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人和谐(生态文明与绿色行动)/新视角科普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工业化的高度发展给人类带来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棘手的生态困境:环境污染,资源告罄,物种绝技,山河凋敝……

本书将从地球家园的视角探讨一种绿色的生存方式即生态文明,书中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其境,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内容推荐

人类的生存能否安康持久,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即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方面我们大多思考得比较多,后者即在物质文明、特别是在生态文明方面,则相对欠缺和滞后。

本书将从地球家园的视角探讨一种绿色的生存方式即生态文明,由于工业文明制造的种种困境,山河凋敝,资源告罄,物种绝迹,环境污染等众多棘手的生态问题,如何处理,人类到了必须重新做出选择的时候。

书中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其境,是我们不二的选择。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追求自强不息的同时,怎样恪守环境伦理?厚德载物,回归自然也就回归了传统——多一些浪漫,少一些浪费!争做一个合格的地球公民,节能减排,从“素”做起,绿色生活每一天,以求得天人和谐,永续发展。

目录

从地球家园到生态文明

点燃绿色激情 传递和谐梦想

我理解的地球伦理

嫦娥卫星与秦巴老虎

从地球家园到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和谐其境

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的新转折

扣强环境建设 促进天人和谐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生物

湿地的减碳功能

呈现加速度的物种灭绝“多米诺”

自然状况

警世危言

清明 到麋鹿苑扫墓

危机事例

麋鹿、白鳍豚情系天鹅洲

发现新物种及病毒变异

生态文明的特点

势在必得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表现层面

三原则 四分法 五要素

环境道德

人与动物

人与动物的恩恩怨怨

震前动物有预兆 老鼠家犬曾救人

理解雨燕环志 放飞希望之鸟

尽狼之道:从野生动物狩猎额度拍卖谈起

理解狩猎:动物保护途径之一

保护自然

自然保护 建立国家公园

阅读树木 倾听自然

荒野 此地无价胜有价

焦作游感

城市野生动物 远亲不如近邻

多一些浪漫 少一些浪费

湖北三阳 观鸟天堂

嘉兴文气盛 乌镇烟雨蒙

婺源随笔

“鸟语唐诗”赏析

诗意地栖居

咏牛唐诗 牧歌袅袅

湿地:诗意之地

厚德载物 知难行易

知难行易说素食

绿色生活 厚德载物

绿色生活

实现节能减排 心动不如行动

素食——绿色的生存方式

理性推广素食 防患粮食危机

生态文明每一天

世界湿地日

世界森林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世界地球日

国际候鸟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世界无烟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保护臭氧层日

世界无车日

世界旅游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世界动物日

世界粮食日

世界素食日|

试读章节

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伟大创新,是中共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小康目标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存方式和价值理念的世界性的革命,是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次新选择。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做了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立足严峻形势、把握环保规律、借鉴国外经验教训、适应环保当前和未来要求提出的。这一重大战略,既是文明形态的进步,又是社会制度的完善;既是价值观念的提升,又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既是中国特色环保道路的目标指向,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有益尝试。

可以说,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我理解的地球伦理

我从事自然保护特别是动物保护工作已逾20年,在与动物为伍、以自然为师的日日月月,未曾懈怠的就是阅读,与书为伴,与自然类图书为伴。毕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初期所读之书多为生物学、动物学、分类学、地理学等知识类,如今则偏爱文史哲。每当进入书店,便流连于哲学人文书架之间,寻觅着有关自然的人文书籍,是演讲的需要,撰稿的需要,还是灵魂深处对绿色文化、生态文明的热衷与求索,一言难尽。

在东方哲人中,我偏爱引经据典于中国的老子和印度的甘地;西方哲人中,则常把被誉为“西方的道家”的约翰缪尔和“大地伦理观”创建者利奥波德挂在嘴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的伟大与其说是善于改造自然,不如说是善于改造自己”“人类的爱、希望与恐惧与动物没什么两样,它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都是滋润我心田的雨露。而“大地伦理”更是我选择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思想基础,从事科教实践和科普创意的理论基础。

“大地伦理”是要把人类从地球生命共同体中的征服者的面目,转变为平等公民的角色。它暗含着对每个地球公民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大地本身的尊敬。大地伦理不仅把道德对象扩大到动物,而且涉及整个生态,将原来只限于人与人的道德范畴扩展到大自然,人类不应有特权。

“大地伦理”的首要原则是:“一件事,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完整性、稳定性、完美性时,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世界自然宪章有这样的要求:应信服,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重要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受到尊重。为使生命的每种形式都得到尊重,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准则的支配。这种道德准则就是生态或环境道德。

环境道德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呢?环境道德是一种保护环境和保护地球的道德,是一种世界性的、关于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道德。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环境道德的核心是: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尊重自然。反之,就是不道德。公正是环境道德的主要原则。

为什么要恪守环境道德?

