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股文鉴赏
内容
编辑推荐

八股文又叫制义、制艺、经义、时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有固定的程式要求,专门用来阐发《四书》《五经》义理。清代文章大家方苞认为八股文一所以久而不废者,盖以诸经之精蕴,汇涵于四子之书,俾学者童而习之,日以义理浸灌其心,庶几学识可以渐开而心术归于正也一。

本书是目前唯一的八股文选本,精选明代八股文大家名作近百篇,并逐篇加以评点。长篇前言“浅说八股文”对八股文发展演变的历史、写作技法有深入浅出的论述。该书可谓了解八股文神秘面目的入门书。

内容推荐

本书为了帮助读者诸君了解什么是八股文和八股文的形式而编纂的。因为只有明白了八股文是什么,才能了解八股文的功能,认识它的历史价值和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而了解了八股格式的发展演变就可以懂得统治阶级是如何利用八股文来控制士人思想,和八股文是如何来影响社会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就掌握了八股文的真谛。

本书将明代名家的作品作为人选对象,因为明代是八股文的源头,在明代,八股文经历了创制、完善、定型、鼎盛、衰颓、变革、振兴的发展、演变过程,八股文的功能、原生态及变化态,正格与变格,对社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在这个时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只要把握了明代八股文,就等于把握了八股文的全部形态。因为清代八股文继承的是明代诸体皆备的成熟形态,没有那么多的曲折演变过程。之所以选取名家之名作,是因为这些八股文更能显现八股文的特征,更能反映八股文的演变过程,更能显现这些历史名人不为人知晓的另一面。特别是将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依次排列剖析,便能组合出一部八股文的发展史。八股文到明末已发展至极致:诸体皆备,作法齐全,臻无施不可之境,在技巧上达后世不可企及之高峰。故选取明代名家名作,就足以让人们领略八股文的神采风骨,认识其本来面目,也让人领略八股文的魅力。

目录

浅说八股文

一、什么是八股文

二、八股文的文体

三、八股文的题目

四、八股文的发展演变简史

八股文评析

黄子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评析:现存最早的八股文,文涉歌颂,体似宋元经义

杨慈: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一节

评析:标准八股文的“始基”之作

于谦: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评析:于谦和他那个性毕露的八股时文

薛碹:仪封人请见一章

评析:大儒薛碹及其有纯儒风度的八股文

商辂:子日:“管仲之器小哉”一章

评析:商辂及其古质庄严的八股文

岳正:今夫天一节

评析:岳正和他貌似平淡,实则品位雅纯的八股文

王恕:乡人皆好之一章

评析:直声动天下的王恕及其清微细净之文

丘溶: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评析:有转移文运之功的丘溶和他的明体达用、雅正俊伟之文

李东阳:由尧舜至于汤三节

评析:力倡文法的李东阳和他巧法兼备的八股文

王鏊: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评析:被称为制义开山的王鏊及其众法皆备的八股文

王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评析:理实气足的王鏊时文

王鏊: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评析:法备辞雄的王鏊时文

钱福:春秋无义战一章

评析:时文大师钱福及其正大醇确的八股文

钱福: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一节

评析:手法新奇又典则深严的钱福时文

罗伦: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一节

评析:开创了长题局法的罗伦八股文

吴宽:子在齐闻《韶》一章

评析:生性不喜时文却又以学者型八股文鸣世的吴宽及其八股时文

顾清:子谓《韶》尽关矣,又尽善也

评析:顾清及其有“制义之极则”美称的八股文

唐寅:禹恶旨酒而好善言一章

评析:风流才子唐寅及其方严正洁的八股文

王守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文武双全的思想家王守仁和他体识高卓、文质得中的八股时文

王守仁:子哙不得与人燕二句

评析:善于演绎推理的王守仁八股文

李梦阳:管仲相桓公四句

评析:复古派文学健将李梦阳和他朴老古淡之时文

唐顺之:子莫执中一节

评析:以古文为时文的开山祖师唐顺之及其坚凝浑厚的八股文

唐顺之: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六句

评析:善于融经液史的唐顺之八股文

唐顺之:武王缵太王二节

评析:化比偶为单行,有散文化倾向的荆川八股文

茅坤: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评析: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家茅坤与其古雅温醇的八股文

