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分答(1分钟让你的知识变现)
内容
试读章节

1.1 为什么能“躺着赚钱”

分答的主页上赫然写着:值得付费的语音问答,十万知识网红等你来问这是在行团队孵化出的一款付费语音问答产品,2016年5月15日正式上线。

你可以提问分答上任意一位明码标价的答主任何问题,如果对方选择回答的话,你就会收到一条60秒内的真人语音回复。

分答和在行都是北京果壳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公司的创始人是姬十三。在行的出现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新模式”,而分答则更进一步,被称为“知识零售版的在行”。

想要了解分答,不得不先从在行开始研究。

在行:行家指路,少走弯路

在行,一个付费的O2O知识技能咨询平台。

据说已经超过1万名行家入驻在行平台,明确自己咨询服务的主题和提供的内容,明码标价自己一小时的时间费用。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位行家,付费后即可与他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学员通过约见行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行将社会各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打包成服务出售,为大量的知识工作者提供了获取额外收入的一种途径。行家们借助平台提升个人品牌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满足和物质利益的双丰收。在行上线一年以来,平均每日交易量达800次,客单价平均超过400元。在在行平台上,萧秋水老师已经约见了超过260人,平均每个月约见10~20位网友,轻轻松松月入万元。而在行是在2015年3月才成立的。

分答:知识零售平台

在2016年5月推出的分答平台则更进一步,你可以付费买一个人一分钟的时间,对方会用语音回答你的问题。

分答的游戏规则比在行更简单,用户在分答上介绍自己擅长的领域,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普通人可以设定在1元到100元之间,认证过的答主可以设置超过100元的提问价格。只要愿意付费,任何分答用户都可以向答主提出文字问题,答主的回答则是一条60秒以内的语音。当然答主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回答,也可以忽略不想回答的问题。

分答上线短短两个月,已经有超过10万人开通了分答账号。在分答上线第一个月,就有超过30位答主凭借这种一分钟碎片化的时间回复,轻松做到了月入万元。

《奇葩说》第三季的热门选手、编剧鹦鹉史航在分答中每个问题收费为38元,截至2016年5月28日下午,鹦鹉史航已经回答了1197个问题,总收入59 160元。而这个“最会赚钱的分答答主”的宝座差点被刚刚入驻的王思聪夺走,因为王思聪回答一个问题的收费高达3000元,截至5月28日下午,他只回答了16个问题,但总收入已经高达55 128.5元。

分答的“生财之道”

如果有人对答主的某个问题的答案感兴趣,他可以付费1元选择“偷听”这条语音回复。而这1元在分答平台收取10%的费用后,剩余的钱将由提问者与回答者平分。也就是说,假如一个提问被100个人偷听,那么提问者和答主都可以得到45元。如果提问者提问的费用不超过45元的话,他提问的成本已经全部收回。

有嗅觉灵敏的提问者发现了这里面的生财之道,主动设计问题提问不同的答主。答主回复后,提问者会主动把这些充满个性思考的声音回复并扩散到微信群、朋友圈,帮自己赚钱,也顺便帮“答主”赚钱。

所以,分答可以帮你躺着赚钱,赚到“睡后收入”。作为答主,甚至包括提问者,只要把好的问题扩散到朋友圈,就可以安心睡觉,等待这些问题通过社交圈不断被偷听和扩散。而每天晚上,分答平台也会通过贴心的微信服务告诉你,今天你的分答替你赚了多少钱。

本书作者秋叶大叔就养成了每天晚上10点看看今晚的分答收入,再愉快休息的习惯。

和过去的很多爆款互联网产品不同的是,分答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每个人都是这个商业模式的受益者。提问者可以找到自己想提问的对象咨询,还能凭借好问题的偷听收回提问的成本;偷听者通过去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了自己的困惑;答主可以利用分答获得提问和偷听的收入;至于分答平台,则会提取10%的运营费用。这个商业模式似乎避免了过去很多互联网产品免费的大坑。

这么有趣的玩法,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请看下节分解。

P2-6

作者简介
秋叶,本名张志,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学工处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
微博、微信打造“秋叶PPT”品牌,深受职场白领喜爱。网易云课堂明星课程《和秋叶一起学PPT》发布者,仅2014年销售收入便突破百万。开通微信公众号“幻方秋夜青语”,定位“微树洞”,专门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影响很大。该工作就工作,该玩耍就玩耍,该出书就出书,该分享就分享,一年读书120-180本。代表作有《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和秋叶一起学PPT》《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等。
林公子,北美留学生日报专栏作者,公众号Moon And Sixpence创始人,分答资深玩家。
目录

