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乱世中的至乱之人(杨度1875-1931上中下)
内容
内容推荐
近代中国历经了百年乱世,而杨度就是这百年乱世中很乱的人。
他中过举人,参与过公车上书,师承王闿运学习帝王之术,一心想成为帝王师。后留学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怂恿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遁入佛门。不久又出山帮助孙中山革命,成为国民党中的干将。晚年的他做了杜月笙的门客,但他当时的真正身份是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
知名历史小说家唐浩明,用严谨而细腻的笔法,讲述了杨度曲折坎坷、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他结交过张之洞、梁启超、蔡锷、汪精卫、黄兴、孙中山、袁世凯、严复、杜月笙、等人,一生辗转于各个政派之间,不断调整立场,可惜满腹救国热忱却又所托非人,空怀渊博宏识却把握不到时代脉搏。
翻开本书,你会发现杨度的一生就是近代中国人救国心切、病急乱投医、很终选对方向的时代缩影!
作者简介
唐浩明,1946出生于衡阳,文学硕士、编审,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百年乱世中的至乱之人:杨度》《曾国藩》《唐浩明版张之洞》,其中《百年乱世中的至乱之人:杨度》一书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及中国很好长篇小说奖。
目录
《百年乱世中的至乱之人:杨度(下)》
一? 千年前的《推背图》上便已载明袁克定要做皇帝
王闿运离京后,活动日甚一日地开展起来。眼看着新的一代王朝就要在中国诞生了,拥有巨大财力的梁士诒、张镇芳等人,极不情愿让杨度、孙毓筠等一群书生夺去拥戴新主的头功,他们抛出大量金银,驱使鬼神为之推磨。全国请愿联合会机构庞大,会员众多,没有多久,它的气焰就大大超过了筹安会。
被世人戏称为六君子的筹安会六个发起人,其中严复的列名本是极为勉强的,筹安会成立后的一切活动,他概不与闻。刘师培近来在音韵研究上忽来灵感,他废寝忘食于书斋中,急于把灵感变为成果,会中之事他也尽量不接触。胡瑛、李燮和更习惯于大轰大嗡,细致琐碎的事不耐烦多做。于是,只剩下杨度和孙毓筠两个君子在忙忙碌碌。为了表明他们对立宪的重视及与一班趋炎附势的政客相区别,他们两人又合计着在石驸马大街洋楼大门口加挂一块牌子:宪政协进会。筹安会中的大型活动减少了,加之请愿联合会又着意引诱,于是筹安会的会员们便纷纷改换门庭,摇身变作请愿联合会的人。
大典筹备处的朱启钤、袁乃宽等人更是卖力,继用八十万银圆缝一件龙袍之后,又用五十万银圆做了一顶平天冠。冠上四周垂旒,每根旒上悬珍珠一串,冠檐缀大珠一粒。用十二万银圆刻新朝玉玺一颗。玉玺四寸见方,上镌“诞膺天命,历祚无疆”八个字。用六十万银圆制金印五颗,用四十万银圆做雕龙御座一把。另外还制有御案、古鼎、古炉、宝屏、宝扇等。他们声称为了节省开支,登极及祀天所用的仪仗、卤簿等就不重做了,临时向前清皇室借用。就这样,他们造的报账单上各项开支加在一起共有两千万银圆。明眼人都知道,至少有一半的银圆落入到各个环节办事人员的腰包中去了。