归有光:天子一位两节

评析:时文大师归有光及其使制义一术百世不湮之八股文

归有光:宋经将之楚一章

评析:具有清醇淡宕之致的归氏八股时文

归有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评析:湛深经术、淳古高逸的归氏时文

归有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节

评析:善熔古文时文于一炉的归氏八股文

瞿景淳:天子一位六节

评析:名列明代八股文四大家的瞿景淳及其理醇法圆、平易气厚的八股文

瞿景淳:事君敬事而后其食

评析:机巧圆融的瞿氏八股文

薛应旃: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 一章

评析:著名学者薛应旃及其学理精醇的八股文

王世贞:天下大悦咸以正无.换

评析:文学家王世贞及其清真健拔的八股文

张居正:生财有大道一节

评析:以豪杰自许的张居正及其政治家型八股文

许孚远:夫子为卫君一章

评析:文武全才的许孚远及其理熟而词快的八股文

王锡爵:知止而后有定一节

评析:首辅王锡爵及其融贯经史、精理明辨的八股文

胡友信: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评析:与归有光齐名的胡友信及其理真义精的八股文

胡友信:书同文,行同伦

评析:雄浑典雅、理足气充的大师八股

邓以赞: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评析:邓以赞及其恪守雅正传统的八股文

汤显祖:女有馀布

评析:才子型的八股名家汤显祖及其清纯生动的八股文

汤显祖:我未见好仁者一章

评析:才子笔下的八股文具有文学色彩

汤显祖:其君子实四句

评析:非真才子无此穷极工巧之作

董其昌:春省耕而补不足为诸侯度

评析:书法大家董其昌及其工巧流丽的八股文

赵南星: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评析:东林党人赵南星及其针砭时事的八股文

顾宪成:敢问交际何心也一章

评析:东林领袖顾宪成及其题理纯正,写法新潮的八股时文

顾宪成:惟仁者能以大事小一节

评析:内容庄雅有度,体式不循常格的万历传统派八股文

陶望龄:子问公叔文子全章

评析:引领时代潮流的陶望龄及其奇矫之文

陶望龄:出门如见四句

评析:开奇矫文风先河的会元墨卷

王思任:许子冠乎

评析:为人谑浪却为文高洁的王思任及其清雅之文

王思任:人莫知其子之恶

评析:洁净中含静光远致的晚明小题文

钟惺:孔子日诺

评析:钟惺及其古文与时文相融合之八股文

钟惺:象日以杀舜为事

评析:独抒己见,追求深幽孤峭风格的钟惺八股文

周延儒:小子

评析:大奸周延儒及其意蕴万千、飘逸秀雅的八股文

周延儒:微服而过宋

评析:构思精巧、生动活泼的权奸小题文

章世纯:天下有道 四节

评析:雄踞于天启八股文坛的章世纯及其以善于融会旨趣,发挥理奥而著称的八股文

金声:德行:颜渊一节

评析:被后世称为“文章最高,忠义最烈”的天启八股大

师金声及其悲凉雄奇、理深情真之作

金声:言不顺,则事不成

评析:借题以抒胸中积郁,寄托感时伤事情怀的金声八股文

金声:天下之民举安

评析:朴质老辣,用法无痕的大师八股文

项煜:其争也君子

评析:只用八股文操练嘴巴及文笔的项煜及其刻意求新之作

项煜:禽兽逼人则近于禽兽

评析:技法高妙的截搭题文

叶绍袁: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

评析:名士风流的叶绍袁及其万变不离本源的八股文

叶绍袁:涕出而女于吴

评析:文采风流的晚明小题文

文震孟:子路问政。子日:先之劳之

评析:方正峻洁的文震孟及其激昂悲愤之作

谭元春:道并行而不相悖

评析:谭元春及其古文化了的时文

谭元春:曾皙嗜羊枣一章

评析:善作翻案文章的晚明八股

艾南英: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评析:崇祯八股文振兴运动的主将艾南英及其有感而发、朴质坚辣的八股文

艾南英:无伤也

评析:借经义以道世事的崇祯八股文风

陈际泰: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评析:才气绝伦的陈际泰及其纵横开阖、新意迭出的八股文

陈际泰:子日:直哉史鱼一章

评析:气势雄浑,于正内见奇的陈际泰文

曾异撰:圣人之忧民如此

评析:勉为制义却成名家的曾异撰及其奇气排荡之文

黄淳耀:庄暴见孟子日全章

评析:身文并烈的八股文名家黄淳耀及其古健老到、沉郁苍劲的八股文

黄淳耀:见义不为无勇也

评析:直刺时事、发抒忠愤情怀的救亡时文文风

陈子龙:子日: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膝薛大夫

评析:欲靠振兴八股文来挽救世道人心的陈子龙其人其文

陈子龙:子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评析:清新古健的陈子龙时文

罗万藻:位卑而言高一节

评析:人品高洁的罗万藻及其清微淡远的文品

侯峒曾:孔子日:天下有道一章

评析:节操忠烈的侯峒曾及其借经义以抒激愤之作

刘侗:送往迎来

评析:得竟陵派精髓的刘侗及其奇隽古雅的八股文

刘侗:孽子

评析:语言诡奇、句式短促的刘侗小题文

试读章节

八股文又叫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是一种俗称,它是明代朱元璋创制的一种科举考试文体。

