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散文脉络的玄机 (百年散文探索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散文脉络的玄机》共分三编,论及百年中国散文的脉络的问题、“桐城谬种”的辩难、论语派、海派、学者散文、工农兵散文、散文热等等,对近一百年的散文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从史的高度,进行解读和阐释,呈现其发展脉络的玄机,把散文史的勾勒和理论的建树融为一体,对百年散文的观念、流派、现象做了很好详尽的梳理和分析,观点新颖且具有突破性。书中提及沈从文、何其芳、林语堂、张爱玲、梁实秋、钱钟书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家,对他们的研究使一般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散文的真谛和内涵。 作者简介 范培松,1943年7月生于江苏宜兴市,教授、博导,现为苏州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中国散文批评史》《中国散文史》《散文天地》《散文写作教程》《报告文学春秋》《中国现代散文史》《范培松文集》(8卷)等。 目录 论散文的三重境界(代序) 上编 章 百年中国散文脉络的玄机 节 “志”与“道” 第二节 “激进”与“中庸” 第三节 “乡”与“城” 第二章 “桐城谬种”之说的谬误与谬传 节 对桐城派批判的反思 第二节 桐城派的文学贡献和缺陷 第三节 “白马湖散文”是承接和延续桐城文脉的散文流派 第三章 “愤”:五四散文变革的驱动力 节 “愤”:五四散文家的破坏心态 第二节 五四散文蜕变的脉络 中编 第四章 京派散文的文化思乡梦 节 文化选择及其审美心理特征 第二节 沈从文 第三节 何其芳 第四节 其他京派散文作家 第五章 崇尚闲适格调的论语派散文 节 文化心理、理论资源和抒写策略 第二节 林语堂 第三节 其他论语派作家 第六章 注重圆通,追求流行色的海派散文 节 文化性格和审美特征 第二节 张爱玲 章衣萍 苏青 第七章 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学者散文 节 文化精神特征、渊源及影响 第二节 梁实秋 第三节 钱钟书 王了一 下编 第八章 自我变形:“工农兵”人时代的散文 节 角色转换:“工农兵”人的提出和确立 第二节 “工农兵”人的首次集体亮相:军旅散文 第三节 “工农兵”人的变脸艺术:散文“当诗一样写” 第四节 与体制不和谐的声音 第九章 “散文热”:重塑“自我”灵魂的狂欢 节 “散文热”整体观 第二节 “散文热”中的散文嬗变脉络 第十章 “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回归和确立 节 《随想录》的“我是我”的呐喊之后的孤独 第二节 从“静虚村”到“商州”:贾平凹的“自我”回归探索之艰难 第三节 文化散文:“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实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散文脉络的玄机 (百年散文探索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范培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方出版传媒集团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81081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8000 |
出版时间 | 2016-5-1 |
首版时间 | 2016-06-01 |
印刷时间 | 2016-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45.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