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传一文集
内容
前言/序言

编者的话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015年3月9日,朱传一先生与世长辞,至今已是四年。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鲜活地留在许多人记忆里,他的思想精神依然被许多人视为珍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杨团曾说:“他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中国公益界整整三代人。在中国社会保障界和中国慈善公益界,他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简称,爱德传一基金)以朱传一先生的名字命名,初衷即是纪念和传承。它由陈越光、顾晓今、黄浩明、吕朝、丘仲辉、商玉生、徐永光、杨团等八位公益人共同倡议,爱德基金会、恩派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十家基金会于2017年8月联合创立。
中国民间公益自1978年复兴以来已经走过40年历程。2016年《慈善法》的出台的确树立了中国公益慈善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但是中国公益慈善在文化传承、共识凝聚、理性行动等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从近年来公信力负面事件的愈加频繁出现便可窥见一二。这些对于中国公益慈善下一个40年的发展都是必须重视和回应的议题。
爱德传一基金的使命是“共建慈善文化平台,共享慈善文化价值”,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传承、建设和推广中华慈善公益文化与精神,引领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创新,推动社会建设。编辑出版《朱传一文集》是爱德传一基金□□个阶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旨在把朱先生彰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和公益理想发扬光大、传承开去。
《朱传一文集》收录的文稿和书信都来自朱传一先生的亲笔或口述。先生在80岁高龄的时候,就曾对自己当时存留下来的230多份文章、讲稿、资料、信件等按照年份进行初步整理,还曾在2007年写过一篇题为《从考察美国社会到进行“本土化”实......

作者简介

2016年11月27日,八位倡议发起人与爱德基金会、恩派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十家基金会代表,在北京正式召开联合发起委员会会议,决定以专项基金的形式将传一慈善文化基金设立于爱德基金会。由此,该基金正式命名为“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简称“爱德传一基金”。
爱德传一基金立志打造成为一个百年慈善文化基金,不汲汲于过眼辉煌,不戚戚于一时黯淡,所恒久追求者唯有使命:共建慈善文化平台,共享慈善文化价值。

目录

编者的话/1
纪念我的老师和领路人——朱传一先生 杨团/4
高山景行朱夫子公益路上一明灯 徐永光/8
百年传益生生不已 丘仲辉/14
追忆朱传一先生/20

参与筹建美国所
美国人士注视中国的经济变革/3
美国学术界人士谈研究美国/9
国外对中国经济改革方针的看法和建议/13
为什么这是一场“风险性”较大的改革?/19
美国学者谈经济发展中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22
附录1: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认知美国/25

开拓社会保障体系
美国学者、专家对我国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35
考察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及所获启示/39
关于建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雏形问题/53
中国经济改革的“稳定剂”及其“第四根支柱”
  ——国外学者对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57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及分析/60

探索老龄化社会对策
美国的老年学研究与老龄问题/85
美国老年人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及其前景/94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养老制度的变迁/108
开拓互助组合养老的新模式/116
附录2:中国老年社会学需要研究些什么课题?/120

推动社区发展实验
国外社区发展实验的进展和我国社区发展的前景/127
社区服务与建立社区发展指标体系/135
关于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问题/144
社区建设及其在中国发展的意义/153
附录3:80年代以来的社区发展实验/162
附录4:社会指标的应用/169

探路现代慈善本土化
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化及其发展前景/175
关于中国基金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186
慈善机构与基金会筹资方略/196
中国非营利部门的成长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206
中国民间公益事业发展的轨迹与趋势/211
“孵化”过程要坚持“三靠”/219
附录5:由两种“孵化”说起/221
慈善与社会变革/226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慈善事业/227
慈善与“维稳”和“维权”
  ——以慈善促进社会改革与进步历程/228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治理中促进社会组织成长/229
附录6:美国基金会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231
附录7:与非政府组织(NGOs)有关的各类组织/237

书信
给崔乃夫的信——关于社会保障/243
给崔乃夫的信——关于“社区服务”一词的翻译/245
给崔乃夫的信——关于社区发展/247
给阎明复的信——关于社会部门在中国的发展/251
给《慈善》杂志的信——关于旧物资源的慈善运营/253
给阎明复的信——关于NPO工作及其未来发展/256
给丘仲辉、张利伟的信——关于“信息与动向讨论会”的设想/258
给丘仲辉、张利伟的信——关于中国NGO从业者需要“韧”劲儿/261
给吕朝的信——关于公益性NGO的发展规律/263
给丘仲辉、张利伟的信——关于鹤童/265
给崔乃夫的信——关于“慈善风暴”/267
给杨团的信——关于爱德基金会发展/270
给陈迎炜、吕朝、章萍、商玉生等的信——关于恩派(NPI)的成长/272
给吕朝的信——关于NPI的两条战线——发展增量与协同“明白人”/274
给吕朝的信——关于发展民间民主力量与第三部门的兴衰/276
给顾晓今、王冠丽的信——关于中国现代慈善的成长与生命力/279
给王维娜的信——关于NGO/NPO的案例研究/283

附件
朱传一年谱/287
朱传一生平/291
爱德传一基金简介/317

内容简介

《朱传一文集》编撰出版概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朱传一先生生前以促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是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保障的头一人,也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和见证者。他深谙现代慈善的生命力所在,不但著书立说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和弘扬公益精神,同时身兼数家慈善组织的董事、理事和顾问等职务,身体力行,殚精竭虑,影响和激励了中国几代公益人,是当之无愧的公益思想家和领路人。
为了纪念朱传一先生,也为了促进中国公益慈善思想研究,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拟从朱传一先生的遗作、书信、笔记等资料中遴选出代表性的篇章,编辑为一本纪念文集出版

内容推荐
本书概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朱传一先生生前以促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是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保障的第一人, 也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和见证者。他深谙现代慈善的生命力所在, 不但著书立说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和弘扬公益精神, 同时身兼数家慈善组织的董事、理事和顾问等职务, 身体力行, 殚精竭虑, 影响和激励了中国几代公益人, 是当之无愧的公益思想家和领路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传一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
译者
编者 编者: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45671
开本 16开
页数 318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7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26
CIP核字 2019054693
中图分类号 D632.1-53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