在热热闹闹的鼓吹、挥金如土的筹办的同时,民国政府中一批要员都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国务卿徐世昌以患病为由请求辞职,袁世凯不准,他便干脆迁出移居蝴蝶胡同,声称养病不办公事。清史馆馆长赵尔巽以闭门家居表示不满。教育总长汤化龙、总检察长罗文干、参政院参政熊希龄等纷纷辞职出京。在他们的带领下,一时间北京官员们以辞职、请假为风气。政府不得不派出巡警把守前门车站、交通孔道,对出京官员严行盘查。
京师这种倾向,使杨度心里颇为不安,而尤为不安的是,近日来他在《顺天时报》上看到日本朝野对政府支持中国行事普遍反对。反对派说袁世凯并没有全盘接受二十一条,不是日本的朋友,且此人一贯反复无常,言而无信,即使他接受的部分条款,今后也不会兑现,何况中国国内对复辟的看法不一,袁世凯也不一定做得成皇帝。《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在中国办的一家华文报纸,在新闻界影响很大,袁世凯很看重它,每天都要浏览一下。
日本的支持,是袁世凯自为的一个重要原因,眼下日本朝野的反对,会不会使他动摇呢?倘若袁世凯本人不想做皇帝了,那么一切不都是瞎忙乎吗?杨度终于耐不住性子了,他来到兵马司胡同找袁克定商议。
“晳子,你不要担心,老爷子根本不知道这些。”当杨度说出《顺天时报》上的文章时,被美好前景鼓舞得飘飘然的太原公子,笑拍着杨度的肩膀说:
“你将《顺天时报》封锁了,不让它进?”杨度知道袁世凯从不外出,只要报纸不进总统府,他就无从得知。
“那怎么行!中国人办的报纸,他可以不看,有时还说办报的人是无事找事。但这份日本报纸他却是每天非看不可,而且对报上的文章很重视。” 袁克定边说边给杨度端来一杯咖啡。
“总统既然天天看,那怎么可能不知呢?”杨度颇为疑惑了。
“你想想看,这是为何?”
袁大公子跷起二郎腿,脸上浮起一股难以测度的笑容。前些日子,他用二万银圆私自铸了一颗镌有“皇大储君”四字的玉印,材料用的是碧润温滑 的和阗玉,三寸见方。这件事,他不但没有跟老子说,连杨度、梁士诒等人也都瞒了,是袁乃宽替他一手包办的。袁克定之所以不张扬此事,这中间有一个缘故。
替袁府公子做皇子服的瑞蚨祥绸缎铺的孟老板,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款式。每种款式中的十六套皇子服,无论是嫡长子袁克定,还是不到两岁的庶幺子袁克有,只有大小的区别,没有花样的不同。袁克定看后心中不舒服,暗思自己是当然的太子,太子的服饰怎能与其他皇子的一样呢?他自己不好挑明,便把这几种款式送给父亲审看,并特意指出,同一种款式中应有所区别。袁世凯同意儿子的看法,他亲手圈定了一种款式,并指明长子、二子、五子的胸前图案为麦穗形,与其他的十三套胸前的牡丹形图案不同。
袁克定见了父亲这个批示,心里冷了好长时间。无疑,在父亲的心目中,储君的候选人有三个,联系到父亲常说自己是六根不全的,袁克定猜想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很可能是二弟克文、五弟克权两人中的一个。想到这里,袁克定不觉对这两个庶弟仇恨起来:自己辛辛苦苦谋来的这座江山, 最后竟然落到没有出一点儿力的别人手里,这口气能咽得下吗?
袁克定知道,自古以来这样糊涂的父皇是不少的,李渊不就是一个吗?要学太原公子就一定要学到底!于是袁克定私自刻下这颗玉印,表示志在必得的决心,并且要在适当的时候向克文、克权摊牌:识相的,自己让开;若不识相,李建成、李元吉就是榜样!
