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体系完善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国以民为安,民以食为安,食以安为先,食品是国民很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安全增添许多负面影响。正如当前现代食品工业的发达在带给人们餐桌上丰富多彩的“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亦波及优选,在缺乏有效规制的情况下,优选性食品安全事故不时爆发,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的中国,这一问题尤为凸显。近几年来,从“三氯氰胺”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毒胶囊”,从“苏丹红”到“毒豆芽”,从“僵尸肉”到“黑心榨油”,一批批危害食品安全的恶性案件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举国上下予以高度关注的焦点。其实,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加工、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多重环节,每一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危及到人们的饮食安全,轻则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权利,重则关乎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不可小觑。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构筑一个安全而和谐的饮食环境意义重大而深远。但应当清楚,冀希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自我救赎”或向其输送“道德血液”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简直是不切实际的赌注。食品安全理当成为法律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直接保护食品安全的立法支撑核心为《食品安全法》和《刑法》,而前者为行政法律,需要刑法与其协调并作为其坚强的保障法、后盾法,所以迫切期许刑法在规制食品安全问题上有所作为。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保护体系,提升刑法规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效果,充分发挥刑法有效遏制和预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保障功能,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评析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章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演进与特征 二、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不足及思考 三、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模式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零容忍"政策之倡导 一、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政策的现状与不足 二、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零容忍"政策之基础 三、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零容忍"政策之设想 第三章当前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罪名体系之不足 二、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罚体系的不足及思考 第四章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体系完善的具体建言 一、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罪名体系之完善 二、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罚体系之完善 第五章我国食品安全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平台之构建 一、食品安全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逻辑基础 二、当前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平台构建的有效路径 第六章我国食品安全司法解释所呈现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食品安全司法解释实施情况和主要问题 二、完善办理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意见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体系完善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仝其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7689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首版时间 | 2020-09-01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6 |
CIP核字 | 2020136163 |
中图分类号 | D924.364 |
丛书名 | |
印张 | 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