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卓越学术文库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很好著作资助项目。本书从历史记忆与想象、文学传播与接受、士人精神传统的形成等多个维度,探讨了竹林七贤与唐代文学之间的历史与文化关联。 作者简介 刘小兵,男,1968年生,祖籍江苏铜山,生于山东惠民,长于安徽肥东;初中毕业后当过10年棉纺工人,2001年自学考取宁夏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竹林七贤故事在唐代的传播与接受概述 第一节历史记忆法:从《晋书》看唐代史家对竹林七贤故事的记述 第二节文学记忆:唐代类书对竹林七贤故事的传播作用 第三节童年记忆:从《蒙求》看唐人对七贤事迹的接受与传播 第二章唐人对竹林七贤的集体追忆 第一节“山阳”:唐人追忆七贤的符号 第二节“竹林犹在”:唐人墓志中的七贤追忆 第三章七贤的诗性与才情在唐代的嗣响 第一节“奏嵆康之琴”:嵇琴流出的唐音 第二节“阮氏逸韵”:阮啸在唐代的回响 第三节“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 第四章仕与隐:不同的时代,共同的歌哭 第一节“何事懒于嵇叔夜”:唐人对“嵇康之懒”的接受 第二节从竹林之隐到“大隐隐朝市”:阮籍之隐对唐人的启示 第三节重风神,也重功名:唐人对“山公之启”的价值认同 ……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唐代文学与竹林七贤/卓越学术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小兵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53593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6 |
| 出版时间 | 2016-11 |
| 首版时间 | 2016-11 |
| 印刷时间 | 2016-1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80 |
| CIP核字 | 2016280860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河南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45.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