第一,资源有价值,但又是有限的,自然消纳废物能力也是有限的,无度索取和排放,就会损害环境,即我们的生存基础。

第二,地球长期进化形成的完美与平衡,人类无权打破。

第三,任何巨大力量,如无道德约束,就会被滥用。如科技巨大的改变环境的力量,需要受到道德约束。

环境道德的目标:其一是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益于人类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其二是维护地球基本生态过程,益于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环保,既是利己,也是利他。所以说,环保是一个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个积德的事业。 嫦娥卫星与秦巴老虎 2007年底前,中国发生两件闻名遐迩的事件:一是嫦娥1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一农民向世人宣称他拍摄到了华南虎。前者无疑是国家强盛、科技昌明的体现,显示人类的自强不息;而后者,一“虎”激起千层浪,人们对一纸虎照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因为感觉遭到“忽悠”,大有口诛笔伐声讨那位农民的态势,大家由此还对媒体的公信度、对主管部门的应对力,生出些许疑惑。

其实,冷静思索一下,如此“谈虎色变”不是坏事,这么强烈的反响,正说明我们社会对自然、对生态、对野生动物的关注程度在提高,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思维在回归,生态文明之势渐成气候。人们已从只关心一己生存,转向也关注人以外的其他生灵了,这不就是一种博爱精神,一种利他情怀,一种生态伦理初露端倪吗?我看,有关部门应好好地利用这个时机,把保护濒危动物的理念普及一下,把整个社会的生态道德提高一下。

在这个事件中,一些“雄辩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唇枪舌剑,争执不休,似乎觉得把照片的真假虚实弄清楚就算探求甚至捍卫了真理,而对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如此紧张的关系仍视而不见,甚至声称对老虎的命运,对动物的灭绝毫不关心,实为争小理而失大道,谋小利而忘大义。事实上,大自然的事情也不是总能一争就明、一证就清的。乾隆皇帝曾误认为天下之鹿均为夏季脱角,不料,以后发现麋鹿乃是冬季脱角,于是感叹“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

人类的探月行动不仅是一种技术的飞跃,触角的延伸,更是一次视野的拓展,思维的升华。让我们把问题的视角转至嫦娥卫星上吧。假如你从太空看地球,在无数星体中,只有地球是有生命的,地球上的芸芸众生,数以百万计的物种,大体包括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而人和老虎都是动物界成员,都是在地球母体孕育、共同进化几百万年的生命形式。P4-7

序言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从采集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已有200多年历史。在这些国家里,约有10亿人民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水平,实现了现代化。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没有离开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但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后果: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恶化,引起了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2008年9月以来,世界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到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三重危机,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一场国际科技竞争、技术革命正在兴起。

综观世界各科技强国的动向,这场技术革命将发生在如下领域: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主的能源技术革命,以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为主的环保技术革命,以纳米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为主的材料技术革命,以转基因育种、新型生物能源、干细胞再生医疗、创新药物为主的生物技术革命,以3G手机网络、新一代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为主的网络技术革命。其他的重要领域还有空间、海洋,以及地球深部的开发利用等。

21世纪的特征是:数字化的世界,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化的社会。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文理兼容的、具有知识生产(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运用)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以上观点与角度就是这套科普丛书的视角。

本丛书尝试以新的视角和写作技巧,探索青少年科普读物的创作风格。其特点为:

第一,在选题上:首先选取与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民生、改变或即将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的技术成果(或领域),重点展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改变,力争做到具有前瞻性,以促使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向往。

第二,在创作技巧上:寓知识于故事或事件之中。以故事(或案例)切入主题,展开并加以分析,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融,步步深入,引导读者进入科学胜境,共同经历科学发展的过程。

第三,在传播科学知识上:要求有核心知识点,提出重点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读者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精神,接受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丛书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并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人和谐(生态文明与绿色行动)/新视角科普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866021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171.1-49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