也许是政治制度创制大师朱元璋谋虑太过周密深远,在构建八股文时配置了太多的文化要素;也许是这些文化要素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太过深厚;也许是人们在解读时渗入了太多的感情色彩,未能客观全面……反正存活了五百多年,又废止了百馀年,凝结了无数士人爱恨情仇的八股文身上有着许多难以破解的密码,时至今日,连什么是八股文都未能准确解读。

八股文是什么?六百年间,有多少才智之士作过破解,只不过在八股文弊端未显时从肯定的角度去破解的多;而当其势衰颓,弊病尽露时从批判的角度去解读的人便多了起来。若从破解者的身份去辨析,则科举顺利者从肯定的角度去破解的多了,科途多舛者从反面去破解者不少。如:

八股文是“攫取荣利之资”,“如人涕唾”,八上公车而不遇的明代八股文大师归有光如是说。

非孔斥圣、骂名震烁古今的李贽却与他唱了反调,说八股文为“古今至文”。

“六经子史,商彝周鼎也;唐诗元曲,法书名画也;明之八股,则泥佛彩花也”,“虽穷工极巧,旋瞬即坏”,“诸体之难,无过于制义,盖用以镂刻学究之肝肠,亦用以消磨豪杰之志气也……嗟嗟,八股之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乡试屡经败北,以一领秀才青衿终身的晚明著名文士张岱如是说。

与张岱同时代的著名文人陈弘绪在崇祯年间却说:“八股,学问聪明之会也。三百年人主玉帛在是,即人才川岳在是。故辛亥(洪武四年明太祖开科举之年)以来八股未窥而能诗古文者鲜矣。”

清兵人关后,在腥风血雨的武器批判之中,晚明尽显的八股文弊端暂时隐藏了,据近代著名思想家冯桂芬说,“国初之时文,未尝不根柢经史,胎息唐宋古文,程墨有程,中式有式”,除开一批明朝遗老遗少为哀痛故国之破灭而对它作批判性破解外,大多是从正面对它进行解析。所以尽管在康熙二年、雍正时及乾隆三年都有废存八股文之争,但终因八股文能“阐发圣贤之微旨,以观其心术”,“时艺所论,皆孔孟之绪言,精微之奥旨。参三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准绳以密其法律,虽日小技,而文武干济、英伟特达之才,未尝不出乎其中”(见《清史稿》),“若废制义,恐无人读四子书,讲求义理者矣”(见《清稗类钞》考试类),而终于将八股取士制保留了下来。

然而,“嘉道以降,渐不如前,至近二三十年来遂若探筹然,极工不必得,极拙不必失,谬种流传,非一朝一夕之故,断不可复以之取士”(《校邠庐抗议》),从批判的角度去破解八股文的言论又多了起来,废止之说甚嚣尘上,终于导致光绪二十七年废除八股文的上谕颁发。

在此期间破解八股文的言论值得重视的,有少年科第且为著名古文家汪琬之说“时文虽然无关诗与古文,然不通八股,理致终无由分明”(《池北偶谈》);

有受乾隆赏识,命之编选《钦定四书文》之时文大师方苞所说的八股文“所以久而不废者,盖以诸经之精蕴,汇涵于四子之书.俾学者童而习之,日以义理浸灌其心,庶几学识可以渐开而心术归于正也”(《钦定四书文.奏折》);P1-2

序言

曾德明君要我写一本《八股文鉴赏》。我本山人野性,不惯遵命作文,这回,却欣然而从。因为多年来岳麓书社的朋友们待我不薄,要书给书,有事办事,如今人家要你给他们办点事,你能端架子吗?投桃报李,我再迂腐,这点人情世故,这点好歹我还是懂的,这个命便非遵不可了。

我那本《明代八股文史探》出版后,虽溅起了几簇浪花,获得了好评,但毕竟是在“探”,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些问题认识还不那么深入、那么正确。经过了这些日子的学习、揣摩、分析、比较,自认对八股文的认识又深入了一些,颇有些话想给读者倾诉一番,现在岳麓书社的朋友给了我这么个大好机会,我还能装乔做致,拿捏一番吗?