1 知识变现,你开始玩了吗

 1.1 为什么能“躺着赚钱”

 1.2 知识付费平台爆红全网的背后是什么

 1.3 如何做到如此之快的传播

 1.4 为什么分答能够超越其他同类产品

 1.5 关于各种质疑声音,我们怎么看

 1.6 从分答到分答小讲

 1.7 知识经济意味着什么

2 如何从零到一开通账户

 2.1 他们为什么要开通账户

 2.2 四步教你马上开通账号

 2.3 如何让你的账号更吸引人

 2.4 为什么有人乐此不疲地提问

 2.5 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提问定价策略

 2.6 有哪些合理回复问题的策略

 2.7 如何获得更愉悦的使用体验

3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3.1 如何找到最值得提问的人

 3.2 六招教你提出有质量的好问题

 3.3 五招教你提出别人愿意偷听的问题

 3.4 武超:在行人气小王子是如何玩转分答的

 3.5 王立登:疯狂向大V提问是什么体验

 3.6 苹果:为何我的提问能上精选推荐

4 如何在分答上做出高质量的回复

 4.1 好回复的三个标准

 4.2 有哪些好框架能帮我们一分钟快速回复问题

 4.3 如何高效准备一分钟的干货回复

 4.4 让你的回复更受欢迎

 4.5 如何让你的回复更吸引人

 4.6 如何让一个好回复得到传播

5 如何推广你的账户

 5.1 如何让别人知道你的账户

 5.2 如何将我的分答与微信公众号绑定

 5.3 重视运营和品牌推广带来的免费曝光机会

 5.4 强化和优质粉丝互动

 5.5 如何和优质答主互动

6 『憋大招』四十八天的背后是什么

 6.1 活跃用户到底是什么人

 6.2 为什么是专业人士而不是明星更适合

 6.3 “憋大招”归来后的变化

7 他们是如何玩转分答的

 7.1 访谈之萧秋水(职场)

 7.2 访谈之秋叶(职场)

 7.3 访谈之顾中一(健康)

 7.4 访谈之薛毅然(职场)

 7.5 访谈之邱晨(名人)

 7.6 访谈之女王C-cup(情感)

序言

知识经济市场上。游戏规则向拥有知识的人转移

我一直是分答坚定的支持者,最近分答拿到腾讯A+轮的融资,也说明了互联网巨头对分答前景的信心。

分答是知识经济下冒出来的应用,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知识经济和产品经济在运营逻辑上是根本不同的。

销售产品的互联网平台,不管是天猫还是京东,运营逻辑都是给你足够多的选择,然后总有一款适合你。结果就是商家死磕广告,平台大卖流量,很多商家忙一年下来,发现都是在替平台打工。

当产品不再稀缺,富裕起来的人就会选择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的提供者,不管是医生还是律师,是心理咨询师还是课程教练,他们统统有一个特点,就是短期内很难通过机器进行规模化的复制。

在知识经济市场上,游戏规则向拥有知识的人转移。内容产生者自然要拥有一部分定价权。

好的知识经济内容平台,其实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把领域内最好的知识工作者都请到自己的平台上,提供最好的服务。

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不是内容创业时代来临,而是消费升级了,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知识服务。好的知识服务总是稀缺的,那么为好的知识服务付费,让自己拥有优先服务权,就成为新的消费习惯。

对看到并抓住这一趋势的个人,赢是大概率的事件。

请教牛人,让他们为自己答疑解惑

为什么是分答首先抓住了知识经济的机会?

我们遇到问题时,往往希望遇到一个明白人,能一针见血地点破我们的困惑。所以,在中国有句话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己苦苦不得其解的问题,在别人那里早就已经破解。

请教牛人,让他们为自己答疑解惑,最好就是一句话点醒,这早就是植入我们文化深处的习惯。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如何让大家愿意为提问而付费。

当然有人愿意为知识提问而付费,但是在现阶段这样的人还很少,知识消费的习惯还需要培乔。

所以,分答真正的高明之处是让提问的人把问题扩散到朋友圈,朋友圈的好友如果想偷听,就需要支付1元钱。这1元钱,提问者分一半,答题者分一半,这样就把提问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最高明的是,分答抓住了微信红利。只要关注了分答的服务号,你的提问就会有收益。每晚10点,分答会在你的微信消息里显示你今日收入了多少,其实收入多少并不重要,每天有一点儿意外收入的惊喜感会让你欢喜。

人一开心,就会用这个惊喜的收入继续提问或者偷听。只要有人提问,分笞答主就有动力回复,毕竟分答只需要用个人的碎片时间响应,而这些时间原来做不了专业的服务,但现在我们可以提供微服务了。