“我想不出。”杨度想了一会儿后摇了摇头。与这位袁大公子相处几年了,杨度知道此人鬼点子不少,更加之他身旁有一大群智囊帮他出主意,谁知道会弄出个什么鬼点子来瞒过他那位精明过人的老子的。
“你看看这个吧!”袁克定得意地从抽屉里拿出几张报纸来递给杨度。
“这不就是《顺天时报》吗?”杨度一眼看见了报头。
“你仔细看看,跟你平时看的《顺天时报》有什么不同。”
有不同?杨度深为奇怪,都是《顺天时报》,还能有不同吗?他细细地看了起来。先看报头,没有发觉丝毫不同之处。再看编排式样、字体,与平日所看的《顺天时报》也都一样。他想起昨天的版上有一块大文章,是陆军部一个名叫村山五郎的大佐写的。文章用激烈的言辞,对大隈重信首相 暗地支持中国复辟的行径进行抨击。正是因为看了这篇文章,才急于要跟袁克定谈《顺天时报》的事。杨度找到了昨天的报纸,前前后后看了两三遍,都见不到这篇文章,见到的反而是陆军部支持首相决策的言论。杨度大为纳闷起来:“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两份《顺天时报》?”
“你说对了,是有两份。”袁克定笑着对杨度说,“老爷子看的是这份,北京城里那份他根本看不到。”
“这份报是怎么来的?”
“我告诉你吧,只是你一定要替我保守秘密,什么人面前都不能透露一丁点儿。”
袁克定对杨度说出了这个秘密。
半个月前的一天,深得袁克定信任的绍兴日者郭垣喜气洋洋地来找袁克定。他一进袁克定的房间,便马上把门窗都关得严严的,神秘兮兮地小声说:“大公子,你一定可以做成皇帝,这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定了!”
“这话怎讲?”袁克定一时摸不着头脑。
“《推背图》上早就写明了呀!”郭垣从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发黄的书来,一边说,一边翻。“四十三象里说得清清楚楚的。”
《推背图》是一本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很久的书,相传是唐朝袁天罡、李淳风两人合编的。一段一段地写,每段配一个卦名,一个图像,再加上几句话。因为有图像,所以一段也叫作一象。编到第六十象时,李淳风推了推袁天罡的背说“算了吧,不要再编了”,袁天罡就此止住,并给这六十象取个总名叫《推背图》。据说《推背图》上的话,在后代都一一得到应验,因而这本书在民间很有神秘性。
“四十三象是怎么写的?”袁克定兴致高昂地看着郭垣一页一页地翻。
终于翻到了四十三象。只见上面画着两个人,一大一小,像是赶路,又像是逃难。画下有几句话:君非君,臣非臣,始艰危,终克定。
“克定!”袁克定一眼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书上,又惊又喜。
郭垣神情肃然地说:“袁、李二位千年前所预料的一幕正在当今上演。君非君,指的是,大总统明明是君,却又不叫皇帝,这就是君非君。同样的,百官也就臣非臣了。恢复一事,刚开始会遇到一些艰难,最后则整个江山都属于大公子克定您了!”
袁克定听后心怦怦跳着:看来这是天意了!他紧紧地抱住郭垣的肩头, 激动地说:“郭先生,大功告成后,我一定重重地酬谢你!”
郭垣说:“大公子有什么事要我办,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顺天时报》这几天接连登了几篇日本朝野反对中国的文章,袁克定正为此事而不安,他深恐父亲因此而动摇自为的信心。于是请郭垣帮忙出主意,如何消除《顺天时报》将有可能造成的对袁世凯的影响。当得知袁世凯每天一定要看这张报纸时,郭垣出了一个主意:再造一份《顺天时报》,一切都与真的那张一样,当天报上所有的文章都照登,只把不利于的文章删去,空缺部分补上自己写的拥护的内容。
袁克定虽觉得此举颇为冒险,一旦识破了,将有欺父欺君之罪,但在 “终克定”的鼓舞下,他决心铤而走险。不说假话,怎能办成大事!
从第二天开始,里所有的《顺天时报》,便全部是由袁克定所控制的印刷厂里发出来的,真正的《顺天时报》一份也不能进去。在一篇篇虚假的拥戴文字的糊弄下,袁世凯自为的感觉良好。
“真有你的!”杨度在佩服称赞之余,不免在心里想着:中华帝国,真的可以用欺骗蒙哄的手段建立吗?