于是,便有了这本小书的编纂问世。

也许是对塑造士人灵魂发挥了五百多年效用的八股文功用有了真切的认识,也许是依例要在废除八股文和科举制百年之际弄点应景文章,总之,近年来谈论科举制和八股文的文章多了起来,冷门货一下变成了热门货。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隔靴搔痒之论,例如,对什么是八股文和八股文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便众说纷纭,给人以莫衷一是之感。八股文是什么?明清两代许多学者都论及过,但与今人一样,大多是各执一端,未窥全豹。

八股文又叫制义、制艺、经义、时文,八股文只是一种俗称。它是一种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其谋臣刘伯温精心创制的。

它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五经》中摘取,且要摹仿古人语气,根据程颐、朱熹的传注来阐发题旨。

为了让题目中蕴含的义理得到深入、全面的阐发,八股文设置了特殊的程式,即必须先破题、承题,再起讲,其标准体式的正文部分,必须用有声律要求,两两相对的四个有逻辑关系的对偶段落来阐发题旨的精义奥旨,在规定的起、承、转、合的逻辑程序中将题旨阐发无遗。

说到底,八股文是一种有固定的程式要求,专门用来阐发《四书》、《五经》义理的特殊命题论说文。作八股文是在床铺底下抡板斧,螺蛳壳里做道场,要因难见巧,因难显才。

比照时兴的说法,八股文是明清两代士人学习《四书》、《五经》的心得体会,只不过它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而已。学习心得体会写得好的很少,古往今来,这是通例,故顾炎武说明代万历以前,能留之久远的八股文不过数十篇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用以作育官员的一种素质训练课程。有人说,“时文托空言,不适于用”,人们一考取进士走人仕途便将它丢在脑后,写八股文只让人徒耗精力,毫无用处。从明清两代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八股文写作是一种素质训练,不能看其训练的方式与手段,而要看其效果。

冯桂芬说:“盖以考试取士,不过是别其聪明智巧之高下而已。”由于明清的统治者以八股文写作的优劣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这就是清代乾隆初年军机大臣鄂尔泰所说的“科举之法不同,自明至今,皆出于时艺”;加上朱元璋又有不经科举不得授官的规定,受利禄的驱动,明清两代士人无不竞奔于科举之途,童而习之,自觉自愿地去攻读儒家经典,尽力把握程朱传注,体会孔孟思想,掌握正、反、起、承、转、合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皓首穷经,尽力把八股文写好。久而久之,经过八股文写作的训练,士人们便有了不同程度的政治、文化素养,促使他们去修心养性,完善人格,牢固地树立起了儒家正统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培训出了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从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中选拔优秀者充任各级官员,尽管八股文从此被他们忘记一空,然而这两种素质却永久地留存在其心中,发挥作用,他们便足以担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任。明白了这一点,您能说八股文只能让人徒耗精力,毫无用处,是亡国之祸源吗?

八股文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这也是许多人,包括不少学者都未弄清过的,他们以为八股文必定会有八股,至少也要有六股、四股。他们不知道,文有八股这是一种标准的体式,是八股文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八股文初创时期,不过敷衍书理而已,其词简朴,其文短小,根本不分股,只如古文一样,依题之字面分两段或三段阐述其义理而已。故其时将八股文叫做经义。

永乐后期和宣德时期,八股格式虽已出现,但不常用,大多数两股四句,或对或散,尚无定式。不少八股文采用的仍是散体结构。

从正统到景泰、天顺的三十年时间里,八股格式开始普遍使用,不过仍不排斥两股、四股,甚至是散体结构的八股文。

到成化以后,八股格式才开始普遍使用,八股格式成为正体,其他均成为变体。在考场上若用变体考卷则会被视为不合式而被黜落。事关个人前程,士人们自然会遵循功令,写作八股正格之文,八股文到了这时才成了货真价实的八股文。前人语句,多对而不对,参差不齐,至成化后则裁对整齐,机调圆熟,纬以义法,文体已定。

