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情社会学
内容
试读章节

爱情也涉及性问题。当然就涉及冲动的问题,还有规范的问题。人类也是属于哺乳动物,所以人类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会或早或晚,性成熟。一般的动物在性成熟当下就会有一些性行为出现,比如发出求偶的声音,做出求偶的行为。人类到性成熟的时候就会被压抑。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不知道怎么办。我们演化到这个时代,性教育依然欠缺,所以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身体变化怎么回事。你不知道晚上做一些事情是怎么回事,特别是男生,因为女生有的时候因为家教,就不太会去想这种事情,男生很少有人不想这种事情,有人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想这种事情。现在你们吃的食物,会让你们的性成熟提早到来。性成熟早到来以后,都没有教,没有学,要想让一个人不出事情,这个相对而言是很困难的事儿。女同学去当国中男生的家教,那个国中男生可能对你就会有非分之想。

敏感度的增加跟减少。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较少训练的。我们常常觉得有的人直白,“孙老师我觉得你很胖”,像这种话就是没有经过修饰的。

情绪控制跟失控。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因为你们这一代人常常被认为是受到父母亲过度放纵,所以你们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你要不喜欢就哭闹,你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基本上愤怒对你来讲是一种武器,是达到你所要东西的武器,所以你不高兴,就把愤怒发泄出来,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控制。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别人就会出问题,所以愤怒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我们以前在性平会(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的简称)做事的时候,常常有男生跟女生交往,女生答应他,他就好高兴;女生一旦做什么事情不遂他的愿,这个男生就会用心理控制的方法对待女生,不讲话,这算好,没有伤害;更严重的,他会甩对方巴掌,掐她脖子,这很可怕。因为男生力量大,女生就这样被掐着,很可十白的。你知道打一个巴掌很可能耳朵会聋,掐脖子会窒息而死。“可是我生气,她为什么要让我生气?”全部赖到别人身上。我说你知道生气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吗?教各位一下,你如果真的很生气,第一离开现场,不要看到让你生气的来源,如果你认为生气的原因是来自对方,你最好离开现场。第二如果不离开现场,你就把身子转过去,然后深呼吸,从1数到10,当你这样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转过身来。基本上可以度过这个。如果真的有情绪控制不了的状况,就要去看专门的辅导人员,这是可以治疗的。不然会越搞越大,很难堪。

爱与权力关系。权力关系,我要送给你们八字箴言,“平等对待,共同奋斗”。大家的权力基本上是互惠平等的。很多男女关系中,特别是女生被要求要温顺,男生讲话女生要听,女生不能不给男生面子,这就是权力不平等,但是两个人之间协调好是oK的。很多人活在今天,尤其是男同学,希望交的对象其实是妈妈兼女佣、兼妓女,看在什么场合。都不考虑自己能够提供什么。

P9-10

作者简介
孙中兴,哥伦比亚大学神会学博士,现为台湾地区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96年开风气之先,在台湾地区大学教授“爱情社会学”课程,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解说社会很重要的现象之一——爱情,成为台大很受欢迎的选修课程之一。他还曾在台大校内别出心裁地举办“梁祝节”、“倒追日”等活动。著有《学着好好爱》《令我讨厌的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爱·秩序·进步——社会学之父:孔德》等。在台大开设的课程有“爱情社会学”、“幽默礼会学”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爱情是什么——大哉问

第二章 爱情是什么颜色的?

第三章 学会好好爱

第四章 爱情的依附风格

第五章 怦然心动:爱情的开始

第六章 怎样才幸福:爱情的维系

第七章 分手快乐:爱情的结束

第八章 爱情的偏差行为与犯罪

第九章 性·力·爱

第十章 身体·自我·爱情

第十一章 爱情·婚姻·家庭

第十二章 爱情与人际关系

第十三章 爱情与文化

参考文献

序言

我念大学的时候,因为爱情问题的困扰,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告白失败或失恋,让我以为这都是我的“个人问题”,甚至以为是“老天有意的安排”。后来渐渐发现这真是个“社会议题”,许多人都跟我有同样的困扰。我那时候就想,爱情这种事情应该是可以教、可以学的;也许通过“教”与“学”就能替人(特别是失恋的人)减少几分痛苦,也可以替人间减少若干遗憾。于是我开始注意到我念的社会学中有关爱情的研究,准备有朝一日要来开设这样的课程。

1996年我第一次在我服务的台湾大学开设“爱情社会学”。开学后第三周,忽然课堂上出现了很多记者,听完第一堂课之后,就开始采访我。那堂课讲的是欧洲中古阿伯拉(Abelard)和爱绿苡丝(Heloise)的故事,可是记者大概考虑到这个故事不是一般读者熟悉的,所以只写了我在课堂上从这个故事中归纳的“老少配”和“备胎论”。万万没想到,这个原来是提振同学听课兴趣的结论就变成了报纸报道的重点。后来广播电台也邀我,我抱着能够宣扬我理念的雄心壮志赴约,却发现主持人多半都不在乎我要说的,我自己只是成为媒体的“当周焦点”。我要宣扬的理念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后来陆续也有不同的出版社来询问我有没有出书的计划。我自己因为有“写作障碍”,写本学术专著都有困难更何况通俗书,所以无法自己动笔。大部分出版社大概以为我是“拿俏”,就不再联络。可是就是有个出版社动了脑,想出“我来讲而让别人来写”的办法。他们就请编辑来上课,希望能做出一本有特色的爱情书。她上课上得开心,也照我上课的样子记下内容,可是一旦形成文字,就惨不忍睹。这计划就泡汤了。后来也尝试请我的学生中文笔比较好的来做,也都不能尽如人意。就这样,这门课就一直是一门课,也有越来越多的讲义,就是无法变成一本让人可以阅读的书。

