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竹楼青瓦与春城故事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长,男,云南云龙人,白族,就职于云南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已退休。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讫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文汇报》、《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长中短篇小说约400万字。出版诗歌、散文,长中短篇小说集20种,约300万字。另有《张长文集》6卷。 目录 竹楼 北京的霾与西双版纳的雾 近乎无限透明的绿色 版纳往事 不死绿 鸡们 赕坦 班章 青瓦 母亲的苞谷粑粑 漕涧记 一大一小的回忆 新奇的节日 胖了小路,瘦了山溪 苍山怀古 文笔指蓝天 石宝山识宝记 阿央白 满贤林 鸟的神话 在水波上 蕨菜 重建玉皇阁碑记 巂唐广埸碑记 春城故事 喧嚣与静谧 城里人下乡,乡下人进城 往昔三牌坊 哑鸟 小贩与城管 昆明的雨 今日昆明人 一只斑鸠的歌唱与语言 翠湖周边写生 左脚舞 翠湖的浪漫之夜 买菜 春城说菌 再说云南的菌子 忧拆迁 翠湖留下的心影 城市上空的童话 期望长寿,却又怕老 飞翔的爱 土地的依恋 一支唢呐的快乐 喜洋洋 最初和最后的杜鹃 我听《希伯来祷歌》 阳光和船 生日和死日 记住这位日共党员 腾冲的儿时记忆 手机教你窃听 手机教你撒谎 象鼻山温泉碑记 野藤 新桃花源记 后记 内容推荐 《竹楼青瓦与春城故事》,是著名作家张长先生前些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文学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的新作集结。“竹楼”是他对曾在那里工作17年的西双版纳的回忆:晓雾朦胧的村寨、月光下的凤尾竹以及僾伲山上那伴着蝉鸣的歌声……那个年代,那些纯净的山水、纯净的人在作品里皆有描绘。“青瓦”则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以及大理白族自治州风土人情的思念之忱。春城故事则是他定居城市后的生活记录,读来又是一种感受。 边寨——城市——历史,从自然、社会、人文的反差中,但愿读者能找到阅读兴趣。又是一种感受。 编辑推荐 《竹楼青瓦与春城故事》是张长近几年散文创作新的收获,他将散文集命名为《竹楼、青瓦与春城故事 》,竹楼部分写西双版纳,青瓦部分写他的故乡大理州,春城部分是作者在昆明的生活记录。这次有机会集中读他这些散文,让我再一次深感他的散文仍然如同抒情诗的延续和扩展,保持了他一贯的散文写作的风格和品质,而文字却更趋于朴实和简洁。在这些散文中,他能够将诗歌的意象散漫地转化为物象,散落在他的文章中,成为了他散文中清晨的露水、夜晚岩石中忽明忽暗的玉,是天地间荡起的一阵大雾。那些物象,荟萃了诗人对故乡森林山川的沉醉与迷恋之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竹楼青瓦与春城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925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17-02 |
首版时间 | 2017-02 |
印刷时间 | 2017-02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22 |
CIP核字 | 2016290262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