“晳子,你来得好,有一件事正要你来办。”
“什么事?”杨度放下手中的假《顺天时报》,瞪着双眼望着面前这个胆量并不亚于当年李世民的今日太原公子。
“全国各省区的国民代表大会对国体的投票已经结束,一千九百九十三张票全部赞成君宪。过几天参政院将受各省国民大会的委托,向大总统恭上推戴书,推戴书的草稿已拟好了,你先看看。”
袁克定将散乱在茶几上的《顺天时报》整理好,重新放进抽屉里,随手将推戴书的草稿拿了出来。
杨度接过后很快浏览了一遍:“这是哪个才子写的?写得不错嘛,我看可以用,不需做什么改动了。”
“这是杨士琦写的。”袁克定淡淡地说,“好是好,但较空洞,没有把 总统的丰功伟绩写出来。这尚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没有讲清楚总统对国体的转变态度。那年就职誓词上说抵死捍卫共和,永不让复辟,现在为什么又接受拥戴登基做皇帝,这个过程没有写清楚。”
杨度想,这的确是个大事,誓词上那番向全国全世界宣布的话,距今不到四年,真可谓墨汁未干,言犹在耳,现在又来自我否定。这该怎么向世人解释呢?
“杨士琦是写不好这个过程的,因为他自己没有这个亲身经历,而你可以写,因为你当初也是积极主张共和的,现在又积极主张。你自己是怎么转变的,清理清理,写出来就行了。你说呢?”
袁克定盯着杨度看了一眼。这一眼,把杨度的心看得急跳起来。他似乎觉得袁克定在审讯他,审讯的潜台词是:你自己是怎么出尔反尔、变化无常的?一种羞惭感在他的心里慢慢升起。自己是怎么改变的?一半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一半是想捞取新 朝宰相的资本。这种心思已经是不能和盘托出的了,至于袁世凯,他的心思只有一种,即建立他个人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威权,建立万世一系的袁氏王朝。而这,能公诸于世吗?
杨度颇觉为难地说:“杏城写的这个推戴书也是费了很多心血的,何况他位居左丞又死爱面子,不用他的,他会不高兴的。”
“用,他这份推戴书一定用。”袁克定果决地说:“晳子你饱读历史,应该知道自古帝王即位都是三推三让的。总统登基,怎么可以只有一次推戴呢?杨士琦的这份算是一推,总统就来个一让。这第二次推戴就由你来写,总统再来个二让,接下来再三推三让,最后才是总统祭天践位。这才堂堂皇皇,光明正大。晳子,再没有谁的文章能超过你了,你就写吧,三天内写好。除写清楚转变过程外,还要敷陈总统的功绩。”
文章是不好做,但既要当新朝的宰相,再难做的文章,也要做它个锦团绣簇,否则今后怎么能服得了众呢?