2010年秋季,“爱情社会学”开始录像变成“台大开放式课程”的一门课,万万没想到,一开始居然蝉联点阅人数的第一名,甚至是第一门;中破十万点阅人数的课程,后来才被“红楼梦”所取代。更没想到,大陆的几个网站也转载了这门课,有些网站还精心配上原来没有的字幕,因此这门课也变成大陆同学广为流传的“公开课”。也从此开始有大陆同学写信给我分享他们收看课程的收获和私人烦恼,也有大陆自由行观光客来听课,以及大陆来台交换生在路上巧遇要求合影签名的“光栗事迹”(刚好有一群朋友在旁目睹,才知道我说的“我的课在大陆很多人看”不是吹牛)。这都让我受宠若惊。

大陆的出版社也因此跨海来求稿。情形就像当初台湾的出版社一样。听到我没有稿子就退场的大有人在。只有一两位编辑想到一些特别的做法,最后武丛伟老师的做法最打动我,她请人先将录像课程和我的讲义先腾录下来,我前后再请冯忠恬、李思仪和何思莹三位同学帮忙,特别是何思莹同学认真地回头再从录像课程和讲义中做了很多补充,才有现在各位读者手中这本书出现。

其实“爱情社会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是经过几次转变的,并不是一直就是现在各位看到的这样的篇章结构。

最当初我的构想是个三部曲结构。我一直以来的专长都在“社会学理论”,对于爱情的进入点原来也是从这个角度,所以“爱情与社会学理论”是我的“初心”所在,可是“社会学理论”这个课名会吓走很多人,所以我就“偷天换日”把“爱情与社会理论”放在课程的尾端,多放了“中外爱情故事”的部分当成一个开头,中间经过选定的几个“爱情与社会”的主题,这样凑成了最当初的“爱情社会学”的授课内容。随着每年我的讲义更新,“爱情与社会”的主题不断扩充到可以独立成一门课,所以就叫作“爱情社会学”;“中外爱情故事”也越搜集越多,也独立命名为“爱情历史社会学”;“爱情与社会理论”也就从原先的“首部曲”成了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回到我开这门课的原始想法,其实是跟我教书的原始想法相一致的:教育是要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我相信社会学的知识来自观察和研究人们的生活,因此也应该对人们的生活有帮助。而要帮助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讲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这对教“社会学理论”的人来说,“要将西方概念转化成中国的日常语言”尤其是个挑战。我就是秉持着这么简单的理念,在没有现成教科书可用的情况下,结合了我不断广泛阅读的成果,设计出了这么一门“三部曲”的课,也很幸运在教了快二十年的时间里,接近了当初的理想。各位现在看到的书也只是现阶段的成果。

特别感谢我历年来的学生以及收看网络课程的各地同学,你们的热情回馈,让我深刻了解到我的课程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真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

我希望我的课程只是一个开头,让未来的研究者或教学者能在这个基础上另辟蹊径,通过不断的批评和改进,引进更多的研究成果,让这个领域更能贴近一般人的生活,进而帮助大家有能力面对、思考、解决自己或身边人的爱情问题。

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我的各种关爱,让我在学习理论之余,还有更多实际的感受。

最后,我想起恩师爱新觉罗·毓望先生曾经问过门人的话:“学生”到底要学什么?“学生”的“生”到底是什么?可惜,我没亲耳听到老师给答案。但是从当老师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不断寻索:“生”是什么?目前的大学教育好像都集中在替学生的“生涯”,好像忘了“生活”、“生命”、“生态”和“生生不息”的这几个“生”字所包含的层面。我希望我的“爱情社会学”以及我所开的其他课程,都在这几个方面做出一点点小小的努力。  孙中兴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15年溽夏于台北

内容推荐

爱情是什么?我心仪的人是否爱我?未婚男女如此问。

我们之间是否还拥有爱情?婚娴已进入疲惫的人如此问。

无论承认与否,爱情始终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议题。孙中兴著的《爱情社会学》这本书,正是对这一议题的解读。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恋爱婚姻经验,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很多人认为,爱情是个纯粹个人的事情,告白、恋爱、失恋、结婚、离婚,都是个人的行为、个人的选择。孙中兴教授告诉我们,错误!爱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行为;爱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现代的婚恋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现代的婚恋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于是,就有了“爱情社会学”这样一门课程。孙中兴教授自1996年开始在台湾大学开设该课程迄今已经二十年,受到两岸三地青年广泛欢迎。本书脱胎于课程,而不拘泥于课程,是一本教人更好把握爱情、更成熟地经营爱情的好书。

编辑推荐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如杜拉斯所说,爱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爱情对于古往今来的人,都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咏叹爱情的作品多如恒河之沙。但这些都是以感性的形式,探讨爱情感性的方面。那么,爱情是否可以用理性的方式进行探讨?《爱情社会学》作者孙中兴以社会学的框架出发,以严谨的学术研究方式,做出了非常有趣的尝试。书稿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爱情社会学所面对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选取中西历史上重要的爱情故事和思想来加以讨论,;第三部分讨论爱情与社会生活,其中包括:性别与爱情、身体与爱情、人际关系与爱情、家庭与爱情、教育与爱情、沟通与爱情、意识型态与爱情、资本主义与爱情,以及偏差行为与爱情等等主题。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学学者对爱情精到的分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情社会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中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66667
开本 32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32
CIP核字 2016214270
中图分类号 C913.1
丛书名
印张 1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