、袁汝婷、张宗璞、张化冰等。人民出版社薛晴、徐庆群、邵永忠、雍谊等同志参与了本书相关内容的修订工作。新闻出版总署丁智勇、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曹亚宁、赵新乐同志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关系,本书在撰写、编辑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和欠缺.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加以修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红色记者(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斌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98708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3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3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