就这样,分答打通了流量循环。能形成自带流量循环的互联网产品是不多的,腾讯公司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投资分答对分答最大的意义不是钱,而是微信生态系统接纳了分答,同时解除了分答发展上的最大隐忧。

聚合牛人,服务牛人,做知识经济的支付宝

那模仿分答模式有机会吗?我认为绝大部分跟风平台没有机会。

不如先看一组2016年的数据:

5月14日,知乎Live上线;

5月15日,分答正式上线;

6月5日,罗辑思维旗下App“得到”推出《李翔商业内参》,当天订阅超过1万人:教育的连接,有的知识达人的小讲课程不到21天就已经销售了10000份,收益已经突破10万元。

错过微博,错过微信,错过直播,别错过分答

自媒体平台风起云涌,先是微博,再是微信,今天又冒出直播。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这些平台都很尴尬。

为啥?拼不过颜值,打不赢卖萌,空有一身的专业知识,却要和“90后”的“小鲜肉”拼新媒体运营。这不是让知识工作者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拼吗?

在行、分答的出现,给知识工作者带来新的希望。我们只需要注意一个事实,很多行家答主,并不是微信大号、微博大号,但他们能赢得很多人的信任,这完全是依赖自己专业领域的积累。

分答也是一个营销号段子狗没有办法主导话题的平台,分答答主天然带有专业属性。你要做行家,你要做答主,如果没有专业属性,开通了也无人问滓。

作为知识工作者,要预见到借助网络提供知识服务,未来的知识服务会和现在的商品借助网络销售一样普遍,而且会更方便。

毕竟商品还需要物流,而很多知识服务只需要面对面交流即可。互联网恰恰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即使不能面对面也能交流沟通的一个平台。

我认为分答是目前最领先的知识服务平台,因为分答不是跟风性的产品,是在在行平台成功运营的基础上一点点悟出来的创新型产品。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大都是模仿硅谷产品再进行本土化的创新,但分答是首例引发硅谷模仿的中国创新型互联网产品。

分答这样的新互联网产品,一旦发展成功,将前途无量。所以分答一出现,我就在第一时间注册,第一时间卡位,第一时间推广,虽然经历了一段停摆,但是也可以给大家汇报一下战果。

从5月15日分答成立到11月30日,半年时间,我的分答粉丝就已超过2.5万人,在分答回复了3000个提问,收入超过了6万元。这些都是利用我的业余碎片时间获得的回报,与此同时,我刻意低调的在行约见也悄悄突破了50单。

作为知识工作者,如果持续坚持在在行和分答上运营自己的专业品牌,会发生什么?其实不仅仅是我,已经有一大批成功的先行者。在知识型IP训练营,很多专业人士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在行约见。不过很多人过去只重视在行,还没有足够重视分答,但就在最近,一些微信号运营者尝试了一下分答和微信绑定运营后,很快就发现,分答其实是给粉丝的一个福利,,让粉丝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和你产生直接的联系。

要知道,声音是可以带温度的,我们喜欢有温度的人。

不仅要做专业的人,也要做有温度的人,更要善于利用新的平台让别人知道这一点。

我们写这本书,也是希望普通人通过阅读这本书,看到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些趋势。其实不管是哪个平台推出的问答服务,只要你消化了本书的提问和回答策略,都可以马上拥抱知识经济。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思考:看到趋势其实不难,抓住趋势才是最难的。

秋叶

内容推荐

罗振宇说“分答”的诞生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提问和回答的双方都应参与收入分配,二是内容收费是大势所趋。分答作为知识付费时代国内领先的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已实现“躺着赚钱”的高效运营。秋叶、林公子著的《分答(1分钟让你的知识变现)》详细分析了分答“学到知识赚到钱”的平台优势,讲述了开通分答的步骤,向知识大V提好问题的逻辑,回答一个好问题的秘诀,帮助你学会高效提问的思维和技巧,一分钟解答问题的逻辑,明确个人品牌的打造路径。

编辑推荐

秋叶、林公子著的《分答(1分钟让你的知识变现)》从开始玩分答,到开通分答的步骤,以及后续再分答提问的技巧和一个高质量的回答。看完本书,你将学到如何像分答一样高效运营,将学到用高效提问的思维和技巧和迅速回复好答案的“密码”。普通人通过阅读这本书,能看到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些趋势。其实不管是哪个平台推出的问答服务,只要你消化了本书的提问和回答策略,都可以马上拥抱知识经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分答(1分钟让你的知识变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秋叶//林公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99542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7-04
首版时间 2017-04
印刷时间 2017-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414
CIP核字 2017043147
中图分类号 F272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42.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