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精) |
内容 | 作者简介 周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靠前新闻传播硕士项目(IJC)主任。清华大学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访问学者。曾任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凤凰大视野》栏目策划、记者,所担任策划的《冷暖人生》栏目在第45届芝加哥靠前电影节上荣获电视纪录片类“艺术与人文贡献银雨果奖”。所担任执行总编导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走进和田》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靠前外中英文核**术期刊发表SSCI、CSSCI论文数十篇。译著《群体性孤独》获2叭5年文津图书奖。兼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评论员。 目录 从玉华:再广大的悲伤,也比不上一个小人物具体的悲伤 陈晓楠:我们就是在做“活着”两个字 卫毅:人物特稿就是去掉报告文学背后的金光 杨潇:从过度书写开始 赵涵漠:采访永不落空 袁凌:每一个字都是炼出来的 张鹭:坚守一线的调查记者不足百人 陈琳:极端环境的现场报道是对人性的挑战 林珊珊:人人都会讲故事 余楠:当我写娱乐圈时我写些什么 史晨:高价的体育、廉价的诗歌,谁之罪? 吉姆·沃尔夫:国际新闻是世界历史的初稿 刘子超:面包、黄油会有,还有诗歌和远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来自140位听众的话(代跋) 内容推荐 当代优秀的非虚构写作者周逵为读者讲述创作过程中动人心魄的故事。《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精)》本身就是非虚构作品,所选案例皆为行业内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作者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对于各自最擅长的领域做了独到的剖析,并在文稿中回答了读者最恳切想问的问题——什么是非虚构?如何创作? 本书并未停留在如何写一篇更好的稿子的技术层面,而是面向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媒体从业人员和热爱大众文学的读者,尝试告诉他们如何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掌握叙事要素。本书尝试用丰富翔实的实战经验代替传统教科书,是广大学子和非虚构写作爱好者的案头必读书。 编辑推荐 周逵编著的《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精)》凝聚了多位从业多年的著名记者、主编、作家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成果。它以极具有吸引力的内容精华和大量案例去安排讲稿,且所选案例多数是行业内最精彩的非虚构作品。它结合作者自己的创作体验,对于各自最擅长的领域做了独到的剖析,并在文稿中回答了读者最恳切想问的问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逵 编 |
译者 | |
编者 | 周逵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4530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65 |
出版时间 | 2017-03 |
首版时间 | 2017-03 |
印刷时间 | 2017-03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36 |
CIP核字 | 2016271488 |
中图分类号 | G210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7 |
宽 | 175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