回到石驸马大街洋楼后,杨度便关起门来构思这份第二次推戴书。他要把自己这几十年间所练就的做文章的浑身解数都使出来,做好这篇为新朝奠基的雄文。
他设想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袁世凯唱颂歌,后半部分为袁世凯作辩护。前半部分颂歌又分两部分,即功业和德行。
袁的功业是显赫的,这部分好写。他很快便写出经武、匡国、开化、靖难、定乱、交邻六大功业来。至于德行方面,他难以下笔了。世间都说袁世凯 是借革命党来压清室孤儿寡妇,又借清室孤儿寡妇来邀功于革命党的奸佞。杨度心里十分清楚,袁世凯正是这样一个人。称之为奸雄,可以当之无愧,表其盛德则纯为欺世。欺世就欺世吧,事情做到这个地步,也只得如此了。
杨度咬断了几根笔杆后,终于也写出了后半部分来。称赞袁世凯对清廷洵属仁至义尽,而终于不能保全,乃历数迁移,非关人事,至于为皇室争得了优待,实为“千古鼎革之际,未有如是之光明正大者”,把袁世凯打扮成为一个比商汤、周文还要高尚的圣君。
最难着笔的是辩护词了。他冥思苦想,没有其他更好的托词,只能从循民意这个角度来入手。凑来凑去,他也写出了一段文字来:
至于前次之宣誓有发扬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国元首循例之词,仅属当时就职仪文之一。盖当日之誓词,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国之国体,国体实定于国民之意向,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民意共和,则誓词随国体为有效;民意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为变迁。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则是民意已改,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
当时以共和为国体是民意,现在改以君宪为国体也是民意,元首唯民意是从,至于责任,则由国民自负。文章是做得圆滑,但杨度心里明白,所谓国民公意,究竟代表了几成国民,那就很难说了。
终于把这份第二次推戴书写成了,犹如卸掉了一副千斤重担,杨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觉得这是平生做得最为艰难的一篇文章!倘若第三次推戴书再要自己来写,即使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也难以对付了。幸而袁世凯读了这份推戴书后十分满意,他无意仿效古礼,不需要第三次推戴,便同意接受民意。
杨度得知后很是兴奋,他赶紧告诉孙毓筠。孙毓筠也很激动,便提出由他们二人以宪政协进会正副理事长的名义,上一道促袁世凯登极折。
自然,这道折子也由杨度来写。这种文字好写,不要具体内容,拣些好听的话铺排起来就行了,杨度略作思考便一挥而就。其中几句,如“汉高即位于戎衣方卸之时,明祖登极于兵事未平之日。临朝受贺,丕开王会之图;定分正名,益见天心之眷。盖欲昭南面垂裳之治,当速行北辰居所之仪”等工整的对偶句,直让前任革命元勋赞叹不已。
杨度兴犹未尽,想起湘绮师虽已离京,但仍挂了国史馆长的名,也应该有一份劝进折。尽管老先生不赞同袁世凯做皇帝,但现在大势已成,以他的名义上个折子,他知道后也不会骂人的,倘若新皇上今后封他一个侯伯爵位,说不定他还有大慰平生之感哩!
袁克定既然相信《推背图》,想必他的老子也相信谶语。杨度翻箱倒箧找出了一本二十年前在天桥书摊上买的《明谶》,从中觅到了一句“终有异人自楚归”,又在劝进折里加以解释:“项城即楚故邑,其应在公。”袁世凯看了这份劝进折果然高兴。民国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经过二推二让后,的大总统袁世凯终于接受了参政院的推戴。短短的几天里,他颁布了一系列重大的决定:定国号为中华帝国,改明年为洪宪元年,太和殿改名为承运殿,中和殿改名为体元殿,保和殿改名为建极殿。
又申令旧侣黎元洪、奕勖、载沣、世续、那桐、锡良、周馥,故人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耆硕王闿运、马相伯等十三人不称臣。其中徐、赵、李、张四旧友并特颁嵩山照影各一张,名曰嵩山四友。这四友除不称臣外,还享受乘朝舆、肩舆、临朝设矮几、每人岁费两万银圆,赏穿特种朝服等优礼。
又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封冯国璋、段芝贵、张勋等为一等公,封汤芗铭、阎锡山、唐继尧等为一等侯,封曹锟、靳云鹏等为一等伯,封朱庆澜等为一等子,封许世英等为一等男。
杨度虽没有得到五等爵位之封,但他不失望。他知道自己的大封是在太子登位之时,而不是此刻,此刻是要让那些老朽及兵痞子们得到好处,用以换取他们对帝国的支持,自己今后一匡天下的日子还长着哩!
正当袁氏父子和杨度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西南边陲一道通电敲响了短命的洪宪帝国的丧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乱世中的至乱之人(杨度1875-1931上中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浩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37835
开本 16开
页数 1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95
出版时间 2020-11-01
首版时间 2020-11-01
印刷时间 202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970
CIP核字 202015145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