这种状况也只维持了百来年的时间,到隆庆、万历之后,八股体式又被逐渐放弃。

由于八股之法,排比均有定式。本来一题之义理,有须博衍数十端才能讲尽者,也有只要举其一端便可扼要而阐发无遗者。若不从实际出发,一律只准用八股来阐述,那么内容多端者就不可能阐发尽,而题义只要一段便可讲尽的又必须凑成八股去阐释,且每一说必作一出股,然后又必摹其出股之语作一对股,斤斤然句栉字比而不敢或乱。照此规定写出的文章不仅不能正确阐发题旨,还严重地束缚士人思想。所以从嘉靖后期开始,特别到万历中期之后,士人们便趁朝政腐败,统治者控制力大大削弱和资本主义萌芽时商业行为与意识冲破了封建政治所能容许的范围而成长,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已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之机,对苛严的八股体式进行了冲击。他们厌苦八股拘牵法脉陋习,自八股格式外,又使用了两平、三平、四平,前后截、散体等结构来写作。即便是用了八股,其句子也不一定讲求对偶,或对或散,均无不可。特别是到天启之后,废弃八股格式已成为士人的一种集体行为,八股格式只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一种历史符号。以致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大发感叹说:“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孟子日:‘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今之为时文者,岂必裂规俪矩矣乎?”

八股文的文体格式便是这样不断地演变着的,以为八股文必定要具有两两相对的八股格式是一种误解。

应当指明的是八股文格式的发展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围绕着思想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而进行的。在八股文初创阶段,朱元璋规定只要讲明书理即可,阐发题旨可用古注疏,而不专主程朱两家,故其时体式尚宽,八股未创。到永乐中期后,朱棣为加强思想控制,颁《御制四书大全》和《御制五经大全》,罢黜古注疏,只用程朱传注,与此紧密关联,八股文的八股格式也在这时开始出现并开始推行。八股格式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迫使士人在规定的程式之内,将程朱所注释的题旨义蕴,一层层递进,一层层深入地阐发无遗。在写作八股的过程中,士人所受程朱理学浸染的程度也会不断加深,他们所受思想控制的力度自然也会加大。

到嘉靖之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业行为与意识冲破了封建政治所能容许的范围而自行发展,正统的儒家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极大挑战,要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的社会思潮冲击着整个社会。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反抗用八股格式来束缚、控制士人思想便成为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重要部分。于是从万历开始,八股格式便被逐渐放弃了,常用的是四股文、二股文,甚至是散体文。

本书就是为了帮助读者诸君了解什么是八股文和八股文的形式而编纂的。因为只有明白了八股文是什么,才能了解八股文的功能,认识它的历史价值和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而了解了八股格式的发展演变就可以懂得统治阶级是如何利用八股文来控制士人思想,和八股文是如何来影响社会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就掌握了八股文的真谛。

为达此目的,本书将明代名家的作品作为人选对象,因为明代是八股文的源头,在明代,八股文经历了创制、完善、定型、鼎盛、衰颓、变革、振兴的发展、演变过程,八股文的功能、原生态及变化态,正格与变格,对社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在这个时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只要把握了明代八股文,就等于把握了八股文的全部形态。因为清代八股文继承的是明代诸体皆备的成熟形态,没有那么多的曲折演变过程。之所以选取名家之名作,是因为这些八股文更能显现八股文的特征,更能反映八股文的演变过程,更能显现这些历史名人不为人知晓的另一面。特别是将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依次排列剖析,便能组合出一部八股文的发展史。八股文到明末已发展至极致:诸体皆备,作法齐全,臻无施不可之境,在技巧上达后世不可企及之高峰。故选取明代名家名作,就足以让人们领略八股文的神采风骨,认识其本来面目,也让人领略八股文的魅力。

在评析这些名家名作时,我对这些名家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作了较详的剖析,这样做是为了让读者们看到八股文的功用。因为八股文与其他文体不同,它对士人灵魂的塑造有着直接的巨大作用,他们的世界观又直接影响他们的言行,不述及其人其事则难以显现八股文的这种独特功能。

文题是八股文的灵魂,它决定了八股文的内容。八股文的文题类型达数十种之多,特别是一些连章长题,字数多达几百字,为了让读者们见识一下长题之长,我在正文里将这些全章题全文照录,但在目录中却不宜全抄,故只依明清八股文选本的惯例,写出该题的第一句,后加“一章”或“一节”等字样,望读者们见察。

笔者才疏学浅,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有高明来摘谬,私心不胜感激。

编写完这本书,正逢狗年春节,听着门外热闹的鞭炮轰鸣,看着窗上快活的烟花辉照,心中生出丝丝快意,将长期伏案引发的颈椎麻痛和烦躁情绪驱赶得干干净净。人说狗年吉祥,难道这就是吉祥之兆?我兴奋起来,决心乘势而出,将已经筹划好了的《明代科举史》和《清代八股史》写出来,莫辜负了那一堆堆爬梳好了的难觅资料,将那些学术空白填写出来。

龚笃清

丙戌年正月初五于长沙百明千清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股文鉴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笃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57751
开本 32开
页数 3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2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52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1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